董 超 郑建鹏 王冬梅 王新语 孙美芝
(1.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烟台 265500;2.莱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莱州 261400)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混合侵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1]。 小麦纹枯病是制约我国小麦高产、稳产的因素之一,其致病菌会破坏小麦的茎秆等组织部位,影响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运输,导致出现枯白穗,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最终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2]。 小麦种子处理是控制土传病害、种传病害、 地下害虫和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关键措施[3]。 为有效控制小麦病害,筛选有效防治药剂,试验采用不同药剂, 针对小麦茎基腐病和纹枯病进行了药效试验。 同时利用 DTOPSIS (Dynamic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在胶东大田条件下,将不同药剂处理小麦的多个性状指标归纳为一个具有可比性的量化综合指标,从而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效果最理想的药剂。
试验于 2020年 10月至 2021年 6月在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办事处朱旺村小麦基地开展。 土壤类型为棕壤土,土壤肥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交通便利。
小麦试验品种为烟农1212。供试药剂5种,具体见表1。
表1 试验药剂及来源
试验共设7个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3 次重复。处理1:每100 kg种子用酷拉斯(27%苯醚·咯菌腈·噻虫嗪)300 mL 拌种,共 2 亩;处理 2:每 100 kg种子用酷拉斯(27%苯醚·咯菌腈·噻虫嗪)500 mL 拌种,共2 亩;处理 3:每 100 kg种子用丰甜(48%苯甲·吡虫啉)400 mL拌种,共 2 亩;处理 4:每 100 kg种子用奥拜瑞 (32%戊唑·吡虫啉)500 mL 拌种, 共 2 亩;处理 5:每 100 kg种子用 27%苯醚·咯·噻虫 500 mL 拌种,共 2 亩;处理 6:每 100 kg种子用 30%噻虫·嘧菌·咪鲜胺 FS 400 g 拌种,共 2 亩;处理 7:每 100 kg种子用酷拉斯(27%苯醚·咯菌腈·噻虫嗪)300 mL 拌种+返青期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 mL 喷雾,共2 亩。 2020年 10月 17日小麦播种。 水肥管理按照当地常规方法进行。
2021年5月26日进行小麦苗期茎基腐病、纹枯病和白穗率调查。 小麦茎基腐病发病株数、 白穗株数,各处理随机5 点取样,每点调查100 株。 收获前,各处理进行小区测产,调查亩穗数、穗粒数、小区产量,比较增产效果。
各处理数据采用WPS 2019 表格和 DTOPSIS 法进行综合评价[4]。
由表2 可知, 在小麦纹枯病发病率方面,7个处理中以处理6 的发病率最低,为2.32%,对照最高,为23.11%,其他处理介于两者之间;在小麦茎基腐病病株率方面,以处理2 的病株率最低,为 18.39%,对照最高,为35.69%,其他处理介于两者之间;在小麦白穗发生率方面,以处理2 的白穗率最低,为0.062%,对照最高,为0.21%,其他处理介于两者之间。
表2 不同处理的小麦病害发病率原始数据
由表3 可知,在小麦穗数方面,以处理6 最高,为607 穗/m2,对照最低,其他处理介于两者之间;在粒数方面,以处理 1 最高,为 40.32 粒/穗,处理 5 最低,其他处理介于两者之间;在千粒重方面,以处理2最大,为44.66 g,对照最低,其他处理介于两者之间;在产量方面,以处理 2 最高,为 711.18 kg/亩,比对照增产 8.27%,处理5 比对照增产幅度最小,为 2.64%,其他处理介于两者之间。
2.3.1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对表2 和表3 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纹枯病发病率、茎基腐病病株率和白穗率为负向指标,以该列数值为分母,1 为分子; 而穗数、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为正向指标,以该列最大值为分母,该列所有值为分子,转化后数据见表4。
表3 不同处理的小麦穗部性状及产量原始数据
表4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2.3.2 各指标权重值 对小麦各指标赋予权重值,具体见表5。
表5 小麦各指标权重值
2.3.3 DTOPSIS 法评价结果 根据权重值计算S+和S-的值。 根据计算出各处理的相对接近度Ci,并排序,见表 6。 根据 DTOPSIS 法分析原则,Ci值越大则综合性状越好。 7个处理和对照的Ci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2、处理6、处理7、处理1、处理4、处理3、处理 5 和对照。
表6 不同处理对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 及Ci 序值
通过对不同处理小麦的病害发病率、 穗数、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小麦纹枯病发病率以处理6 最低,为2.32%;茎基腐病病株率以处理 2 最低,为 18.39%;白穗发生率以处理2 最低,为0.062%;小麦穗数以处理 6 最高,为607 穗/m2;粒数以处理 1 最高, 为 40.32 粒/穗; 千粒重以处理 2 最大,为 44.66 g;产量以处理 2 最高,为711.18 kg/亩,比对照增产 8.27%。 因此,在小麦 7个指标中,7个处理各有高低, 缺乏相对一致的规律。 而利用 DTOPSIS 法评价不同药剂的防治效果,评价性状选择的合理性和各性状间权重赋值的分配是关键因素。 应根据小麦生产中实际情况、生产目标及经验来合理选取评价性状,并合理分配各性状的权重值。 综合灌浆期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病株率和白穗率,以及每平方米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各个性状指标,通过DTOPSIS法综合评价可以看出,以处理2的Ci值最大,为 0.650 7,效果最好;其次是处理 6 的Ci值较大,为0.617 2,效果较好。 因此,在生产上推荐每 100 kg种子使用酷拉斯(27%苯醚·咯菌腈·噻虫嗪)500 mL 拌种或者30%噻虫·嘧菌·咪鲜胺FS 400 g 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