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2-06-20 08:47陆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2年5期
关键词:要素思维学生

陆锐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综合思维是地理学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是解决地理问题中最常运用到的思维方法。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主战场,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利用好这个主战场,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关注地理综合思维的三个维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学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的基础。它包括地理要素综合思维、时空综合思维、区域综合思维三个维度。

一要注意从地理要素的视角分析地理问题。如在讲解云贵高原的石漠化问题时,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分享收集到的家乡的气候、植被、水文、地形、土壤等材料。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出影响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土层浅薄,山地比重大,植被破坏严重,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易受侵蚀而导致肥力下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等。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些因素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关系: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崎岖,土地肥力低,导致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人口素质偏低,贫困高发,因此石漠化地区是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通过这种学习方法,可让学生逐步掌握地理要素的综合思维方式。

二要注意综合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角度分析地理问题,让学生形成时空综合思维。例如,在城市的学习中,在时间维度上,可让学生收集家乡曲靖的历史沿革资料,寻找城市发展的脉络,探讨城市的选址在不同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在空间维度上,通过比较分析曲靖新城区和老城区的异同,省城、县城和乡镇的异同,中国和外国城市的异同,理解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探索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组织的关系,领悟文化的差异是如何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的。让学生学会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分析城市的发展进程和城市化特征;结合市政规划,分析曲靖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教师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慢慢养成从时空角度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习惯。

三要注意从区域的视角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另一方面应特别关注区域的尺度问题。例如,在农业的学习中,大体上云南省属于季风水田农业区,但具体到自己的家乡曲靖,则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坝子里边是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山区则以林业、山地放牧业为主,而与经济较发达的坝子相连的山麓地带则以垂直农业为主。通过不断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用区域综合思维分析问题的习惯。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许多学生觉得高中地理的学习,知识杂、散、碎,所学的知识碎片化严重、系统性不强,这就导致知识的运用难度大,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无法系统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体现在高考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不强,得分率低。而思维导图的构建可解决学生知识碎片化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备的知识网络。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想象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

例如,在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学生已掌握了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地形、土壤、植被、水文五大要素组成。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五大要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理清任意一要素是如何影响其他要素的,加深对要素的内在关联性的理解。其次,利用这一思维导图,探讨这五大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有明显特征的自然环境。先让学生分析较为简单的青藏高原,得出其最典型的特征是高寒,进而探究五大要素是如何体现高寒这一特征的(海拔高、低温、冻土、冰川、草甸)。然后分析曲靖,其最典型的特征是温湿,红壤、常绿、阔叶、亚热带季风、喀斯特地貌体现了温湿。再次,利用“黄土高原的前世今生”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哪一要素的改變导致了这种变化(植被),植被变化后其他要素又是如何改变的,从而理解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任意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环境发生变化。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组成、特征、影响等)重构思维导图,进一步理清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形成完备的知识网络,解决学生的知识碎片化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盎然,直观地联系到家乡的实际情况,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在“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学习中,课前发动学生在校园里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树叶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按形状可分为阔叶和针叶、按质地可分为革质和纸质、按冬季外表可分为常绿或落叶等)。其次,选取香樟、银杏、松针、绿萝、多肉植物等,让学生分组观察,总结这些叶子的特征,探讨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如多肉为什么多汁?香樟的叶子为什么会反光?银杏为什么冬季落叶?常绿的香樟会落叶吗?落叶的时间与原因是什么?)。再次,探讨家乡的自然植被状况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曲靖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冬季气温高于0摄氏度,树木不落叶,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形成酸性的红壤,酸性土壤利于茶树、马尾松等植物的生长。探讨不同的环境下植被的种类和特点,利用视频和PPT,观察总结地表植被出现了哪些有规律的变化,讨论导致这些变化产生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最后,选取利用高考题中的实际案例,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信息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8年海南高考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为背景,描述了退耕还林(草)的治理措施,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到不同的结果。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利用这些材料,循序渐进地提出了三个小问题:①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②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③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生态建设的启示。要正确回答上述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生物的形态特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降水量少、有干土层、冬春多大风)。同时,还要考虑到干旱环境下树木的蒸腾可能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因此,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应深入调查,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四、利用“问题链”,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利用“问题链”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重点放在“问题链”的精心构建上。巧妙的设问,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在气候的学习中,就高寒问题设计“问题链”:①海拔越高是不是距太阳越近?②距太阳越近得到太阳辐射越多,对吗?③得到太阳辐射越多,温度越高,对吗?④如果上述推论成立,那应该形成高热,而不是高寒,这个矛盾的出现,究竟是哪出了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又如,在农业的学习中,结合乡土案例马龙苹果产业的发展,设计“问题链”:①苹果究竟是亚热带还是温带水果,为什么?(温带,冬季落叶)②马龙位于亚热带,为什么能种温带水果?(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③马龙发展苹果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气候、地形、水源、劳动力、技术、交通、政策、市场)④当前马龙苹果产业的发展面临什么问题?(规模、技术、品牌、市场)⑤请你站在不同的角度(政府官员、技术人员、果农等),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⑥结合乡村振兴,请你为马龙苹果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上述“问题链”的提出,可以激起学生的乡土情怀,培养主人翁意识。同时,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得到梯级发展,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逐步培养能力,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渗透培养能力的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学校周边的资源,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责任编辑 晏祥辉◇08D0D966-F070-4D10-BB4D-20F5942FE2BF

猜你喜欢
要素思维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学生写话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