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蔓
摘 要:常规养成教育是幼儿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着眼于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为幼儿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本研究从幼儿教育中常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出发,进一步提出常规养成教育建议,以期打造更利于幼儿成长和学习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常规养成教育;幼儿园;重要性
引言
幼儿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幼儿开展的教育活动,全社会对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状态高度关注。但部分幼儿园在把教育工作重心放在教育教学环节,对保育工作重视不足,而3-6岁幼儿正处于认识社会环境、了解生活规则和学习生活技能的重要时期,他们进入幼儿园教育环境中,逐步树立集体概念、养成公共意识、提升自理能力,常规养成教育工作必须立足新时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幼儿教育改革要求展开,推进保育工作目标达成。
一、幼儿常规养成的重要性
其一,建立常规是保证幼儿正常活动的基础。幼儿园常规教育包括生活常规、人际交往原则和社会行为准则等诸多内容,幼儿在了解基本规则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够顺利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
其二,遵守常规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幼儿在了解常规内容和自觉遵守常规之后才能够养成规则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健康人格。
其三,常规养成是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途径。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初期生活经验缺乏、认知水平较低,他们面临从家庭环境都集体生活环境的转变,很多幼儿无法适应,比如家庭生活中家长负责喂饭,到幼儿园时期幼儿需要学会自理,常规养成就包括与幼儿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习惯养成。
二、幼儿常规培养方式
(一)从生活细节着手进行常规培养
第一,教师示范法。教师示范是幼儿园常规教育的主要方法,以洗手步骤示范为例,首先需要和幼儿说明正确洗手的基本要求,明确不洗手以及不正确吸收带来的危害,然后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配合儿歌帮助幼儿记忆吸收顺序和要求,比如“挽衣袖,伸出手,洗一洗。小肥皂,起泡泡,搓手心,搓手背。哗啦啦,冲一冲,我的手,真干净。”幼儿结合教师的反复示范以及儿歌内容巩固记忆正确的洗手方法,幼儿们就仿佛参与游戏一样在玩中学,养成自觉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掌握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流程。
第二,故事引导法。幼儿教育故事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分析可以链接幼儿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反思自我、纠正自我[2]。比如幼儿故事《小熊拔牙》中,故事以主人公小熊“吃糖”、“龋齿”、“拔牙”的过程为主要情节,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是否存在不利于牙齒健康的坏习惯,进而学习保持口腔卫生和牙龈健康的方法。
第三,榜样激励法。幼儿教师要始终高度关注孩子的言行,在常规养成中留意孩子的良好行为表现,并以多元激励方式让孩子获得肯定,如奖励小红花、口头夸赞、竖大拇指等。当然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在家园合作沟通中幼儿教师也要提醒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意对孩子良好行为的鼓励。
第四,利用固定音乐引导幼儿形成常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包括很多活动环节与流程,不同环节可以采用固定音乐,长此以往会对幼儿形成心理暗示,比如区域活动中钢琴曲《玩具玩具,我来整理你》一响幼儿就知道要整理玩具了,伴随着音乐幼儿开始把玩具重新整理到玩具架或者收纳箱中。在这一环节结束后播放或者弹唱曲子《我们都好好坐》曲子,幼儿一听到音乐马上就回到座位上。以此类推,不同活动环节配置不同音乐,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够自觉遵守该环节的规则,按照既定流程完成各环节的活动任务。
(二)依据幼儿特点进行常规养成
幼儿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认知能力低下,以具体形象思维特征主导[3],因此在常规养成教育中应该注意使用直观教学方法,比如利用标记提示幼儿,按照常规培养内容绘制各种形象化的图标并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比如方服装的柜子张贴服装标志,玩具收纳筐张贴玩具标志,卫生间地面张贴脚印提醒幼儿排队,在活动区域还可以利用颜色分类、物品属性分类等图标指导幼儿树立分类整理意识。也可以依据不同的常规养成内容设置动画人物作为提示,比如接水的地方用动画人物指示幼儿防烫等。通过直观形象和充满童趣的各种标识,可以提示与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与行为习惯。
结语
幼儿园常规养成教育实施利于提高一日生活质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十分有利,也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主要方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注意力难以高度和长时集中,教师要花费很多精力去维持秩序、进行安全管理和习惯培养,而通过实施常规养成教育可以让幼儿形成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自觉性,建立良好的教育秩序,减少幼儿的不当行为,营造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本研究对幼儿园常规养成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了简述,希望观点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颖.幼儿一日常规的养成方法及意义[J].教育观察,2020(16):2.
[2]覃晓柏.浅谈家园合作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J].读天下:综合, 2020(12):1.
[3]孙秀华.浅谈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常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