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婕 康旭 郭玥
摘要:政治教育开展以来,本校积极开展主题活动,近期,为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本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以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学习覆盖范围,营造浓烈氛围,通过总结整个学习过程,发现目前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地方文化相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力求通过加强两者之间结合的紧密性,领会先辈的家国情怀,增强大学生振兴家国的使命感、责任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地方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百年来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是高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起到方向引领的重要作用,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蕴含着百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葆生机与活力的不竭动力,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坚定信仰,深刻了解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史,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
在本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開展过程中,采取了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涨,整个学校营造了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烈氛围,整个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地方文化结合不紧密的问题,学生对家乡及张家口当地文化知之甚少,学习主动性差,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进一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培养大学生的归属感,增进爱国爱家情感。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为牢牢把握前进方向、紧跟时代潮流,引领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积蓄前行力量,自2021年3月以来,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多次组织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主题活动,通过举办知识竞赛、辩论赛、诵读红色书籍、红歌会、话剧比赛、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将活动落到实处,开拓视野,丰富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实质。
然而,在众多活动中,学生们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众所周知的经典历史,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92%的大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都印象深刻,仅有44%的大学生了解部分家乡历史,13%的大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主动了解过张家口历史。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涉及家乡及学校所在城市的文化了解甚少。
本校学生大多来源于河北省各地市,家乡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为维护家乡的和平,为促进经济的发展,都贡献出了青春与热血。张家口地区是蒙汉物质交流的重要枢纽,是京绥铁路的中心,是通往内蒙古草原的“桥头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涌现了众多英雄人物,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传承。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百年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河北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每一寸土地都记载着先辈们留下的血与泪,在历史的长河中,百年时光匆匆而过,留下的是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精神支柱,是应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复杂环境的指向标,是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战斗力的强化剂,尤其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传承。
通过深刻了解地方历史文化,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当地丰富的历史底蕴,增强对革命先辈的认同与敬畏,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于血脉,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地方性特色原因分析
(一)前期知识积累较少
目前看来,在以往的课程学习当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大多数来源于初、高中课本所学,初、高中学习内容大多关注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具有通用性,以达到知识的普及作用,但很少涉及地方性特色的人物和事件,有一定局限性。究其原因,是由于初、高中学习科目多,学生课业负担重,多数地方性特色的英雄人物与史实不属于考试范围内知识点,因此并未受到课堂重视,老师往往忽略不讲或一笔带过,学生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进行知识的自我学习与补充。因此,已掌握的知识体系无法与当地历史文化相融。
(二)缺乏专题实践教育活动
一方面,大学入校以来,虽然在校内开展了各型各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但强调家乡及张家口本地历史学习主题的活动较少,在比赛中,学生的聚焦点较多集中于典型历史事件和人物,展现为人熟知的经典事件中突出的伟大精神,以突出活动表现力。在活动评分条件中,地方性特色表现力也未纳入考评规则,活动中增加此项考量,将学生向探索本地文化方向引领,有助于激发学生挖掘家乡史料主动性,感悟家乡革命先辈精神,通过活动展示达到传播当地红色故事的效果。
另一方面,受目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学生基本没有机会自发去张家口本地纪念馆参观学习,且因条件限制,学校和学院未能开展大规模的参观教育活动,仅有少数优秀学生代表和老师在学院的统一组织下,共同参观野狐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了此次活动的师生深受触动,但活动覆盖面较小,大部分学生没有足够渠道了解当地历史及文化底蕴。
三、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举措
(一)挖掘专题理论学习新方式
1.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作用,积极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教育资料
由于当前大学思政课堂往往形式单一,课本知识内容陈旧,思政课程中涉及相关部分的内容与高中所学知识重复性高,导致学生升入大学后,对思政课程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在以往课程中常常出现上座率不高、学生上课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探索党史知识的积极性。
思政课是每一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发挥思政课堂的活力2,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的最佳途径,将当地历史资料作为思政课堂的创新与补充,既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又能以专业的角度解读当地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先辈奋斗史的认同感,牢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2.邀请专家开展专题教育讲座,深入解读当地历史文化内涵
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题爱国主义教育讲座,针对当地历史文化底蕴,结合当下城市发展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解读,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国内外形势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下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待当前城市发展境遇,为城市发展开辟新的富有生机的道路。以专家独特的视角,站在新的高度解析党史学习教育内涵,进一步追溯革命先辈誓死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新时代的青年在新的发展阶段继承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牢记使命,激发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发展3。
(二)以学生支部为基础,发挥优秀学生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秉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神,激发学生支部的内在潜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研讨对家乡、本地历史事件的见解及主题教育的心得体会,扩展爱国主义教育及历史文化学习新途径,启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通过组织生活会,提供支部内成员交流渠道、增强对各地区独具的丰富历史底蕴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引导为对民族的归属之情,增强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利用先进学生在班级中的号召力,自发分享思想感悟,进一步鞏固扩大组织生活会成效。
积极分子是大学生中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思想积极进步,学习成绩优秀,群众基础好,抓住积极分子的特殊性,引导支部内积极分子积极参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扩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覆盖范围和活动影响力,有助于引导积极分子坚定政治信念,提高政治领悟力,进一步确保大学生群体的先进性、纯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中坚力量。
(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
结合当前社会环境,选择操场作为活动场所或通过在网络平台发布录制视频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将在校内空旷场所播放历史主题影片作为丰富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渠道,选择《太行山上》《小兵张嘎》等贴近史实的影片,利用影视作品独具的感染力、震撼力引导学生探究家乡历史史料,激发学生保家卫国情怀,领悟革命前辈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展校内历史故事宣讲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组建大学生宣讲团,以校史发展为切入点,结合本地历史发展特色,采取校内宣讲形式,以“讲家乡校史、讲城市发展史、讲先辈奋斗史”为主题,选取精彩内容录制视频,依托校内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效果,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展现学校历史底蕴。
综上所述,在爱国主义教育成功开展的基础上,应将更多关注点转向地方历史底蕴,深入挖掘地方文化,通过创新思政理论课程讲座、发挥学生支部先进性作用、结合实际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持续深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强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意义,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参考文献:
[1]浦永.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性提升的着力点[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02).
项目基金:本文系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大思政课’视角下工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路径研究”(SQ2022061)、2021-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思政”格局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路径及保障机制研究》(2021GJJG32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梦婕(1994-),女,河北张家口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创新创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