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
阅历不是你经历的事和遇见的人,而是你记住的事和记住的人。零星的思考就如同风中落下的叶子,随意,且有意义。
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还是应该活得有意思?
“意义”是一面旗帜,而“意思”是一种味道。
有些人上半辈子探索世界,下半辈子探索自己,活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也有的人一辈子都是探索世界,却不明白活色生香的生命归根到底是“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
这世上,有些人是动物,喜欢旅游,在漂泊中寻根寻梦;有些人是植物,脚下挖地三尺就是根,抬头仰望天空就是梦。
飞机、高铁和公路让“动物们”的步子越跨越大,网络、书籍和快递让“植物们”的根越扎越深……
中西方传说中,无论女娲造人还是上帝造人,都是一个个纯手工制造的,所以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也有着不一样的优点和缺点,但这让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拥有各不相同的人性。
人性是不完美的,但我們还发现,人性中伟大的部分不见得就一定是完美无瑕的“好”。有人说“好东西看起来工整完美,而伟大的东西缺点鲜明”。人,也一样。平庸的好人工整完美,伟大的人物缺点鲜明。
所以,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克服缺点的过程中,忙于对自己各方面的修修补补,做到极致,也不过是张线条完美的工笔画。
真正出色的人,胡乱发扬一下优点就能活得气势磅礴,哪怕浑身上下有无数缺点……
这个时代,有些人所理解的奋斗精神变了味,把它变成了功利肌体上长出来的无数个打足了“鸡血”的囊肿,有些伤口破了之后,能开出猩红的花来,众人误将其视为“成功”;更多的伤口溃破之后,流出的却是脓血,在公众看不见的角落里,凋零、萎谢……
这种萎谢是很可怕的。肉身是灵魂的居所,一个破败的肉身撑不起一颗年轻灿烂的心灵。所以,年龄和衰老不是同一个概念,你的精神可以超越年龄,但超越不了肉身的衰老。
人与人之间,最近的距离是价值观,最远的也是。家人是最紧密的关系,就如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和他未来求生的基本路径。父母自身的强大,是对孩子最好的赋能。
因此,有些父母是孩子的航空母舰,也有些父母,是孩子的紧箍咒。
长大后,人和人之间成了个体,产生了亲情之外的复杂感情。有些情感,如浅浅的蓝,看着有些轻佻,然而你仰望天空,就会知道,轻浅的后面是无限的包容;有些爱,是热烈的红,如火如焰,走进去,很快便与灰烬相遇。
崇拜,是人与人之间的墙;
喜爱,是人与人之间的桥。
结束一段关系时,乐观开朗的人如同云彩一般缓缓飘散,不着痕迹地远离对方;悲观内向的人结束每一段关系都像是下了一场大雨,处处都是湿漉漉的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