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改善评分、Barthel评分、功能独立性测定(FIM)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改善评分、Barthel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改善评分、Barthel评分、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診急救中给予脑出血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可明显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脑出血;急救效果;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2-0-04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诱发的出血情况,该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早期急诊抢救作为临床救治脑出血患者主要手段之一,可及时有效控制病情,最大程度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进而为后续的相关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脑出血患者的病情急、重,急诊救治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在抢救期间予以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促进其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1]。预见性护理属于护理新理念,要求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前及实施护理的期间需事先预测患者病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积极确定护理重点,及早予以有效防治措施,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实现由被动救治转为主动抢救的目的[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预见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58.56±7.28)岁;发病时间1~8 h,平均发病时间(3.49±1.23)h;出血部位:丘脑16例,脑叶19例,基底节区20例;脑出血量21~36 mL,平均脑出血量(26.96±3.25)mL。研究组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7.56±6.27)岁;发病时间1~7 h,平均发病时间(3.48±1.22)h;出血部位:丘脑15例,脑叶20例,基底节区20例;脑出血量20~35 mL,平均脑出血量(26.58±3.22)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淄博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CT、MRI检查患者与《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出血临床管理》[3]中的诊断标准相符合者;②处于急性期;③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脑缺血、相关头颅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②重度脑出血或昏迷者;③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⑤患有精神疾病,意识、沟通严重障碍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完善各项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展开相关的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转变情况,若发生异常及时报告给医生,并立刻进行处理。
研究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①建立预见性小组。组建护理团队,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定期开展护理会议,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问题、重点护理等,制订完善的护理计划。②监测病情。护士需要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其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进行严密的监测,记录相关生命体征,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为有效避免患者发生低血压,加重病情,每天需要测量患者的体温,若体温>38 ℃需予以其物理降温,保护脑功能。同时,护士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评估意识障碍情况,针对颅内压高的患者需要及时汇报,避免发生脑疝。③呼吸道护理。护士应该积极鼓励患者进行自主咳嗽,指导患者及时更换体位,同时需要予以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吸入的氨溴索(生产企业: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43,规格:15 mg/支)15 mg,3次/d。针对无法自主排痰者,护士需每间隔1 h帮助其翻身,保证患者在无菌条件下吸痰,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抗生素治疗,避免发生坠积性肺炎。④生命体征护理。护士需及时探查患者的意识,密切观察其瞳孔对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⑤泌尿道护理。护士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予以患者鼓励及支持,指导患者保证每天的饮水量,使尿量逐渐增多,同时需要清洁尿路,使其会阴保持干燥,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⑥皮肤护理。脑出血患者大部分需进行卧床休息,皮肤护理十分的关键,护士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借助特定气垫床,对突出部位进行保护,间隔1 h做好相关的翻身运动,保持患者最佳舒适位。⑦心理护理: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其心理状态,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以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淄博市中心医院自制关于脑出血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调查,发放110份,回收率为100%,信效度佳,非常满意为>90分,基本满意为80~90分,不满意为<8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总发生率 =(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进行评估,包括自我概念、执行自我照顾、自护知识以及自护责任感4个维度,每项分值范围为0~4分,总分172分,得分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4]。④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评分。使用生活质量指数问卷 (QL-INDEX)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含5个条目,总分为1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5]。⑤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FIM评分:应用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总评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6]。以功能独立性测定(FIM)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总评分为126分,评分与患者的肢体功能呈正相关[7]。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正态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FIM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疾病,发病后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到达病情的最高峰,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语言、意识、运动等障碍,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以及呕吐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治疗脑出血患者在予以其常规对症治疗措施的同时配合预见性护理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8-9]。预见性护理主要是在综合分析患者基础病情上预知护理风险,及时予以合理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上避免隐患,减少并发症出现,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预见性护理的护理理念作为超前理念在现代护理服务中的延伸及发展,是由西方学者引入国内,广泛用于护理初诊或入院早期评估及疾病判断。预见性护理可依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与疾病恶化率,积极改善患者的预后,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改善评分、Barthel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改善评分、Barthel评分、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首先,预见性护理可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状况,提前预知患者在护理期间伴有的高危因素,及时予以其合理护理预防措施,综合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10-11];其次,预见性护理模式相对特殊,要求护士自身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可有效预见该疾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为其制订有效的护理方案,在开展具体护理措施期间需要积极完善现有的护理方案,针对患者的既往史、家族遗传史需要予以其全面的护理措施;最后,该方案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及钻研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积极性,最大程度上体现护理本身价值,使护理措施逐渐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护理,有效保证护理安全性,提升护理质量[12-14]。单锦霞等[15]研究数据与此次研究结果数据具有显著的一致性,表明脑出血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措施干预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翠云.常规护理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2):14-16.
[2]严莲,宋美璇,李飞,等.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4): 474-487.
[3]曹勇,张谦,于洮,等.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出血临床管理[J].中国卒中杂志,2019,14(8):809-813.
[4]范羽娇,孙香君,董海静.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4):526-529.
[5]罗凤莲.预见性护理在抢救肝炎并发肝昏迷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496-497,500.
[6]童嘉乐,胡彦蕊.预见性护理及循证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4):598-600.
[7]Doris S F.Testing a model to reveal the predictive mechanism of care-seeking decis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17, 32(4): 393-400.
[8]代建萍,陳玉娇,王丽香.预见性护理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便秘中的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6):2370-2372.
[9]Pinheiro L,Santoro I L,Perfeito J, et al. Preoperativ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J]. Jornal Brasileiro De Pneumologia, 2015, 41(1): 31-38.
[10]袁媛.循证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4):700-701.
[11]袁晓艳,万新. 改良询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2017,34(4):832,封3.
[12]Chowdhury A,Maranas C.Personalized kinetic models for predictive healthcare[J]. Cell Systems, 2015, 1(4): 250-251.
[13]苏丹,胡秀兰.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康复、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1):177-181.
[14]陈洁,王萌萌,何妹.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 2018, 24(2):331-333.
[15]单锦霞,郑艳莉,吴小丽.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紫杉醇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 17(6): 126-128.
作者简介:王秀锦(1976.5-),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淄博市,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急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