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姚姚,汪海波,程 兵,宗 琦,谢 平,王梦想
(1.安徽理工大学 土木建筑学院,淮南 232001;2.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顾北煤矿,淮南 232001)
不耦合装药结构因其空气间隔的存在,可以降低岩体爆炸冲击波的作用强度、延长爆生气体作用时间,主要用于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等[1-4];耦合装药结构可更好地利用炸药爆炸应力波进行破岩,用于深孔爆破增透和硬岩巷道掘进等方面[5-6]。程兵通过LS-DYNA模拟软件分析不同耦合系数炮孔周边裂纹分布状况[7],推断出不耦合侧岩体中应力峰值不仅小于耦合侧,且出现的时间也滞后于耦合侧;宗琦推导出了冲击波作用的压坏区和裂隙区扩展半径公式[8];戴俊利用Mises强度准则并考虑岩石三向受力及其强度的应变率效应[9],推导出柱状药包爆炸在岩石中引起的压碎圈与裂隙圈半径的计算式。龚敏对松软煤层深孔爆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10]。
在煤矿巷道掘进实际工程中,钻孔直径主要有32 mm、35 mm、42 mm,炸药药卷直径有27 mm、29 mm、32 mm、35 mm。具体采用哪种组合,取决于现场施工人员习惯。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爆破计算模型,得到不同孔径和药卷直径组合时模型体内的有效应力,分析了不同组合工况爆破应力波传播过程和爆破效果的影响,为岩巷硬岩爆破掘进提供理论依据。
爆轰冲击波的强压缩导致粉碎区的形成,消耗了部分的能量,使冲击波迅速衰减成应力波向岩体四周传播,进而形成裂隙区。此情况可以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则岩石中任意一点所受到的应力可以表示为[11]
(1)
岩体的损伤准则主要由岩体的性质和其实际受力条件决定,在爆破荷载中,炮孔周边岩体受到压缩、剪切和拉伸三向应力状态,因此岩体中任意一点的受力状态为[8]
(2)
将式(1)代入,得
(3)
根据岩石损伤准则和Mises准则,岩石的损伤可以表示为:在压碎区σi=σcd;在裂隙区σi=σtd。其中,σcd和σtd分别为岩石的动态抗压强度和动态抗拉强度。
相比较静态荷载,岩石材料对爆炸产生的荷载更加敏感。一般情况下,岩体的动态抗拉强度是随着应变速率得增大而增大,根据已有研究,由于不同得岩石材料对应变速率得敏感度不同,因此对于常见的岩石材料,可以近似表示岩石的动态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为[12]
(4)
爆炸裂隙区半径计算常用的公式为[14]
(5)
式中:rt为裂隙区半径;rb为炮孔半径;Pr为炮孔壁初始压力;St为岩石的抗拉强度。
其中,炮孔壁初始压力
(6)
式中:ρ0为炸药密度;D为炸药爆速;dc为炸药半径;λ为测压系数,取λ=8。
文献[15]研究研究表明,炸药的爆速与药卷直径有关,研究的结果见表1。
表 1 不同直径炸药的爆速[15]
为保证粉碎区和裂隙区数据的合理有效,计算以某巷道掘进为背景,该巷道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平均值为:抗压强度92.15 MPa,抗压强度4.90 MPa,弹性模量68.14 GPa,泊松比0.234。
现场爆破作业主要采用柱状装药,且炮孔直径远远小于其炮孔长度,所以在不考虑炸药端部的影响,将其做单层网格进行模拟[16]。研究使用ANSYS/LS-DYNA动力有限元软件建立尺寸为150 cm×150 cm×0.25 cm的1/4爆破模型,其中:炮孔直径为32 mm时,炸药直径分别为27 mm、29 mm和32 mm;炮孔直径为35 mm时,炸药直径分别为27 mm、29 mm和35 mm;炮孔直径为42 mm时,炸药直径分别为27 mm、29 mm、35 mm和42 mm。各个模型的起爆点设置在同一点,通过*INITIAL_DETONATION关键字定义位置。模型主要由炸药、岩石和空气三部分组成,其中岩石采用LAGRANGE网格建模;炸药和空气采用Euler网格建模,单元使用ALE算法,并且利用关键字*CONSTRAINED_LAGRANGE_IN_SOLID函数实现将炸药、岩石和空气之间的耦合。
炸药采用*MAT_HIGH_EXPLOSIVE_BURN材料模型来模拟爆破过程,爆轰产物的体积、压力和能量特性通过JWL状态方程进行描述[17,18]
(7)
式中:p为方程确定的爆轰压力;A、B为炸药常数;w表示压力与内能的变化比,及格林爱森参数;R1、R2为无量纲常数;V为爆轰产物的相对体积;E0为爆轰的初始内能。炸药的材料参数见表2。
表 2 炸药材料参数
空气采用LS-DYNA中的材料模型*MAT_NuLL,其状态方程采用*EOS_LINEAR_POLYNOMIAL定义,表达式为[19]
p=C0+C1μ+C2μ2+C3μ3+(C4+C5μ+C6μ2)E
(8)
式中:p为爆轰压力;C0~C6为常数;V是相对体积;E为单位体积的内能。材料参数见表3。
表 3 空气材料参数
考虑到岩石为脆性材料、具有各向异性性质的弹塑性体。采用*MAT_PLASTIC_KINEMATIC作为岩石材料弹塑性模型。岩石材料模型参数采用前述测试结果。
将LS-DYNA Solver求解出来的结果,利用后处理软件LS-Prepost中的映射功能将1/4模型映射成整体模型,更加有助于观察单孔爆破有效应力波在岩体内的传播和衰减。得到典型时刻有效应力云图如图1所示。
由图1,炸药爆炸后应力波在岩体内迅速向四周扩散,造成岩体破碎。伴随冲击波向裂隙区的传播,应力波峰值压缩的岩体会向应力波传播的反向产生拉应力,进而岩体受拉产生裂隙。
选取距炮孔中心10 cm、20 cm、35 cm、50 cm、70 cm、90 cm的单元,记为A~F,分析不同条件下岩体内的有效应力波分布规律。通过LS-PREPOST后处理测出其相关数据,可以得到各点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并且可以很直观看出各点受到的峰值应力,以及衰减变化历程,如图2所示(图2中各分图标题中k为不耦合系数)。
图 1 42 mm单孔耦合装药不同时刻有效应力云图
通过图2可以看出,在爆炸初期岩石受到炸药的爆轰作用,岩石受到的有效应力急剧增加达到峰值。随着炸药爆轰过程的进行,炸药释放的能量不断被消耗,岩石受到的有效应力不断减小。从图中可以看出炸药起爆后,距离炮孔中心最近的单元A、B其受到的有效应力急剧上升并率先达到峰值,较远的单元E、F随后相继达到峰值并且增长速度相较于A、B单元缓慢,应力波动幅度亦小于A、B单元,很明显炸药爆炸对距离炮孔中心越近的影响越大。
进一步得到不同条件下岩体内的有效应力峰值随距离的衰减关系,如图3所示。
结合图2和图3可以得出:
1)随着至炮孔中心距离的增大,应力峰值迅速衰减,且耦合装药无论在近处还是远处,其有效应力峰值的衰减程度均小于不耦合装药。这是因为不耦合装药时,空气间隔和药卷直径变小带来的装药量减小,直接降低了孔壁上的冲击压力。
2)同孔径条件下,耦合装药所达到的应力峰值远大于不耦合装药。以孔径35 mm为例,耦合装药时10 cm处的有效应力峰值为60.8 MPa,分别是炸药直径为29 mm、27 mm的1.67倍、1.91倍;在70 cm处,耦合装药的有效应力峰值为14.1 MPa,分别是炸药直径为29 mm、27 mm的1.96倍、2.47倍。当孔径为42 mm时,耦合装药10 cm处的有效应力峰值为76.3 MPa,分别是炸药直径35 mm、29 mm、27 mm的有效应力峰值的1.62倍、2.45倍和3.53倍;70 cm处,耦合装药的有效应力峰值为18 MPa,分别是炸药直径35 mm、29 mm、27 mm的有效应力峰值的2.07倍、4.5倍、6.4倍。
3)不耦合系数越小,在距中心不同位置所达到的有效应力峰值越大。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不耦合系数的增加,各监测点的有效应力峰值均减少。结合图2b)、e)、h),炸药直径为29 mm时,孔径为32 mm在10 cm处的有效应力峰值为41.6 MPa,较之孔径为35 mm在10 cm处的有效应力峰值减少12.5%,较之孔径为42 mm在10 cm处的有效应力峰值减少25.2%。此外,不耦合系数为1.19和1.21、1.1和1.2两条曲线表明不耦合系数相近时,装药直径对有效应力峰值影响不大。
通过上文岩石损伤准则,代入公式(4)计算得到应力波达到14.7 MPa就会产生裂隙,所以在图3中添加了y=14.7 MPa的参照线,利用数据读取器得到各裂隙区边界;同时根据实测岩石力学性质,由公式(5)计算得到粉碎区和裂隙区的范围,得到表4和图4。
由表4和图4,理论计算和模拟得到的裂隙圈半径之间的误差基本在11%以内。通过图4可以看出:裂隙圈小的时候,理论值与模拟值基本一致,误差很小;而在裂隙圈较大时,理论值与模拟值相差较大;但其误差与理论值的占比基本一致。考虑到现场施工的经济性要求,根据理论计算和模拟出来的裂隙圈范围,利用公式裂隙圈面积除以炸药切面积,可以得到单位炸药的威力,上文已经得到耦合装药爆破效果比不耦合装药好很多,所以在此只考虑三种耦合装药的效果,经计算得炸药直径为32 mm、35 mm和42 mm的理论单位炸药(mm2)威力为285.82 mm2、310.76 mm2和369.19 mm2,模拟单位炸药威力为349.22 mm2、363.17 mm2和447.02 mm2。所以现场施工采用42 mm耦合装药爆破更优。
图 2 不同单元处的应力时程曲线
表 4 不同装药直径破坏范围
图 3 不同位置处的有效应力峰值与距炮孔中心距离的关系
图 4 裂隙区半径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对比
(1)耦合装药同一点的有效应力峰值大幅度大于不耦合装药,且岩石破坏范围也大于不耦合装药。
(2)随着距离炮孔中心的增大,有效应力波的峰值衰减逐渐变缓。
(3)不耦合系数越小,固定点的有效应力峰值越大,且不耦合系数对爆破范围的影响较之装药半径影响更大,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不耦合系数节省炸药。
(4)模拟出来的破坏范围略大于理论计算的岩石破坏的范围,但基本吻合。且在42mm耦合装药爆破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