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 邱慧 王亦明
数字乡村是网络化、数字化在农村领域的应用,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作为金融在农村的数字化发展,互联网金融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农村金融的发展特点,可弥补当前农业金融发展的不足。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其次对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的耦合性进行了分析;再次,分析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的困境,最后针对其当前困境提出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出新步伐。目标是到2022年底,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这对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基于互联网的农业金融也显现其独特优势——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金融可将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有效连接,并进行资源识别整合[1]。随着数字乡村的持续发展,互联网金融将在农村金融供需信息的收集、农村金融资源利用、促进金融数字化等方面发挥作用,并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
二、互联网金融与农业发展需求的耦合性分析
在我国,基于互联网形式的线上资金交易是司空见惯的操作。但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和公共服务不到位等制约因素的限制,导致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水平发展滞后。农业金融若脱离互联网发展,无疑会出现农业金融中互联网金融占比较小,落后于我国当前整体金融经济的发展。目前农村金融发展相对不充分,与传统金融的特点和农业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偏离,而互联网金融则可能突破这些不足,更好地与农业发展进行衔接。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范围广,衍生产品种类较多,并且交易主体不是特意指定的主体之间交易,可以面向农民、小微企业和城镇低收入等群体。所以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具有极大可行性。合理利用交易覆盖面较广的优点,既掌握线下客户资源,还可以通过线上方式服务传统金融覆盖之外的主体。第二,随着数字乡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精准性进一步提高,在挖掘和管理客户信息过程中主要依托社交网络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及数字信用体系等数据库[2],能够有效规避部份风险,相比其他金融来说承担的风险较低。第三,互联网金融和农业结合发展可减少人员雇佣,也无需设立太多机构利于降低交易和服务成本。既能满足小微客户需求,也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四,互联网金融和农业结合发展较为符合农业主体资金周转需求,融资过程中创新性的项目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能为农业投资提供新的融资渠道。第五,在数字乡村的持续推动下,互联网金融能够利用其技术和优势在贷前、贷中和贷后进行详细分析,获取有效数据和匹配有效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的困境
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的融资模式并且当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传统农村金融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风险与挑战,使得传统农村金融呈现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在数字乡村建设持续发展和规范管理之下,当前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呈现出“边发展边规范”的态势,虽然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有一定的优势,但依然面临着不少的困境。
(一)金融需求大幅增加,但供给普遍不足
当前市场化主导发展模式,农业金融资源供需问题在我国仍然存在。其一,体现在生产性金融发展上。当前农业模式是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对生产性融资需求总量不断增加,由过去传统的小额短期融资转变为现在长期大额规模融资[3]。我国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诸如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对生产性信贷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但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其二,体现在“三农”的金融产品上。当前农村供给体系虽然已形成多元化格局,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户资金持有量低和承担风险能力低,所以农村金融的供给仍以农信社为主,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信贷机构为农户提供的金融性服务涉农面窄、金融产品种类少,互联网金融也很难融入其中发展。其三,体现在金融服务需求方面。尽管近年农村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是作为核心的互联网精神并未得到体现,也未完全发挥金融功能促进农业发展。虽然农户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对网络交易等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当前许多农村地区设立专业机构网点有限,农村居民和经营主体意识淡薄也缺少咨询和办理机构网点。
(二)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
当前农村地区尤其是较偏远农村地区环境闭塞,借贷农业金融开展难以进行。其一,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信息共享不到位的问题。我国农村地区农民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虽然当前农村支持建设农户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信用体系,但是涉农金融机构等也会区别出层次性和地域性,很难掌握分散农户具体信用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等。金融机构各自为阵运营成本增加,难以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其二,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进程中,我国农村担保体系不健全。农村地区借贷等农业金融服务仍然是以传统信誉机制来维持,结算服务弱化[4]。同时农业保险覆盖面范围窄且保障水平低,农户也缺乏金融资产。这会让农村金融机构的担保公司独自承担风险,在提高担保公司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提高農户准入条件。其三,农村缺少有效抵押物,成为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期。对农村而言,最重要的资产无疑是土地、房屋和农林等,但是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低、房屋抗风险能力低和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仍就突兀,严重缺乏有效抵押物,这会制约农业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数字环境发展较缓慢
互联网环境下,设备和信号等无疑是其发展前提。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更加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信号和技术人才的支持。其一,农村互联网普及的缺失。当前农户的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意识淡薄和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员能力有限等因素,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措施,容易引发恶性民间借贷,扰乱农村金融市场秩序。其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强。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基站辐射范围不广、网格接入条件差和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同时许多农户缺少电脑、手机等硬件设施,或者是不会操作电脑、电脑硬件配置低,都限制了金融支付环境。其三,农村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虽然当前国家一直通过政策引导支持电商平台进入农村,开设农产品通道,进行线上销售农产品,但由于许多农村地区偏远,交通不发达导致在运输过程中大大提高物流成本。合算下来农产品的销售业绩不理想。由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降低了商户继续经营农产品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了农业金融发展速度。
四、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市场环境,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农村意愿
以市场化为导向,提升农业对互联网金融吸引力,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供给主体仍然是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其供给主体应认识到农村金融环境市场与城市相比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应当要依据农村金融环境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管理。一是传统金融机构依托网络金融,实现线上线下连接互动。线上——互联网金融服务延伸到无网点区域;线下——将当地农户的诚信度、生产经营状况和财产状况等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对于农村现有的借贷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构建“线下网点+线上金融服务平台”联合模式转型,做到减少审批、费用低廉、渠道便捷以便拓展农村市场。二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被越来越多人接受。如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尤为迅速[5]。同时联合涉农电商平台,构建“平台—金融—数据”为核心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基于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金融可能是新选项[6]。将互联网金融融入农业发展中提供多元化平台,针对客户,可以实行个性化服务,让顾客亲自参与到农业生产种植的过程中,体验耕作生活。三是依托平台,向三农用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如信贷、支付、保险、理财等。结合“千县万村”计划,设立专业机构网点。在当地服务中心设立专业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以便回答客户互联网农业金融问题。并在农村地区开展网络代购,推广农村支付宝的使用,获取农村金融服务切入点。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农村信用数字化转型
创建符合当地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网络信用评级平台,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一是联合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全面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通过对数据收集、分析、挖掘和交叉认证,解决客户信息不透明的问题。获取农村客户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信息,结合真实的交易有针对性的进行金融服务。二是农村现有的银行信贷、农业保险以及政府补贴皆有信息化的基础,建议将银行、保险与政府补贴等诸多渠道进行互联互通,既可促进政府和金融机构双向合作,又可监督防止骗补,对贷款补贴每项程序进行严格审查,使之公开化、透明化。三是完善农村产权登记确权颁证工作和加强农业稳产保供信息监测。完善土地转让、抵押市场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确保粮食全覆盖和全过程数字化监管系统。同时考虑到大部分农村农户资金量较低,可以尝试使用诚信、土地、证明为依据进行贷款,申请贷款过程中充分利用农村“熟人社会”和“亲人社会”对申请贷款人进行走访调查,将调查和统计数据设立专门平台进行信息录入。对全部符合条件的农村经营主体要满足其信贷需求并与互聯网金融经营相关主体互联互通,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三)优化农村数字环境,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问题,深化电信普及服务,加大投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通过动态的数据统计真正识别风险并有效监管当前互联网金融体系。通过定期风险排查、风险识别、消除风险隐患和完善风险机制将风险降至最低;同时通过加强工作者素质培训、引入高素质培训人员、培育当地技术人员和为当地经营主体讲授相关知识来大规模普及应用互联网农村金融体系,做到真正的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涉农地区可利用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技术开发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二是改善农村地区基站辐射覆盖率和网络信号问题,鼓励中央企业结合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农村地区数字乡村项目开发完善电信服务补偿机制,定期对服务器和储存设备等进行更新,优化农村支付环境,做到交易环境便捷、安全可信和高效。通过提高农业金融对互联网的利用率,促进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大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电商平台进入农村地区实行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将“交通运输+商贸+农业+供销+物流配送”资源于一体的共享机制。同时也要完善市、县、乡、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3]。
五、结论
在数字乡村背景下,无论是从局部还是从整体看,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都是有效的解决方案。持续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于数字乡村,是数字乡村战略的支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发展困境,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市场环境,提高互联网金融服务农村意愿;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农村信用数字化转型和优化农村数字环境,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三点建议。农村金融不能脱离互联网独自发展,信息化时代无法避免的要素也是互联网。对此,农业金融要迎合互联网发展潮流,探索构建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此外在当前互联网企业的强大销售力基础上,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大数据助推农业金融发展,精确农业生产销售,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层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J].理论探讨,2019(06):118-123.
[2]张楚雯,胡育蓉.“互联网金融+农业”的运作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21)::157-160.
[3]丁廉业.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18(05):37-43.
[4]刘宝磊.农业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探讨[J].广东蚕业,2020,54(05):97-98.
[5]骆超,李崇迪.互联网金融下农业众筹模式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8(03):159-160.
[6]王亦明,王粹月,冯利民.农业众筹:破解家庭农场融资困境新模式[J].农村金融研究,2016(08):69-72.
基金项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年度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专项研究课题“基于创业生态系统视角的河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调查研究”(2021SNZX005)
作者单位:何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邱慧,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王亦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