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文
摘 要:本文对卫生陶瓷生产工艺环节中的注浆成型工艺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的生产情况,总结出了影响成型操作的一系列因素,并提出了在注浆成型环节中出现的各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切实提高了卫生陶瓷注浆成型后的半成品质量。
关键词:卫生陶瓷 ;注浆成型 ;半成品质量
1 前言
卫生陶瓷因为体积大、造型复杂、内部设有通水管道,因此,只有采用注浆成型工艺才能制造出这类产品。许多年来,有人试图以其他材料如玻璃刚、人造大理石等材料替代陶瓷原料来制作卫生陶瓷中的一些器具,最终都没有成功。
注浆成型工艺作为卫生陶瓷生产环节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在注浆操作过程中的各个工艺要点都会影响到出模干燥后的干坯质量,进而影响到烧后产品的质量。因此,如何控制在注浆成型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是各个卫生陶瓷工厂都亟待去解决的。
2注浆成型缺陷种类分析
2.1 坯脏
坯脏缺陷的特征:注浆成型过程中,操作者因为工作粗心,在进行擦模、合模、注浆、修坯等操作后,在卫生陶瓷坯体上造成的各种斑点的总称。
2.2 棕眼
棕眼缺陷的特征:位于釉层下的坯体上,直径在1.5mm以内的无釉小孔,在坯体表面和成品表面表现为密集针孔状小孔。
2.3泥粒
泥粒缺陷的特征:卫生陶瓷产品经窑炉烧成后,粘在产品上的颗粒。
2.4 坯凹凸
坯凹凸缺陷的特征:因为操作不符合要求致使产品变形,以及模型、样板、各种板托、坯垫等客观条件造成的坯体发生变形的情况。
2.5 贴排裂
贴排裂缺陷的特征:在成型过程中的修粘中因为水圈和大胎粘接不合而导致的水箱贴排出现裂纹。
2.6 漏气
漏气缺陷的特征:卫生陶瓷产品经窑炉烧成后,在分级过程中,光瓷(即烧后的卫生陶瓷产品)在测漏机测试中有漏压的现象。
2.7干补
干补缺陷的特征:使用干补泥对干坯进行修补,烧成后产品出现裂纹、凹凸等缺陷。
2.8 泥缕
泥缕缺陷的特征:在注浆过程中,由于注浆过急而造成的一种缺陷,表现为在产品表面呈现曲线形黑色或黑褐色的泥迹,或一条明显的水波纹状。
3 注浆成型缺陷原因分析
3.1 坯脏
坯脏缺陷产生的原因:
(1)石膏模在合模时不小心把碰坏的模型渣子掉入到模型之中,注浆后这些石膏碎末冲起浮在坯体表面或埋入坯体之中。
(2)棉布、绒布、毛巾、海棉等碎屑不慎落在石膏模内,注浆时混入坯体中,修坯时又不能及时处理,因而烧成后产品出现外观缺陷。
(3)注浆使用的泥罐没有定期检修和清理,所以泥浆中的杂质过多,经注浆混入坯体中,而且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3.2 棕眼
棕眼缺陷产生的原因:
(1)注浆成型使用的泥浆陈腐期不够导致不均匀。
(2)注浆使用的模具过湿,对泥浆的吸水能力下降。
(3)成型工在进行注浆操作时速度过快。
(4)半检工序查坯时未发现坯体上存在的杂质,而且施釉时未将黏附在坯体表面的灰尘抹干净。
3.3 泥粒
泥粒缺陷产生的原因:
(1)成型时,未将坯体擦抹干净,导致有泥粒粘在坯体上,特别是弯角等容易被忽视的部位。
(2)吹尘不到位。
3.4 坯凹凸
坯凹凸缺陷產生的原因:
(1)石膏模的整体或局部不符合规定要求。如平面的凹凸,模型偏薄,边缘的扭曲等,这种情况有时在模型制作上尺寸不准确,有时在烘干模型或储存模型中发生问题。
(2)石膏板、木托、治具等不符合规定要求,失去对坯体的控制作用。
(3)坯体在石膏模内由于擦模方法不当,造成瘫塌或局部过早脱模,导致变形。
(4)注浆工对湿坯在操作上不熟练。
3.5 贴排裂
贴排裂缺陷产生的原因:
(1)粘接过程中坯体的收缩不一致。
(2)水圈与大胎的含水量不一致。
(3)水圈与大胎粘接不实,因而在干燥过程中开裂。
3.6 漏气
漏气缺陷产生的原因:
(1)注浆成型时吸浆时间不够,导致坯体的厚度没达到要求或者吸不实。
(2)注浆成型完成后,注浆的浆道没有补好。
(3)成型操作不当,导致坯体的管道周边有裂纹。
(4)坯体在成型过程中,干坯和湿坯出现裂纹时没有修补完全。
(5)粘排时,未能粘贴完善。
3.7 干补
干补缺陷产生的原因:
(1)成型过程中出现裂纹,对湿坯进行修坯时未能发现裂纹。
(2)在坯体干燥过程中,由于外界温湿度的影响,坯体收缩不一致或者收缩太快,导致坯体出现裂纹。
(3)使用干补泥进行修补时,由于对坯体修补不到位导致产品出现明显的色差、棕眼和凹凸,造成产品不合格。
3.8 泥缕
泥缕缺陷产生的原因:
(1)注浆时,截门开启的较大导致泥浆流速过快,泥浆在石膏模具中成柱形翻腾。这样一些黑色有机质就会随泥浆冲力而浮在坯体表面。
(2)注浆前未检查泥浆的状态,注浆时使用的泥浆粘度大,流动性差。
(3)注浆时倾浆操作不当。
(4)石膏模具的工作面滴有浆粒。
4 注浆成型缺陷解决方法
4.1 坯脏B61AD2E6-93C4-4E77-9D8C-A6E7F4EB30F5
(1)注浆之前的合模必须细心,发现石膏末掉入时要及时清理。
(2)发现湿坯表面或内在的石膏碎块必须在修坯时挑选出来,然后修平。
(3)擦拭模具时不要使用老化的布,擦模时发现碎布屑要及时捡出来,修坯时发现脏布要及时拣选出来,然后修平,一定不能延续到下道工序以免发生缺陷。
(4)及时清理回坯泥中的杂质,以免在泥浆中混入这些杂质。
(5)泥浆的管路、泥浆罐、泥浆缸等容器要定期检查和清理。以保证管路清洁,避免杂质混入。
(6)清扫石膏模具时要把注浆管堵严实,不要让杂质混入到泥浆管路中。
4.2 棕眼
(1)注浆时注意泥浆的温度,避免使用的泥浆过热。
(2)注浆前注意检查模具的干燥情况,避免模具过湿时就开始注浆。
(3)注浆操作时一定要控制好注浆的速度,避免过快。
(4)半检检查坯体时应仔细检查,施釉前要将坯体表面的灰尘彻底抹干净。
4.3 泥粒
(1)修坯操作时,仔细检查坯体表面和管道口的泥粒。
(2)半检、喷釉和窑炉的吹尘工作要仔细,必要时可以适当增加吹尘的遍数。
4.4 坯凹凸
(1)设计石膏模时按照标准要求去实施,对尺寸和结构等问题需要考虑准确。
(2)正确使用坯体的辅助工具,使得其对坯体起到对应的控制作用。
(3)成型操作时对湿坯的脱模时间准确掌握。不要过早开模,导致坯体的含水量过高,造成变形凹凸。
(4)注浆完成后,对湿坯进行各种操作时用力不要过大。
4.5 贴排裂
(1)掌握贴排和坯体的软硬一致性。
(2)贴排过程中,胎口要平,粘圈要实。
(3)注意养护,多风季节可把贴排作为养护重点,防止先行收缩开裂。
4.6 漏气
(1)成型过程中保证吸浆时间,坯体的厚度达到标准要求。
(2)注浆成型完成后,注浆的浆道及时补好。
(3)成型过程中,操作者应根据经验仔细排查坯體中经常性出现裂纹的部位,并及时修补好。
(4)干燥时,也要复查坯体情况,出现裂纹时,及时用干补泥修补。
4.7 干补
(1)修坯时,仔细检查坯体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湿坯时对坯体的修补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的。
(2)干坯出现裂纹时,需要将裂纹处刮到适当的深度后用干补泥修补,而且干补泥需要一层一层的补。
(3)干补后的裂纹处要比干坯凹一点,防止烧成后出现凹凸。
4.8 泥缕
(1)注浆时发现泥浆中有杂物时,在注浆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出来,以防止浮在产品表面。
(2)注浆时要做到慢和稳。尤其是水箱类等单面吃浆的产品。
(3)注浆前检查石膏模具的工作面,如发现有异物及时清理干净。
(4)坯体中发现泥缕缺陷时要认真打磨,用刮刀刮去泥迹以及黑色波纹,然后用浸湿的绒布把坯体擦好。
5 结语
本文就卫生陶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注浆成型环节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做出了相关的概述,总结了在生产现场可能引起注浆成型缺陷的种种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希望能对今后的同行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提高卫生陶瓷产品半成品的质量,进而提升产品烧后的优等率。B61AD2E6-93C4-4E77-9D8C-A6E7F4EB30F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