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敢于斗争”的内在逻辑、科学遵循和实践要求

2022-06-21 19:01陈家刚周明宽
理论探索 2022年3期
关键词: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陈家刚 周明宽

〔摘要〕坚持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武器,是不断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必然要求。坚持敢于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重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将推进制度建设与发挥群众力量相结合、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坚持在把握时代脉搏中优化斗争策略。新起点、新征程,坚持敢于斗争,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真理力量;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为伟大斗争提供坚强保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注重党员干部能力塑造,提升斗争本领;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敢于斗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2)03-0013-08

〔收稿日期〕2021-12-30

〔基金項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21XY10),主持人陈家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研究”,主持人周明宽。

〔作者简介〕陈家刚(1969- ),男,河南信阳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党内法规。

周明宽(1994- ),男,河南许昌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1〕。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带领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四个飞跃”,即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应当坚持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敢于胜利,不断取得新的伟大历史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坚持敢于斗争”的内在逻辑

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深厚的历史传承和鲜明的实践诉求,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一)坚持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秀品质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136马克思主义在同青年黑格尔派、蒲鲁东主义等各种理论的激烈斗争中建立、巩固、发展,形成了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斗争的理论指导斗争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和革命群众指出了不同维度的斗争目标:政治目标是要夺取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44。其目的在于运用国家这一暴力机器,在无产阶级专政中实现社会变革。经济目标是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指出:“尽管按照资本的本性来说,它本身是狭隘的,但它力求全面地发展生产力,这样就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前提”〔4〕169。尤其是“两个绝不会”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为出发点,从社会形态更替的高度说明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世界目标是实现全世界无产者的大联合。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全世界被压迫者超越地域、种族、文化的界限,实现最广泛的联合。“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当存在的兄弟团结,忽视那应该鼓励他们在解放斗争中坚定地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受到惩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5〕14以上目标是阶段性的、附属性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使得集体财富充分涌流,分配方式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阶级、政党、国家自行消亡,“三大差别”也会消失。人类得到彻底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53。

列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主要领袖,亦有着系统的斗争思想。如进行政治斗争,发动武装起义,建立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经济主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进行思想斗争。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俄共(布)同国内反动势力进行斗争,巩固国家政权;同自然界进行斗争,着力进行经济建设,恢复社会生产。可见,斗争意识贯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始终,敢于进行斗争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先驱的鲜明标识。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充满斗争性的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便有斗争属性。毛泽东指出:“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政府也是工具,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领导机关,也是党的工具,都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我们党是阶级的领袖,中央是全党的领袖,我们都当作工具来看。”〔6〕373“工具论”是我们党对自身功能定位的认知。虽然将党仅仅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狭隘了党的其他属性和作用范围,但在强调政党的斗争性这一点上则得到了深刻彰显。

(二)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武器

在顽强斗争中创造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的基本特征。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难、人民蒙辱、文明蒙尘,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有着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时代背景要求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进行斗争,不斗争便不能救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便不能赢得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艰苦斗争,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间我们党也曾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但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7〕1036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并没有在整体和平的环境中丧失斗志,而是自觉承担起历史重任,敢于同各种问题作坚决斗争。我们党同自身错误因素作坚决斗争,针对命令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恶劣作风,不断进行整风整党,保证党的纯洁和先进;同国内外各种挑战作坚决斗争,击退各种敌对势力的挑衅与进攻,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国家根本制度和各项基本制度,成功维护了革命胜利果实;同自然界进行斗争,在大力改善民生、快速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的同时,以实现工业化为指向进行现代化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不断更新、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我们党在“摸着石头过河”中也遇到了湍流暗涌,对党和国家发展造成一定阻力。对此,我们党秉持一以贯之的斗争精神,有力应对国内外各种变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挑战,使中国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总体上赶上时代。

新时代,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敢于顽强斗争,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十三个方面均取得历史性成就,成功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党的百余年斗争历程波澜壮阔,既有斗争得胜的辉煌,也有斗争失败的沧桑。但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党始终没有丢掉敢于斗争的武器。也正是在持续斗争中,我们党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使得中国成为了时代的引领者。

(三)坚持敢于斗争是不断推进两个伟大革命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伟大自我革命,及时清除有损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不良因素,使党走在时代前列;坚持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迈进。“两个伟大革命论”是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内在联系的集中展现,是党的全部行为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不管是伟大自我革命还是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坚持敢于斗争,一体推进两个伟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敢于斗争中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进行伟大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核心意蕴。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在理论层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在实践层面根本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等情形基本得到解决。全面从严治党深刻体现着我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8〕589我们党从不讳疾忌医,而是坚持问题导向,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和毅力进行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充分體现出我们党同党内各种错误因素作坚决斗争的勇气。但是,党的建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和尖锐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多样的和复杂的,党内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又不期而至。应当说,党的建设还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应当继续坚持同各种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及时清除党内不良因素,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敢于斗争中推进伟大事业,不断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伟大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救国、立国、兴国任务,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阔步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依旧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复杂环境。就国际而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密切相连;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此起彼伏、混杂交织。就国内而言,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党的领导能力得到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阵痛期”尚未度过,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任务艰巨,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必须要进行坚决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9〕15。

二、“坚持敢于斗争”的科学遵循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既是科学的经验总结,又是坚持斗争的科学遵循。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现代政党政治中,执政党担负着对整个国家的全面领导责任,也是进行斗争的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元化领导体制。194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指出,党应该 “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与民众团体。”〔10〕427毛泽东在两个月后的西北局高干会上强调,要坚决执行这一决定,领导军队、政府和民众团体,实现党的领导一元化。〔11〕411-41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以执政党角色领导国家建设。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2〕350对于意图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行,中国共产党也进行了坚决斗争。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3〕305。改革开放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20。正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之下,社会各界力量被广泛动员、凝聚,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不断取得全方位突破。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提升党的全面领导成效,关键在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条重要建党原则,也是党的领导体制。马克思提出:“中央集权制是真正革命党的任务。”〔3〕197松散的政治联盟或分散主义严重的政党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只有在拥有铁的纪律、优良的作风、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坚定的理想信念等优势的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之下,全党全国凝心聚力,理想才会实现。维护党的领袖的权威是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前提和应然要求。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权威与服从“都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5〕337。“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领袖的特色表述,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党的核心在党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4〕310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就要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党的全面领导和集中统一领导奠定了制度基础,增强了党的斗争力量。党的领导制度“具体由党内领导制度和党外领导制度两个部分构成,前者注重聚合力,后者强调联络力”〔15〕。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既实现了党的领导的高度统一,又激发了全党智慧。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也是重要的党内领导制度。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法规制度是党进行全面领导的重要制度基础,农村工作、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等社会各领域均有专门法规出台,为加强党的领导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优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坚持将推进制度建设与发挥群众力量相结合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进行斗争必须要借助群众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群众,借助规模庞大的群众运动进行斗争,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赢取了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和国家存在的各种问题,中国共产党赓续历史传统,发挥组织优势,希冀以一场场群众运动加以解决。群众运动确实发挥了显著作用,实现了党和国家面貌的快速變革。然而,过分依赖群众运动,漠视制度价值,一旦群众力量超越理性的规约和可控的限界,将会严重阻碍正常斗争步伐。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汲取历史经验,深刻总结教训,认识到制度在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作用,开启了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制度化的新篇章。着眼于时代需求,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备党和国家各项制度,以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伟大斗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首次以中央全会形式探讨了制度问题。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整个制度谱系中所占地位愈发显著,成为我们党依法执政的重要制度基础。在从运动治国到制度治国的转型以及改革开放后数十年的制度建设实践中,我们党不仅没有因弱化对群众运动的依赖而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中迷惘、失败、屈服,反而不断激起制度效能,成功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优势、发展优势的转化,不断取得新的斗争成果,实现了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敢于斗争中,实现了发挥制度效能与运用群众力量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我们党根据时代要求不断完备制度体系,形成了事前科学制定——事中灵活调适——事后积极反馈的全过程制度施行机制。严格制度执行,完善监督机制,防范“破窗效应”。另一方面,我们党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群众斗争智慧和力量。我们党在将群众力量控制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所限范围的同时,重视群众对党和国家制度的评判,在贴近群众中不断改进制度设计,增进群众对制度的理解,提升制度的实施成效。

(三)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坚守原则、高度灵活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斗争的一条基本经验,充满着辩证思维和求实态度。不管是党的建设还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有着不可突破的原则底线。我们党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加以审视,针对社会中损害党和国家核心利益的行为绝不后退,坚决斗争,敢于维护党和人民来之不易的奋斗成果。中国欢迎来自各方的善意批评,但世界上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16〕27。当代中国彰显出的制度优势、治理优势,以及社会主义在中国绽放出的勃勃生机,使得我们有足够底气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立足实际,根据实践需求灵活把握斗争的时与势,在因时而变、顺势而为中逐步扩大斗争成果。例如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一穷二白的国内环境,毛泽东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重要原则,“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12〕75。再如邓小平在指导《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时,提出解决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不在历史旧账上纠缠,团结一致向前看,实现“把大家的思想和目光引到搞四个现代化上面来”〔17〕277的目的。这都体现出我们党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以及其中蕴含的高超政治智慧。

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教条式的原则和无底线的灵活,这使得党既保持了鲜红的革命斗争本色,又塑造出鲜明的时代斗争特色。正是因为做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我们党才能在坚守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基础上,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客观变化,不断解放固化的观念、改变僵化的体制、提升弱化的能力,树立起符合时代的斗争理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斗争策略、进行了积极有为的斗争实践,既没有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没有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形成了独创性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

(四)坚持在把握时代脉搏中优化斗争策略

具有先进性的执政党应当做到握准时代脉搏、看清时代进路,顺应时代而不是悖逆时代,根据时代要求制定出恰当的斗争策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时代主题制定和优化斗争策略,做到有的放矢、突出实效,充分展现出伟大斗争的时代特色与独特内涵。时代是出卷人,只有认真审阅试题,了解题型、把握题干、读懂题意,才能写出好答案、获取好成绩。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依据时代变迁调适斗争策略的政党。以统一战线为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强调要同国民党合作,党的二大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之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建立起国民革命联合战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号角。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建立起工农民主统一战线,走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抛弃“关门主义”,在瓦窑堡会议通过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中强调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我们党领导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各革命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便是这一战线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统一战线内涵和功能的认识,最终形成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这对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斗争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时代处于永恒变化发展之中,一个先进政党也应瞄准未来,科学预判时代发展方向,做到引领时代。正如毛泽东所说:“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6〕394-395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变革,社会变迁日益迅速,信息时代早已到来,数字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要深刻理解伟大斗争的时代特点,抓住历史机遇,做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三、“坚持敢于斗争”的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一路斗争中穿过历史,也必然要在敢于斗争中迈向未来。实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不会一帆风顺,应当统筹谋划兼具思想性和操作性、历史性和现实性、本土性和国际性的综合斗争路径,不断赢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真理力量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实现自由解放,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指明了道路。“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18〕7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现实之“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1〕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突显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相洽、内容相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添了更为古老的中国智慧。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指南,“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19〕66必须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坚定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做到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学习就要跟进一步。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斗争中做到政治上站得住、思想上不迷惘、实践中走得稳。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外化为有形或无形的制度制定、执行、反馈和矫正,从而有效发挥其指导功能,充分体现其指导地位”〔20〕。

(二)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为伟大斗争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斗争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筹谋划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提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9〕17。建设伟大工程,为伟大斗争奠定坚实基础,首要前提是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我们党时刻注意自警自省,一直同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作坚决斗争,着力将党打造成为讲政治、明理想、重组织、纯作风、严纪律、治腐败的先进政党。虽然在不同时期,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方式、侧重点、成效有所不同,但都体现出了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内的非凡政治勇气。

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必须要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压紧压实党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从党中央到基层党组织都要划好责任清单,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出把方向、谋大局的政治领导力;基层党组织在严格落实的同时,自觉发挥出主动性,不断总结有益经验,探索普遍规律,从而形成上下合力。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协同发力。既加强思想建设,将长期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坚定全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又扎紧制度笼子,完善以党章为首的党内法规体系。截至2021年7月1日,全党现行有效党内法规3615部。其中,中央党内法规211部,部委党内法规163部,地方党内法规3241部〔21〕。思想与制度一内一外,在软规范和硬约束的结合中推进着全面从严治党。要紧扣政治建设这个重点。进行自我革命,必须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四个意识”,将“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党的十九大将政治建设摆在党建总体布局首位,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时代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必须要坚持自我革命,认准并及时清除党内各种新旧问题及其变种,绝不能产生停一停、歇歇脚的错误想法。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

斗争不是孤立的,必须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赢得斗争服务。要充分运用历史与现实资源。敢于斗争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标识,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建设了辽阔壮美的大好河山,开垦了丰盈充裕的广阔粮田,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中华儿女在受到敌人侵犯时敢于亮剑,不怕困苦、不畏牺牲,将自身价值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涌现出了不可胜数的民族英雄,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斗争。当今中国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疾速前进,但斗争一刻也不会停止。应当打通历史与现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华民族进行斗争的连续性和延展性,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的艰巨性和深刻性,从而为新时代伟大斗争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要充分运用精神与物质资源。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精神力量,特别注意锻造全党的革命意志,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精神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信念“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22〕。要注重思想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坚定理想信念。进行伟大斗争还要有坚实的物质支撑。为充分调动物质资源,一方面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出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另一方面依赖爱国统一战线,凝聚各方共识、汲取各方智慧、汇集各方力量,实现斗争资源的最广泛汇集、最高效利用。

要在比较中增强信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不懈斗争回应着“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之治”。在斗争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为民造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3〕11西方社会却面临着政治极化严重、社会撕裂加剧、种族冲突不止、民粹主义泛滥等问题。应当在中外对比中振奋人心、鼓舞斗志,激起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斗争必胜的信念。

(四)注重党员干部能力塑造,提升斗争本领

经过顽强斗争,中国共产党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党所要实现的斗争目标和实际斗争能力之间仍存在着一定张力。对此,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危机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养成过硬本领。广大党员、干部的本领养成,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自身努力是个人成长的内因和决定性因素,党员、干部要时刻注意自我修炼,“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24〕23各级党组织应主动承担起培养主体责任,从政治立场、专业素养、实践锻炼等多个方面提升党员、干部的本领。

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进行思想斗争、改造主观世界中站稳政治立场。“党内生活松一寸,党员队伍就散一尺。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坚强党性、百炼成钢。”〔25〕92-93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政治体检、涵养政治生态、培育政治文化,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等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只有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坚定斗争方向,真正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要重视教育培训,在更新知识体系、提高专业素养中提升工作能力。党组织应当针对党员、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在理论、政策、科技、管理、法规等各方面进行精准化培训,增强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信心和能力。要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培养体系,增强培养的系统性、持续性、针对性。要加强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干部的专业素养,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各方面做整体安排。改变纯粹“一般化、大呼隆、粗放型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26〕,强化专门化和精细化。

要注重实践锻炼,在密切联系群众、解决具体问题中做到尽责担当。只有经过基层的多岗位、长时间锻炼,经过风雨、见过世面,深刻感受群众的难点痛点需求点,党员、干部才能切实增长才干。对于那些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要加以重用、委以重任,使他们真正有用武之地。要坚决克服基层锻炼中的形式主义,纠正基层锻炼是“镀金”等错误观念。要对战斗在艰苦地区和实际工作一线的党员、干部给予更多关怀,建立起“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27〕566,以严格的奖惩机制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斗争能力。

(五)正确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借助已经渗入社会各领域的网络化、數字化、信息化技术,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度交流,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联结。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物质文化生活日益绚烂,人类文明不断实现新的演进。紧密联结状态也意味着人类在共享发展利益的同时还要共担发展风险。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诸般威胁,诸如新冠肺炎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甚。这些威胁不会因地域、人种、地位、年龄等不同进行选择性攻击,全人类都平等地处于威胁之下。对此,世界各国应当携起手来,以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共同进行斗争。但事与愿违、情与理违,当今世界并未形成普遍的价值共识。一些国家为了攫取最大利益,将本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合理发展利益诉求之上,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存在的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潮流既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也不利于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机制。

中华民族历来便有“和合”理念和兼济天下的崇高品格,这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国际共识的历史基因;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全人类谋利益的,这是中国共产党承担国际责任的政党品质;中国业已取得丰硕发展成果,这是中国共产党作出国际贡献的物质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是整个人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立足普遍性、把握特殊性、探索规律性,不断向世界提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特别注重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的发展利益;推动全球间、区域间经济交融度和政治包容度,以共同利益提升价值认同,共享团结协作成果;积极推动世界政党间的交流与合作,号召世界政党担负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的责任。为最大程度调动起全人类的斗争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自身改革发展成果缓解国际社会压力,并为其他后发国家提供多样现代化道路选择;另一方面应坚持胸怀天下,强化国家视野和全球思维,积极主动承担应尽责任,努力弥合全球治理主体的认知偏差,凝聚起最广泛的发展共识。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敢于斗争、敢于牺牲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品质和优良传统。本质上讲,“当我们认为我们所坚持的事物具备崇高的价值时,我们就会选择为坚持这一价值而舍弃其他事物,当这一价值能够超越生命时,我们就会选择牺牲。”〔28〕正是因為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有伟大意义,对人类历史进步有重要价值,我们才会不懈奋斗,甚至不惧牺牲。斗争永恒不息,敢于斗争这条宝贵经验一刻也不能放弃。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斗争中壮大了自身、造福了人民、建设了国家、服务了世界,也必然会在坚持斗争中赢得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1941—1942)〔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12〕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5〕陈家刚,江 烜.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经验〔J〕.行政论坛,2022(01):23-30.

〔16〕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2018.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0〕孟 轲.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制度化建设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1-7.

〔21〕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J〕.人民日报,2021-08-04(01).

〔22〕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4-15.

〔2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5〕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2021年版)〔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6〕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01):3-8.

〔2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8〕董振华.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J〕.红旗文稿,2021(14):16-20+1.

责任编辑 陈 鹃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猜你喜欢
党的建设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科技看百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