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门头沟区稳步推进“林长制+检察”协同工作机制,探索多元化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方式,凝聚公益保护共识、形成公益履职合力。4月11日,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联合区人民检察院在王平镇举行“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揭牌仪式暨“检察园林携手共建 合力守护绿水青山”植树活动。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区级林长闫俊瑛,区园林绿化局局长、区林长制办公室主任周玉勤,王平镇党委书记、镇级林长王垚出席活动并为北京首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揭牌。来自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区人民检察院和王平镇政府等单位的100 余名干部职工参加活动。
揭牌仪式上,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逯启顺指出,该基地是北京市第一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兼具惩治、普法、警示、修复等功能,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对公益诉讼的认知度和群众对生态修复的参与度,确保异地补植和生态修复落到实处。基地的建立有助于破解生态环境损害在不可逆时面临的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巨大的难题,使违法行为人以异地补植增绿等替代性修复方式承担法定责任。建立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既是门头沟区“林长制+检察”的创新举措,也是门头沟园林绿化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生动实践,既可以惩治犯罪、保护环境,又能够以案释法、警示教育更多的人,让公众切身感受绿水青山的来之不易。
“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位于门头沟区王平镇东王平村永定河畔,原为废弃采石场。为让荒山换绿颜,区园林绿化局、区人民检察院、王平镇政府等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在基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活动现场,大家干劲十足、分工协作,共栽植法桐、云杉、碧桃、西府海棠等苗木100 余株,以实际行动为门头沟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增彩、为永定河生态廊道添绿。
近年来,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与区人民检察院保持紧密联系,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古树名木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协作配合,提升园林绿化综合执法效能。2017年公益诉讼入法后,双方通力合作,开展了挽救濒危古树工作,实现1600 余株古树一树一档;推动了多起涉林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到位;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机制。
2021年,门头沟区全面推行林长制改革,以目标责任制为重点,以“四保、四提”为保障,加强全区园林绿化资源保护和发展,建立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园林绿化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提升门头沟区园林绿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在深化林长制改革过程中,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积极与区人民检察院全面有效对接,联合印发门头沟区《关于建立“林长制+检察”协同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推动形成检察监督与行政履职同向发力的园林绿化资源保护新格局,并相继开展了“弘扬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门头沟”等联合宣传活动,召开了“林长制+检察”专题研讨会,相互移送了多条案件线索,园林绿化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生态公益诉讼修复基地的建立,是双方共建的一扇窗口、一个缩影。门头沟区园林绿化局将继续加强与区人民检察院的沟通协作,探索建立更多集替代性修复、义务植树、绿地养护、生态公益普法宣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修复基地;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工作会商、协作保障、联合督办、普法宣传、联合培训”八项协同工作机制的内容和形式,建立起覆盖园林绿化资源保护和发展全流程各环节、贯通始终的涉林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断夯实门头沟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本底,不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真正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增光添彩,为北京实现“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而奋斗。
植树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