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华,任 熠 ;朱文杰
(1.石家庄市教育局;河北 石家庄 050000;2.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00;3.迁安市第四高级中学,河北 唐山 064400)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由此强化了对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培养等方面的研究。我国现已拥有诸多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师共同体便是其中之一。教师共同体作为一种专业性团体,是在学校推动或教师自发的情况下,基于教师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愿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与分享性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学改革。教师共同体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精神家园,实现教师自主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共同体是教师实现教学、研究、学习三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的载体,为教师个人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有利环境;教师共同体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其活动是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教师共同体关注的重点;教师共同体为学校的改进提供助力,能提高教师的责任感。近年来,我国的中小学在教师共同体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共同体管理行政化、教师共同体发展与课程改革割裂化等。目前,学术界基于教师共同体数据分析研究热点的文献不多,本文利用CiteSpace 知识图谱对教育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测教师共同体数据,通过教师共同体发文时间分布、发文作者与合作网络、关键词分析、热点关键词聚类等知识图谱分析,以期为教师共同体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数据收集源于CNKI 数据库。CNKI:主题设置为“教师共同体”,关键词设定为“教师共同体”,两者间为或者关系,检索类别仅为期刊,限定为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 数据库,进行模糊查找,共查到相关数据104 篇,数据截止日期为2019 年11 月23 日。因为此关键词下检索的文献数据过少,所以本次对文献年限的设定没有相对区分,按照文献排序,显示的年份在2005~2019 年,将上述数据库得到的数据分别以TXT格式导出,命名为CiteSpace 可识别的文件名称,并经CiteSpace V 自带数据进行转换器处理后进行可视化研究。
数据处理基于CiteSpace V 可视化工具,该软件是基于JAVA 程序,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它容易对不同数据进行多样化分析处理,运用特有的算法展现和分析学科前沿的动态和知识之间的关联,是学术界较为常用的绘制知识图谱的工具。本文对“教师共同体”的分析是基于CiteSpaceV 软件,版本为5.5.R1.64-bit。针对本文进行的数据处理具体步骤如下:以CiteSpace 自带的数据格式转换工具,将CNKI 中导出的Refworks 格式转化为CiteSpace 可识别的数据格式;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05~2019 年,时间间隔设置为8,设置阈值(c,cc,ccv)为(1,1,20);不选择剪切连接方式,采用聚类静态(Cluster View-static)和展示整个网络(Show Merged Network)的可视化方式最终展现分析图谱。
文献数量的变化是衡量该领域研究进展的重要指标。根据文献数量年度分布状况绘制文献分布折线图(见图1)。以“教师共同体”为主题或关键词的文献最早出现在2005 年,顾小清2 月份在《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方法》中提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之后,吴卫东3 月份在《教师共同体的知识管理》中提出了教师共同体的概念。同年,还有杨官明、杨南昌。2006~2017 年文献发表的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17 年文献发表数量最高,为14 篇,到2018 年突然减少至5 篇,但2019 年又有上升的趋势,总计为12篇。但总体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都偏少。
图1 2005~2019 年教师共同体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
发文作者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对发文作者及其合作网络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或作者群体及其合作关系。将104篇有效文献进行数据转换后导入CiteSpace 软件,得到相关的作者聚类知识图谱。此图谱中节点尺寸的大小反映了核心作者或群体,连线的密度反应了合作关系与合作强度,由此共同组成了作者合作群与合作网络的关系图谱。该图谱中共有节点158 个,89 个连接,连接密度为0.0072。从作者的共现频次来看,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王天晓、曾小丽、金少良、罗生全、邹海霞、王晓芳、程凤农、沈佳乐、孟凡丽、魏宝宝、顾小清、陈静勉、乔雪峰、肖安宝、何彪、王伟中,共现次数最多的是王天晓,共现次数为4,剩下的作者共现次数均为2。由此得出,王天晓为教师共同体研究的核心作者。从合作网络来看,教师共同体研究没有形成相对明显的研究团队,有两组相对密切的合作群体,分别是以王伟、金少良、乔雪峰为代表的研究团体,总体来看各团体之间的联系非常弱,长期下去不利于教师共同体研究。
利用CiteSpace 软件对文章相应的发文机构进行分析,了解机构对教师共同体领域的研究状态和实际共现情况。从合作关系来看,各机构没有形成明显的合作关系,是相对孤立的状态。研究发现,广西大学政治学院与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之间有合作联系,但二者来自于同一所学校;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与新疆大学是有合作关系的,但合作不密切;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网络合作关系,但从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4 篇;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都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这四个机构各发文3 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致力于研究立德树人对教师共同体的影响、教师共同体建构的策略等问题。从机构的分布来看,分布于全国各地。东中西部都有对教师共同体的研究,以全国4 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学校为主力,并主要散布于全国各个师范院校中。
判断研究热点的重要依据是关键词的出现频次,频次越高,研究热度越大。高频词的最低词频可用普赖斯计算公式(M=0.749M为高频词的最低频次,Nmax 为所有词频的最高值)确定。本文研究的关键词最高频次为46次,故M=0.749≈5.283>5。由此频次阈值选择6,得到高频关键词共2 个(见表1)。
表1 教师共同体高频关键词统计
因文献数量较少,所以有关教师共同体的关键词只有两个。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共同体”的词频是最高的,共出现46 次,其次是“教师专业发展”,共出现了15 次。这反映出了两者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建设好教师共同体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并为学校的改进、深化学校的改革提供助力。
基于CiteSpace 软件对共现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按照聚类关键词轮廓的大小顺序进行排列。轮廓的大小反映了轮廓内部节点的密集和分离程度。由于仅依据聚类信息较难得到关于相关内容的具体知识,因此需结合子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得到了9 种聚类标签(见表2、图2),分别是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共同体、知识管理、专业发展、教师成长、文化、共同体、职业幸福、教师发展。考虑到文献数量少导致的聚类结果的分散性,通过检索9 种聚类标签下的相关文献,并结合聚类标签下的子类名称,现将聚类结果整合为4 类,分别为:教师专业发展(整合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教师发展、教师成长、文化);实践共同体(整合实践共同体、共同体);知识管理;职业幸福。
表2 教师共同体研究的热点关键词聚类
图2 教师共同体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
通过整合聚类标签,教师专业发展下包含“学习共同体”“教师合作”“学校制度建设”“城乡教师共同体”“终身学习”等子聚类标签。在新课程改革深化的背景下,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教师的自主发展事关教师的健康成长及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的合作与竞争过程是一种社会性过程,教师合作应以平等协商为前提、强调资源的互惠、关注在实践中的反思、在合作中融合竞争和冲突,注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要使共同体的建构真正取得实效,突破当前共同体建构的困境,必须要明确校本建构的教学、教研、文化三个向度。其中,教学是教师共同体的既定情境,教研是教师共同体的主体存在,文化是教师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同时,教师共同体的建构不仅是城市之间的,也是城乡之间的,统筹城乡发展是农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吸引优秀的青年教师提供契机,进而实现教育资源的相对公平。
实践共同体是整合后的第二个聚类标签,其包含的子聚类标签有“校本研修”“实践性知识”“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协同知识建构”等。实践共同体是教师通过自发或有组织的方式构成的合作群体,围绕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主题展开讨论,致力于改进实践,它将教师能动地关联起来,通过教师群体的对话性实践共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但当前的教师培训建设明显存在着培训偏理论、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真正关注到学生发展、研究不深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针对当前发展的形势,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形成以学校、课堂为研究阵地,以参与学校年级集体备课、学科教研活动、举办学科微讲座等研修方式为途径,以教师学习共同体为主要载体,分享交流教学资源,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满足教师队伍的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与云端数据的不断发展,在线教师共同体成为了教师网络研修的主要方式。但数据表明,在线教师共同体存在着结构联系稀疏、成员间互惠性较低、协同学习行为层次低、共同体成员缺乏协同知识建构的高水平行为模式等问题。实践共同体为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途径,使教师共同体的实现从意识形态转化为实际行动。但目前我国的教师共同体在实践与实施上还不尽完善,在实际教学领域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有待深化,与此同时,在线教师共同体的实施过程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加强。
知识管理包括的聚类子标签有“教师实践性知识”“显性策略”“隐性策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等。知识管理是知识的再整合、再生产、再创造的过程,包括对知识的管理、对人与信息的管理。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在自我价值观的指导下,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依据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做出反应,并在教学中经过反复体验与反思而形成的隐性知识,它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归实践,既是教师个体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教师群体共享教学资源、沟通合作的产物。目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虽获得了广泛认可,但依旧存在对知识的反思、共享、认知不足的问题,这就显现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管理包括“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显性知识”管理下有教学主管管理信息、设置管理系统、组织教研组共同体监督;“隐性知识”管理包括设置激励机制、主持场域、鼓励文化共享等。总之,对教师实践共同体知识的管理需要教师个人与领导机构共同努力。教师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后实践,努力在共同体平台下丰富自己的知识,构建资源,共享成果,在情感认知上生成积极愉悦的态度,转变显性知识为隐性知识;管理层要主动推进共同体构建,为知识管理设置相应的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职业幸福下包含的子聚类标签有“教育信仰”“立德树人”“专业自主”“职业能力”“自我同一”“关爱学生”等。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转型及知识的信息化,师生冲突越来越多,教师的权威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和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缺失职业感与幸福感。教育信仰体现在教师对教师应然价值的确信和职业人格的独立,它是教育自觉的内在根基,是教学自由的精神动力,也是教师对专业自我的理性表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性任务,针对当前存在的教师教育力量薄弱的现状,可通过教师共同体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力量,并通过教师共同体合作文化的氛围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李唯指出要通过“引导教师确立教育理想、促进教师提升职业能力、帮助教师感受职业幸福、实现教师整体发展”来促进教师的职业幸福。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教师共同体知识的论述,对职业幸福的论述是相对较少的一个点,也是极其重要但易被忽视的一个点。推动未来教师共同体建设,离不开对教师职业幸福的研究。
通过对教师共同体研究状况分析可以发现:1.自2005 年开始出现,2006~2019 年波动上升,2017 年出现最高发文量,共14 篇,总体发文量偏少,发文量趋势不显著;2.在数据统计范围内,王天晓发文量最多,为4 篇,发文次数为2 的作者共计15 人,各作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合作关系;3.总体上,教师共同体领域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联系强度较弱,以全国4 所教育部直属院校为主力,主要分布在各个师范院校之中;4.通过普赖斯计算公式获取热点关键词为两个,其中,“教师共同体”出现46 次,“教师专业发展”出现15 次。
对教师共同体关键词积累分析研究发现:1.关键词聚类出现的标签共4 个(整合后),分别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共同体”“知识管理”“职业幸福”,所有聚类标签大多涵盖教师共同体领域,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需在实践中管理好教师实践共同体知识,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其中,对“职业幸福”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少对其进行单独论述;2.有关教师共同体的关键词分析不存在突变,所以无法对其关键词突变的强度与年限的持续长度进行分析,我国对教师共同体相关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数据量过少,学者往往很少单独对其进行研究,导致本文相关数据出现不明显、无法进行分析的情况,我国近年来对教师共同体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但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越发凸显,自2018年以来,增加了对实践问题的研究,但相对较少。因此,为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需加强在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增加教师职业幸福感等方面的研究,整合现实中与在线的教师资源,让理论走在实践前面,通过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助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