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燕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亿,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1亿,占总人口的13.5%,预测2030年失能老年人口将超过7 700万[1],加之家庭结构小型化使照顾力逐渐减弱,导致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强烈。“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资源与包括社会养老机构、老年照护中心、居家养老体系在内的养老资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功能性、整合性养老服务模式[2],目前已被细分为医中有养、大养老+小医疗、两院一体、医疗养老并重等18种模式[3]。其中医中有养是指在医院内建立养老中心、老年康复病房等,为老年人提供医、护、康、养一体化服务。张旭等[4]研究显示,医中有养模式能有效整合闲置医疗资源、缓解家庭负担、控制老年人失能状况恶化、提升其生活质量。相关研究结果也显示,年龄大、自理能力差、医疗照护需求高以及罹患疾病的老年人更偏向于医中有养模式,且选择该模式的老年人未满足需求的较少[5-6]。而随着老龄化、空巢化、高龄化、慢病化与失能化五化并进趋势明显,老年人对医中有养模式的需求将逐步增加,但该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入住体验究竟如何?还有待探讨。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运用现象学研究法访谈了医中有养型机构部分入住老年人,以深入探讨其入住体验,为全面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1年7月—2021年9月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法选取河南省某医中有养型机构入住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医中有养型机构为一所民营医院内设的养老中心,是全国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单位,床位150张,分失能、半失能、自理、娱乐、医疗、健身、康复、后勤保障8个区及营养中心,配有12名护工、2名管理者、1名固定医生及护士,除提供基本日常生活服务外,每日下午定期举办养生保健、娱乐活动等,并开通远程诊疗及就医绿色通道,实行个性化建档、医护查房及护士护理制度等。纳入标准:①≥60岁;②入住时长≥1个月;③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可进行正常沟通交流;④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访谈样本量以资料出现重复、信息饱和,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为止[7]。本研究共纳入18名医中有养型机构入住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年龄76~88(83.17±3.79)岁,入住时长5~39(23.50±8.77)个月,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18名受访者一般资料
1.2 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本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则,访谈前先征求医中有养型机构管理者的允许,而后由护工陪同入室向老年人讲解研究目的、意义、访谈方法及时长、研究结果的处理方式等。经受访者知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一般为老年人房间或护工办公室。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拟定访谈提纲,正式访谈前对2名老年人进行预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内容反复讨论修订,形成正式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①您在这里住着感觉怎么样呀?请讲一件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②您在这里生活有无担忧/困扰的地方?请具体谈谈。③您对这里的生活还有什么需求或期待吗?征得受访者同意后开始访谈并全程同步录音,访谈过程中仔细倾听、观察并记录老年人的语气、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并采用反问、追问、重复、回应和总结等访谈技巧,以获取其真实感受,每位受访者用时25~40 min。为保护受访者信息,研究结果均采用匿名方式,姓名以编码代替。
1.3 资料分析 借助Nvivo 10软件由同一研究者将录音资料转录成文字,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①仔细阅读所有访谈资料;②摘录有意义的陈述;③归纳和提炼有意义的陈述并进行编码;④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⑤写出详尽的陈述;⑥把相似的观点整合、提炼为主题;⑦将最终的分析结果返回受访者处核实。
1.4 质量控制 访谈小组由3名具有丰富医养结合调研背景、良好访谈经验与技巧的成员组成。本研究选择在交谈方便、不受干扰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保证访谈的私密性。研究团队成员在访谈及资料分析的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对研究现象进行任何价值判断,保证访谈的公正性。每次访谈资料均在访谈结束24 h内进行转录,以减少研究者的回忆误差,且由2名成员各自提炼主题及亚主题,经团队讨论,进一步分析、提炼主题。
医中有养型机构老年人的入住体验共提炼出4个主题,即日常生活得以满足;医康护服务有保障(就医便捷、连续,整合闲置资源,实现医疗保险报销,接受专业健康管理);精神娱乐活动丰富(娱乐活动丰富,心理支持全面);个性化需求未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社会活动参与,个性化饮食)。
2.1 日常生活得以满足 多数受访老年人表示该医中有养型机构饮食丰富多样、居住环境舒适、活动空间较大、护工尽职尽责,其日常起居得以保障。Z2:“这里一星期饮食不重样,大米饭、浆面条、卤面都有,早晚主任(退休护士长)还在小厨房给我们用中药熬粥……”Z8:“我们这儿护工都很不错,我这坐轮椅,护工早上帮我穿衣服、推我去洗脸、盛饭,吃完饭他们还打扫卫生,这房间都没老人那异味……”
2.2 医康护服务有保障 受访老年人均认可医中有养模式的有益性,自觉该养老模式就医便捷、连续,能整合院内闲置医疗资源,实现医疗保险报销,且能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与管理。Z13:“在这儿住不错,它这是在医院里边开的养老院,有病随时都能叫医生来瞧瞧,这儿也有医生管床,一天过来一次……”Z3:“我有一次心悸,吃了速效救心丸也不中,护工就帮我把医生叫上来啦,医生随时给我做了个心电图,住两天院输了点液,有医疗保险报销也没花几个钱,那要是在家里住着,还得找人、找车嘞麻烦……”Z4:“前段疫情严重的时候,主任天天让中药房给我们熬制预防感冒汤,教我们勤洗手,现在每天下午也都是用中药房回收的药渣泡脚……”
2.3 精神娱乐活动丰富 受访老年人均表示该机构娱乐设施齐全、活动丰富,除院内每天组织泡脚、做保健操、唱红歌外,节假日也定期举办做手工、看电影等活动,且老年人自觉管理者、护工态度很好,能适时给予安慰、关心、帮助,开导老年人以解决其烦恼。Z6:“你看我这早上去打打麻将,俺大儿给我买个大收音机,我再瞧瞧戏儿,等下午再泡泡脚、打打麻将,这老头老婆儿在一块打麻将,打着打着都打糊涂啦,都笑开啦(哈哈哈哈)……”Z10:“你看到墙上贴的照片了吗?那是组织我们去建业公园、高铁站、朝歌里玩拍的,我们前段时间劳动节还用麦秆编花,做手工装饰……”Z4:“这里护工好啊,跟俺干闺女似嘞,照顾老人都很周到,坐一块说说笑笑,看哪个老人心情不好了都拉着唠唠……”
2.4 个性化需求未满足 8名受访老年人表示其重返社会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感缺乏,7名老年人因疾病、失能及机构养老护理员短缺等原因致使其自主活动、社会参与等需求有待满足,且有2名老年人表示其个性化饮食需求未得到满足。Z13:“你胳膊腿会动还好点啊,每天心理不得劲了就出去转转,而这天天坐着轮椅,想走动还得叫护工,有的时候也不想麻烦护工,想去街上转转都难……”Z16:“我之前是书法协会的,退休在家也不断写写画画,给报纸、杂志投投稿,还接受过采访呢(骄傲的语气),现在陪老伴住在这里后,都很少再写了,偶尔回家了会修修之前的,但我这心里忘不了啊,丢不掉这一块……”Z9:“也没啥需要的,我自己能顾着自己,就是内心适应不了吧,我这就是闲不住,之前退休在家还帮忙看看店,感觉在这也没啥事干……”Z1:“就是吃饭这一块老人不好支应(照顾)啊,说不定谁愿意吃啥嘞,人多啦,将将就就的事,都难对住口……”
3.1 医中有养型机构老年人入住体验较好 本次访谈结果显示,医中有养型机构老年人表示其日常生活、医疗康复、精神娱乐需求均得以满足,总体入住体验较好,与王成爽等[8]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①养老中心入住环境整洁、氛围温馨舒适,管理者及护理员能根据老年人状况提供及时的人文关怀服务,满足老年人身心所需;②娱乐活动丰富,且机构管理制度相对人性化,老年人能根据自身喜好参与活动,加之亲属探访及老年人申请外出具有灵活性,其所获情感支持及娱乐项目也较全面;③医中有养为医院内设老年中心,其就医体系便捷、管理者专业化照护能力强,老年人突发疾病时可立即办理住院手续,接受紧急医治[9],加之县级医院慢性病补助、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经济负担,且疫情期间专业化防控举措的落实也加强了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感知,间接提升其入住满意度。充分体现了将医疗与养老资源紧密结合及提升管理者与护工专业水平的重要性,提示应尽快完善养老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如积极聘请高年资退休护士、完善护工培训制度等,可设置在职培训机会[10],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展示、角色扮演等综合性培训[11-12]或医院在职护士带教的方式对护理员进行培训以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此外,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也可基于远程健康管理平台[13]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促进专业医护人员参与指导与服务,加强医疗、养老资源的紧密结合。
3.2 医中有养型机构服务供给体系需个性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受访老年人表示自我价值实现、社会活动参与、个性化饮食等需求未得到满足,说明医中有养型机构个性化服务供给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原因可能是:①受访老年人多为退休职工、农民,受年龄、身体老化等影响,其自我价值感降低[14],易产生角色及生活适应困难、自我认同困境等问题[15];②因老年人所患疾病、失能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其服务需求也存在个性化特征,加之失能原因致使老年人自主外出活动、社会参与水平被动下降,甚至产生孤独、焦虑等负性情绪及自我价值感降低[16];③现有养老机构多存有护理员短缺现象[17],护理员分管老年人较多致使劳动强度大,加之养老机构实施饮食统一供应机制,且入住老年人众多及护工人力、物力、财力等有限,难以根据每位老年人饮食习惯提供个性化供给;④受访老年人患慢性病及共病现象明显,组织其外出活动所承担医疗风险较大,且当前疫情下老年人作为重点防护群体,其自由外出活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这说明医中有养型机构获取外界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支持较少,且护理员短缺现象突出,提示应全面构建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为个性化服务供给体系实施提供保障。如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增加社会资本、志愿者等的参与,为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雇佣、就业岗位,发挥余热以提升其社会参与感及贡献度[18-19];也可联合“老年旅行俱乐部”“老年大学”,根据老年人及家属需求组织外出旅行、继续教育等[20-21];建立多方支持互动体系,从参与层面提升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水平。
本研究发现,医中有养型机构老年人入住体验较好,其日常生活、医康护及精神娱乐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但其自我价值实现、社会活动参与、个性化饮食等需求有待满足,亟须完善养老机构人力资源配置、构建老年人社会支持体系,以为个性化服务供给体系实施提供保障。由于时间及地域限制,本研究仅选取了河南省1所医中有养型机构进行访谈,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考虑采用量性研究调查医中有养型机构老年人未满足的需求,逐步完善医中有养模式的服务供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