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
庚商智能教育董事长
wising@sina.com
能够代表一种文明的伟大发明,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这种伟大发明要被发明很多次。第一次是发现原理,理解它;第二次用于生活,应用它;第三次是大规模应用,推广它;第四次是与其他发明结合,辐射它。最后深刻嵌入人类社会成为其他发明的根基。
回顾人类历史,能成为文明的,通常只有游牧、农业、工业,信息时代是统称,但信息化发展到现在,把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称为数字文明却一点也不唐突。作为文明的基石的教育,正在静悄悄地发生四个层次的变革。
第一层次,数字化帮助教育发现原因,将教育与学习理解成数感与计算,回答很多纠缠态“之问”。
关于教育,是技术驱动还是业务驱动,是内在驱动还是环境驱动,是经验驱动还是内驱使能,一直有不同的争论,围绕这种争论,诞生了一体两面的现象:教育与学习、消极与积极、内卷与开放……在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这些都是一个个难解“之问”,总括起来就是:“为什么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产生巨大的变化,而教育却原地踏步?”
原地踏步不仅是教育,文化的意识形态也很难说信息化规定往哪里走就往哪里走。数字化只能解决数字化本身的问题,如果说《今日简史》认为意识和计算原本就是两回事,那么教育与学习原本也就是两回事,如果把教育与学习理解成数感与计算,那么纠缠之问也就有了清晰的“二进制”关系的答案:大量的教育的统计、计算、信息问题和学习的工具、资源、客体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替代,而組织行为、个体动力、偏好执念,则都是数感问题。
第二层次,发明工具,将应用与接口外包给数据与引擎,智慧归智慧,智能归智能。
一个技术时代的显著特点是这个时代工具化的应用使得同一个行业由于掌握工具的不同而更加隔行如隔山,在这种情况下,智慧的事情交给懂业务的人去驱动与发起,智能的事情交给数据和库去积累和迭代。
第三层次,发布平台,将交互与管控集成于模块与生态,造桥与造岛同样造美丽的风景。
有多少致力于解决教育信息化孤岛现象的人,就会造成多少教育与学习此路不通的收费站,其实,只要把教育下沉到学习,支持学习,就会将教育集中在平台与管控上,学习成为支持的模块与生态。
要想把教育管理和传统的信息化从成本中心变成支持中心,就需要对物联网、互联网、局域网进行平台化和透明化升级,从环境进化为计算,把用户前台、管理中台、开发后台做成针对完全不同群体的平台,把数据中心、资源中心、业务建制模型中心变成标准的接口库。
第四层次,发挥活力,将创新与个性嵌入单元与基因,让辐射与稳态伴随成长自然发生。
在第四层次的创新中,人类群体的组织和作为人的教育的主体,其特点就是创新与意识,其数字化的表象就是数感与计算的交互,其任何对于个体和群体概念的定义都来源于永远测不准但却真实存在的动态的由自身组成的超级有机体,这种超级有机体维持的暂时的结构稳定可以用教育的茧房来支持,而创新的元素原本就嵌入在每个单元的基因中,它们辐射,充满活力,却又不安生,教育就是要提供一种平衡的物质与能量供给,使得创新在稳态中生长,从一个平衡态走向另一个平衡态。
这种平衡态的转型,就是完成从以教育为中心走向以健康学习为中心、从云端的公共标准化走向真实生活的莎士比亚剧场化、从带着目标上路走向带着系统上路、从围绕宏观叙事的教育目标走向围绕关键少数的核心突破、从在线上课走向教研织网,教育数字化的实质体现从人到世界的融合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