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衡量高中英语教学实效的一项重要指标。阅读与写作是语言和思维互为促进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文章以译林版高一英语模块1 Unit3“Looking good,feeling good”的Reading板块“Dying to be thin”的教学为例,深入剖析教师如何依托教材,巧妙设计读写活动,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提高分析能力
与传统阅读相比较,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深度阅读,要求学生对语篇的内容、结构等进行分析,在分析中生成语篇意识,为写作输出提供语言、结构、内容等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开展看图说话、小组讨论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与推理,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为后续读写活动作好铺垫。
课堂伊始,教师展示图片(见图1和图2),要求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并回答如下问题:What will you do if you are fat? Which ways will you choose tolose weight?學生围绕减肥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然后,教师出示课文的标题Dying to be thin,并提出以下问题:What does the title mean? What are the keywordsof the title? What will be covered in this article? What is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s writing this article?引导学生根据标题预测文本中涉及的内容、写作目的等。
教师立足阅读文本,通过看图说话、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判断、推理和预测的思维活动,不断地与文本以及作者进行思维上的对话,并将预测的内容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对比,从中做出判断,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问题,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注重学生对语篇内容深层内涵的探究与思考,并非是对文本信息简单的复述与重组,而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通过吸收和内化,生成独立的见解。教师可通过设置具有思辨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解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发展批判性思维。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语篇,找出每一段的主题句以及相关的句子、关键词,并概括段落大意。然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What does the result of Amy tak-ing medicine to lose weight explain?该问题引发学生对吃药减肥提出质疑,并就减肥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追问:Do you think the healthy weightloss methods mention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e most effec-tive?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相互讨论,不断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最后,教师针对写作意图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Is the structure of this article clear?Why? Is the language used in this article appropriate?Give your reasons.学生继续精读文章,仔细分析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建议是否合理,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作者所持的观点,文本的语言特点等进行评价。不难发现,这一系列的活动,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型问题的设计,避免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片面性,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度的同时,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指向文本内涵的开放型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辨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精读语篇内容后,教师提出质疑:I'veseen many successful cases of weight loss by takingmedicine.What's your opinion?这与文本中提到的吃药减肥有害健康形成了对比,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整合组内的不同观点,得出结论:吃药减肥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与用药次数、用药时间的长短和剂量有关系,假如用药时间短,就不容易发现其对身体产生的危害。或者,有对人体没有副作用的减肥药,但是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见效。
Amy给Zhou Ling的信中描述了自己吃药减肥的惨痛经历,这与教师提出的吃药瘦身成功形成对比,学生并未一味地听从阅读材料所传递的信息,在对信件中的观点进行质疑、分析、思考和判断中,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决策的转变,进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设计读后改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言的输出是语言内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设计读后改写或者仿写是实现语言输出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读后改写任务,让学生针对文本材料,以原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设计了改写任务:(l)要求学生将这几封信件的内容写成一篇总结,围绕Amy减肥的事件阐述她减肥的原因、方法、结果等(见图3)。(2)针对文本中提出的减肥意见,提出你的看法,并将自己的建议和观点融人教材内容中,完善减肥方案。写作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彼此之间可就写作的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读后环节,教师设计了两个写作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整合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任务(2)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且与文本内容贴合的语境,要求学生借助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两个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写作的空间,推动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高中英语读写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低阶思维的培养上,而应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解决问题以及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上。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文本,设置思辨性与开放性问题,设计读后改写任务,将阅读的有效输入与写作的高效输出互相融合,以推动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红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