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决定性因素是朝廷提供的巨额财政支持。1875~1877年的西征实际花费可能高达4271万两白银,而西北塞防的总投入(自1875年西征开始至1884年新疆设省)则更多,介于7000万~8000万两。那么,清廷是如何为塞防筹措巨资的?
西征最重要的财源是各省的协饷,总计2049万两,大约占左宗棠1874~1877年所收到的全部经费的48%。每年清廷下派给各省的协饷数额不等,其中安徽24万两,江苏36万两,福建、江西、湖北各48万两,广东84 万两,浙江144万两。每年各省为左宗棠西征上解的协饷账面总数应超过700万两。但是各省鲜有如数上解者。根据左宗棠1875年10月的一份奏折,自其1866年负责西北军务以来,各省总共拖欠的协饷达2740万两,仅福建一省就拖欠逾300万两。
为了弥补军费缺口,左宗棠不得不向国内外借款。在新疆西征三年,靠商人胡雪岩做经纪人,左宗棠从外国银行获得三笔贷款,其中1875年两笔(分别为100万两和200万两), 1877年一笔(500万两)。此外,他还向国内富商借款560万两。这些债务均由各省和海关偿付,以抵消他们拖欠的协饷。
其他来源包括户部从银库直接拨款(1874~1877年总共拨给左宗棠450万两,占此间左宗棠收到的全部款项的10.5%)、捐输及其他各种来源。
这样,左宗棠十年塞防共收到7000萬两以上,足够支撑他取得战场上的胜利。同时,左宗棠个人的果敢及厚待士兵所激发的高昂士气,对新疆的克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摘自《文史博览》 李怀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