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忠
摘要:科学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科学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加强生活中的体验是重要环节,具有“科学氛围”的是先决条件。习近平指出要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梦。让每一位学生对科学学科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具有这样的科学素养的学生越多,将来才会出更多的发明家、更多的科学家,祖国的伟大复兴梦,就能更快实现。
关键词:科学学习习惯;科学思维习惯;科学味;生活味
小学生在学习中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导致与生活严重脱节,前几天上课时,视频中有一块麦田,有一支麦穗的特写镜头,问到:这是什么?学生居然回答是稻子。现在的学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啊!中央即时发现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年7月出台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解放了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这对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学科现状及学生现状
现在的学生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非常缺乏。一天到晚不是走在学校的路上就是走在补习班的路上,周末亦是如此。回家作业做到晚上9:00左右是常事。读高中的学生不会做饭,读大学了还不会收拾。回想一下70后、80后的学生时代,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需要请人教吗?滚铁环、跳皮筋、抽螺陀、抓子儿是下课后的常态。现在的学生,乒乓球、篮球、羽毛球需要拿钱请人教,平时会的学生也很少;他们没有时间去体验生活,动手操作能力很差,更不用说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更不用说科学的角度去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了。
二、是什么原因造成现在这样的现象
中考、高考给家长的压力,转嫁到了学生身上,中考、高考给老师的压力,也转嫁到学生的身上,学生疲于奔命,天天有做不完的作业。从而导致社会认识畸形,只要成绩好,其他做饭、洗衣、打球都不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数学科地位很高,科学学科都不受学生、家长的待见,都是可有可无的“豆芽”学科。才会导致學生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三、科学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
见诸于上述种种原因,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学科学习习惯,促进科学思维发展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在课堂中引导
科学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责任。因此精心设计教学,上好每一堂科学课,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学科学习习惯”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生活中的好帮手》一课时,为达到“培养学生科学学科学习习惯”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一个生活情景:老师想用这一块木板做凳子,但木板上面有许多钉子、螺丝,请大家帮我拔掉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通过这一情景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从而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如何拔钉子进行实践、讨论再实践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简单机械的兴趣,让他们明白学科学,不是定时定知识点的课堂学习,而是随时随地的去观察生活现象,思考问题本质。养成良好“科学学科学习习惯”,促进科学思维发展。
(二)布置课后实践,在生活中体验
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服务于生活,生活与科学相辅相成。学科学即要有“科学味”也要有“生活味”,学生要在生活中“玩”科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体验非常缺乏,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羊角锤的认识和使用了解很少。只有少数同学看过,因此,教师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增强生活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习惯”的重要环节。
根据每一单元的内容选择设计不同的课后实践作业。例如:布置学生回家在木板上钉3颗钉子,拧上3颗螺丝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过程和感受;布置学生在周末观察阳光照进家里的情况,从照进家里开始作第一个记号,此后在每个整点和半点时刻分别做记号,让学生体会古人用太阳计时的方法。然后在上课时交流自己的感想。
校领导在评课时谈到:科学课要有“科学味”,但更要有“生活味”。要注意“生活味”与“科学味”的协调,不能让“生活味”冲淡了“科学味”,也不要在“科学味”中失去了“生活味”。要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道理,又能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改变现有的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这样的科学素养的学生越多,将来才会出更多的发明家、更多的科学家,祖国的伟大复兴梦,就能更快实现。
(三)做好家校沟通,在“好家风”中熏陶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站,良好的家风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做好家庭沟通,让学生家庭里也形成科学的风气,让学生在具有科学风气的“好家风”中得到熏陶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科学学科学习习惯”,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的先决条件。
1、开好家长会,端正家长风
借班级家长会(或者科学老师自己组织一次家长会),让家长们明白中考、高考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初高中考试的科目很多,除了语数英以外,还有理化生政史地。而小学来讲,科学课就是一门包含“数理化生地”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基础性很强,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小学阶段不能只重视语文、数学学科,科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豆芽学科,应该像语文、数学一样重视。以此端正人们的思想,纠正带偏见的看法,在家长和学生之间形成一股正确的风气,能正确对待科学科。
2、家校常交流,形成好家风
纠正其思想后,接下来就是要形成具有“科学氛围”的好家风。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⑴重思想、贵行动
家长们不但思想上要重视起来,更要行动起来。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向他们提出科学性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解答,要让家庭氛围中带有科学味儿;配合老师完成学校的科学实践作业;平时学生在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给他们解答,不能敷衍了事,遇到自己也不明白的科学观象,要共同去研究解决,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互学习、增感情
爱学习的家长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家长在给孩子解答问题时也提升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在形成具有“科学氛围”的好家风后,孩子的学习是快乐的,性格是开朗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事每一物,心中都装着一个为什么?他们的知识增长很快,各方面也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科学学科学习习惯”,促进科学思维发展,科学老师的引导是关键,加强生活中的体验是重要环节,具有“科学氛围”的是先决条件。习近平指出要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具有这样的科学素养的学生越多,将来才会出更多的发明家、更多的科学家,祖国的伟大复兴梦,就能更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孙瑞雪《完整的成长—儿童生命的自我创造》 ISBN 978-7-5127-1049-8
[2]金·比尔登《学生教我做教师》 ISBN 978-7-5191-0839-7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ISBN 978-7-5444-7669-0/G·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