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会 韩建飞 张凯
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脊梁”。但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劳动力、融资、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多重压力,制造业竞争优势减弱。尤其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更趋复杂,我国制造业增长呈现放缓态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一定的挑战。
受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动荡、发达国家商品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供需失衡矛盾仍在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较快上涨。我国多种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使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很快传导至国内相关行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3月份,我国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PPI分别同比上涨38.0%和16.7%,继续保持快速上涨态势。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PPI同比涨幅都保持在两位数。如果价格持续上涨,上游行业价格上涨逐步向中下游行业传导,一些行业价格竞争力将被削弱。
根据万德数据库数据,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制造业为7.46万元,较2013年上涨74%。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工资10.67万元,较2013年上涨7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6.13万元,较2013年上涨60%,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成本均大幅攀升。根据TRADING ECONOMICS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较2011年上涨1.26倍,涨幅(按本国货币计算)远高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此外,当前我国制造业从业人数下滑,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数据,我国制造业用工人数由2015年的8711万人下降至2020年的6550万人,年均降幅约为5.5%。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叠加从业人数持续下滑,我国制造业劳动力优势明显削弱。
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公布的小微企业运行指数,2021年6月份以来,我国制造业小微企业融资指数虽然处于48%—50%的区间,但高于疫情之前水平,今年2月份升至50.4%,反映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意愿和融资规模有所扩张。另外,根据长江商学院公布的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今年3月份,我国企业融资环境指数为46.18,自2020年12月份以来该指数一直处于50的分水岭以下,表明我国企业融资环境仍待改善。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0年,我国贷款利率为4.35%,连续五年持平;相比之下,韩国、泰国、美国、马来西亚贷款利率分别为2.80%、3.29%、3.54%、3.94%,较2019年分别下降0.65、0.79、1.74、0.94个百分点;印度、越南、南非等国家虽然贷款利率略高于我国,但利率近年来呈现下降态势,较2019年分别下调0.32、0.06、2.4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融资成本压力依然较大。
综上,当前我国制造业资源要素成本呈上涨态势,原材料成本快速攀升,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另外,我国物流成本、税费成本、用地成本等在全球也不具备绝对优势。未来需高度关注我国要素成本上涨趋势,及其对我国制造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部分制造业高端领域具有了较高制造水平,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与此同时,不少发展中国家利用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在中低端制造业上不断发力,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挑战。如越南凭借成本优势,承接了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成为了全球第三大鞋类生产国和第五大服装出口国。要素成本持续过快上涨将不断抬升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和产品价格,使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因此,我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寻求突破的同时,如果中低端环节的份额由于要素成本上升过快而被动转移出去,高端领域发展的基础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制造业出现了向周边国家转移的趋势,如三星、奥林巴斯等跨国企业陆续将其在我国的工厂转移到印度、东南亚等地。随着我国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叠加一些国家构建供应链联盟、周边国家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配套体系完善等因素,我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步伐可能会加快,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遏制,我国将面临全产业链优势被削弱的风险。长期来看,如果传统制造业转移趋势加剧,很多新兴行业发展的基础也将受到一定影响。
当今世界制造业竞争主要是以大企业为中心、众多中小微企业为支撑的“雁阵”型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因此,中小企业是我国制造业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素成本上涨更多压缩的是中小微企业的利润,这些企业主要以零部件配套商为主,上有强势的原材料企业,下有“不敢失去”的终端企业客户,同行业竞争压力较大,最终只能承受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制造业小型企业PMI自2016年以来仅有个别月份略高于50%的荣枯线,其余月份全部处于收缩区间。其分类指数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自2016年以来一直保持在扩张区间,原材料购进成本居高不下。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不断压缩中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影响企业融资和创新投入。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的这些问题,势必将影响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随着重要矿产资源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重要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其中,随着机器人、电子信息等产业加速发展,对砷化镓、磷化铟等高端芯片的重要原料需求日益增加;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铜、铝、镍、稀土等材料的支撑。本轮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已经对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了影响,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1年以来锂金属和镍金属价格大幅上涨,根据百川英孚数据,今年3月25日,锂金属和镍金属的参考价格分别同比上涨435%和45%。原材料价格上涨助推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成本上升,并进一步将成本上涨压力传导到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更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芯片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个别芯片涨幅达50%,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开门见春|金永平/摄
支持国内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升级,重点支持企业“机器换人”,通过数字转型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提高国内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继续加大对中下游行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通过减税降费、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减轻成本上涨压力。进一步做好铜、铝、锌等国家战略储备投放工作,适当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帮助企业降低资金占用水平,稳定企业避险情绪。发挥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专业化引导作用,支持上下游企业建立供应链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协同应对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以行业自律维护良好生态。
开展资源能源需求侧管理,加强制造业整体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发展对资源能源的需求论证,提前部署对资源能源勘查开采。通过项目审批、备案管理等举措,遏制低端“新”产能过快增长,避免由于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对资源能源产生过度需求。依托国内需求大市场,建立现代化的期货、现货交易市场,研究建立关键资源的国家储备制度,强化我国产业链的上游资源保障能力。
加快建立产融合作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动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融信息共享中的应用,建立及时、精准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甄别机制,推动产融数据共享交换,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建设制造业企业动产融资服务平台,整合信息资源,通过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高效、自主、低成本的登记,提高担保融资的透明度和确定性,降低信贷机构放贷成本。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推广“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等新模式。支持金融机构联合产业链中心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产业链上下游的数据衔接,加快发展基于生产运营数据的企业风险评价,真正甄别出有订单、有发展潜力但短期缺乏资金的企业,并给予融资。
根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3年修订)》的鼓励范围,制定差异化的地区和产业政策,鼓励制造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如在沿海地区禁止或者限制的项目,在中西部地区可以适当放宽;在合资企业控股问题上除少数重点行业外,可允许外方占多数。探索在中西部地区建立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制定更加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对科技含量高、就业带动强的制造企业予以认定并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现有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与外资,支持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平台建设。
①来源于TRADING ECONOMICS统计数据。
②来源于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