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读文本,构建诗意语文课堂

2022-06-19 18:24:50李如春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美的文本教材

李如春

小学教师要奉行“以美育人”的方针,从教材中挖掘美学因素,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小学教材中富含语言、形象、情境、结构等美的内容,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深挖教材中的审美资源。

一、挖掘审美内容,研究审美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感知语言之美,探寻美的意境。教师要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从中提炼出美的语言。如在学习《母鸡》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析关键词句,让学生从“没完没了”“如怨如诉”等词中读出它的无病呻吟,从“可恶”“下毒手”等词中读出它的欺软怕硬,从“发了狂”“恨不得”等词看出它的自大,从而体会母鸡令人生厌的特征;再从“立即警戒”“预备作战”“消瘦”“教”等词中感受母鸡的伟大。学生只有细细品读,围绕主题展开品析,才能体会到作者情感由“讨厌”到“尊敬”的转变。

教材中的自然、人物给人以形象之美,四季更替、高山流水都给人美的享受。如《黄山奇石》一文中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黄山奇石的样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奇石风景图。教材中的一些选文也充满人性、人情之美,让人感受到美的情操。再如《小英雄雨来》一文展示了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形象,《“诺曼底号”遇难记》展示了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船长形象。这些精神典范会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审美中受到形象美的熏陶。此外,教材中的古诗词中有着丰富的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外部环境交融而创造出的艺术境界,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品读、感悟,融情入文揣摩字词,从多角度加以体验,从而体会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二、构建审美情境,创设诗意课堂

教师要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能入情入境,创造出独特的情感体验。教师依托教材提出问题,以问引思,能吸引学生融入文本。教师可以问作者、问人物形象、问主要内容、问表达情感,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探索,从中获得感悟、体验。教师要用影音等方式刺激学生感官,将学生带入唯美意境,引发他们对文本的好奇,吸引他们去探索文本。教师要创设想象情境,为他们提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合理想象、大胆猜测,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要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品读、体悟的基础上进行扮演、对话,学会运用表演对象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在表演中传递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授课时要饱含情意,让学生与文本中的情感进行碰撞,师生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从而营造出富有诗意的课堂。教师授课时要张弛有度,对于重难点知識要聚拢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教学引向高潮;而对于非重点之处,教师可以放松学生紧绷的神经。教师要实现动静相宜,“静”有学生的默读、独思,“动”有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的沟通、教师的讲授。动静结合,既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思想得到放飞,也能促进彼此间的合作,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体验。

三、依托教学文本,构建审美课堂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妙趣横生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形象,学习氛围变得更轻松。生动的语言能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记忆变得持久。课堂教学如果缺少激情的语言,学生的积极性会得不到激发。教师授课的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音韵之美,并融入自己的肢体语言,融入文本的角色,表现或喜或悲的情感,这样就可以点燃学生的情感。教师要以美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合理想象,让他们在表演中实现创造性的解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美读文本,感知语言之美、形象之美、音韵之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90D7F795-1993-46CD-9DA9-EE759C18A4AA

猜你喜欢
美的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