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婕 王长年 陈迪娟 徐丽霞
(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连云港 222100)
维大利(VDAL)产品由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经由工程菌株发酵特殊生产工艺制备的蛋白干粉,试验表明,该产品具有促控植物发芽与出苗、诱导植物抗性(抗逆、抗病)、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及改善品质等功效。 为了进一步验证VDAL 产品对小麦的抗病性、产量及品质方面的效果,为VDAL 产品在小麦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本次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参试小麦品种为百农889; 试验药剂为维大利VDAL;试验地点为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兴后村赣榆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黏土, 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前茬为水稻, 11月5日播种,机械条播,播种量337.5 kg/hm2,基肥施复合肥(20∶0∶8)600 kg/hm2、磷酸二铵 225 kg/hm2、尿素 10 kg,3月 24日追施拔节肥复合肥(20∶0∶8)375 kg/hm2、尿素 150 kg/hm2。
1.2.1 试验方法 使用 VDAL(原粉)产品进行拌种(小麦播种前1 d 用维大利3 g/hm2兑适水稀释后拌种)和叶面喷施[小麦拔节期(第一节间定长)喷施VDAL(水溶肥)750 g/hm2,兑水 15 kg],以常规药剂处理作为对照。
1.2.2 试验设计 共设 8个处理, 每个处理面积1 亩,不设重复[1]。处理 1:拌种;处理 2:小麦拔节期喷施;处理3:拌种+拔节期喷施;处理4:拌种+常规用药;处理5:拔节期+常规用药;处理6:拌种+拔节期+常规用药;处理7:CK1 常规药剂处理;处理8:不施药(CK2)。
1.3.1 苗情调查 小麦返青期调查苗情;调查时间:2021年2月20日。 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挖取麦苗50 株,洗净后选取20 株调查株高、根长及次生根数、分蘖数、叶片数,并称取百苗鲜重,烘干后称取百苗干重。
1.3.2 病害调查 于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病情稳定期的5月27日调查病害。 调查方法:每小区采用对角线三点取样法, 每点调查0.5 m2,调查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的病株率、赤霉病的病穗率,计算病情指数。 计算方法按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农药田间药效示范准则》进行。
1.3.3 产量结构及产量调查 收获前理论产量测定:采取三点取样法[2],每个点测定 0.5 m2内的穗数,计算每公顷穗数, 同时每点取20 穗进行室内考种,测定穗粒数、千粒重。 成熟期调查株高、长势、倒伏性、穗粒结构。
实收产量测定:收获前进行实收测产,每个小区对角线 3 点取样[3],每个点取 2.5 m2,单收单晒,脱粒晒干后称量质量,计算公顷产量。
2.1.1 对返青期苗情的影响 从表1 可以看出,用维大利拌种处理,叶龄增加,处理1、处理3、处理4、处理 6 分别较对照 8 增加 0.40 叶、0.24 叶、0.56 叶和0.30 叶;分蘖数增加,处理 1、处理 3、处理 4 分别较对照增加 1.00个、0.17个和 0.67个;根数基本相近,百株干重处理3、处理4、处理6 分别较对照 8 增加4.0 g、1.5 g 和 1.5 g。
表1 返青期苗情素质调查结果
2.1.2 灌浆期测定功能叶叶绿素含量 维大利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处理1、处理4和处理6 叶绿素平均含量分别较CK1 增加4.79 g/L、4.75 g/L 和 3.96 g/L, 分 别 较 CK1 增 加 13.27% 、13.16%和 10.97%(表 2)。
表2 灌浆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测定
田间观察锈病、白粉病没有发生。
2.2.1 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对照田的病株率为20.41%,病情指数为9.39,所有处理的病株率均低于对照, 说明维大利药剂拌种及不同时期喷施可以不同程度地防治小麦纹枯病。 处理 1、 处理 4、 处理 5、 处理 6、 处理 7 对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最好, 病指防效在50%以上, 处理2、处理3 防效次之(表3)。
表3 不同处理小麦纹枯病调查结果
2.2.2 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表 4),处理 4、处理 5、处理 7 病穗率低于 3.50%,发病率防效以处理5 最高,达到62.33%。从病情指数方面分析,以处理5 拔节期喷施维大利+常规用药效果最好,病指 0.76、病指防效 70.76%;处理 7 次之,病情指数 1.35、病指防效 48.08%;再次之为处理 4,病情指数 1.55、病指防效40.38%。 说明防治赤霉病最好的处理是拔节期喷施+常规药剂防治。
表4 不同处理小麦赤霉病调查结果
2.3.1 植株高度 各处理对植株高度均有一定影响,处理3、处理4、处理7 与对照基本一致。 其他处理株高均比对照高, 处理 6 较对照高 2.91 cm(4.20% ), 处 理 2、 处 理 5 均 较 对 照 高 3.43 cm(3.51%),处理 1 较对照高 1.54 cm(2.22%)。
2.3.2 第 1 节、 第 2 节的抗折力 各处理均能提高小麦基部第1 节、第2 节的抗折力。 对第1 节抗折力提高幅度较大的3个处理是处理 2(16.08 g)、处理 3(15.80 g)和处理 5(14.03 g),对第 2 节抗折力提高幅度较大的 3个处理是处理 2(14.95 g)、处理 1(13.88 g)、处理 4(13.32 g)(表 5)。
表5 不同处理小麦株高与抗折力测定
2.4.1 穗粒结构 公顷穗数: 不同处理的公顷穗数均比对照有所增加, 增加 34.95 万~46.65 万穗/hm2,增幅 8.54%~11.20%, 但不同处理间的穗数差异不大。 穗粒数:处理 1 较对照减少 2.45 粒,处理 5 较对照增加2.46 粒, 其他处理均与对照差异不大。 千粒重:处理 5、处理 4 分别比对照增加 2.78 g(6.49%)、0.44 g(1.03%),处理 2、处理 7、处理 6 与对照基本持平,处理 1 较对照降低 1.64 g(-3.83%)、处理 3 较对照降低 0.44 g(-1.03%)。 容重:除处理 1 较对照低外,其他处理均可增加小麦的容重, 其中处理5 最高,达到 809 g/L,较对照增加 23 g/L(2.93%);其次为处理 4,容重 807 g/L,较对照增加 21 g/L(2.67%);第三为处理 2,容重 805 g/L,较对照增加 19 g/L(2.42%)(表 6)。
表6 不同处理小麦产量结构调查结果
2.4.2 实产 调查时间为 2021年 6月 10日。 不同处理的实际产量均比对照增加,其中处理4、处理3、处 理 5 产 量 分 别 为 7 165.5 kg/hm2、7 149.0 kg/hm2、6 721.5 kg/hm2, 位 居 前 3 位 , 分 别 较 对 照 增 产886.5 kg/hm2、870.0 kg/hm2、442.5 kg/hm2,增幅分别为14.12%、13.86%和 7.05%。
本试验结果表明, 用维大利拌种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增加分蘖数和苗期的干物质积累;用维大利药剂拌种及不同时期喷施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对赤霉病的防效最好的是拔节期喷施+常规药剂防治; 拌种+不同时期喷施可增加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最终实现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