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娟 王鹏
[摘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方向。京津冀在数字经济生态、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存储处理、数据内容开发、数据加工挖掘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已初步形成以北京为核心,天津、河北双轮助推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通过强化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共建共享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合力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27;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6-0062-0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1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合作,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特色优势
目前,京津冀已初步形成以北京为核心,天津、河北双轮助推的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格局。
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依托较为完善的产业和政策环境,京津冀发展数字经济的土壤相对肥沃。在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存储处理、数据内容开发、数据加工挖掘等方面均具备数据要素的天然优势,集聚领先的数字经济生态和顶尖的创新资源。从规模看,2021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4%。从竞争力看,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第一梯队。其中,北京是我国总体上最具数字经济竞争力的城市,在数字创新要素和数字融合应用方面保持领先地位。此外,天津和河北不断强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区域发展数字经济具备显著优势。注重政策前瞻性引导,超前布局。2017年,北京明确提出要发挥北京数字经济服务资源优势,加速数字经济视角下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整体提升。在管理部门引导下,北京一方面结合国家相关政策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吸纳本地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上升为产业政策。同时产业政策类型也逐步从单一向均衡转变。创新资源集聚,产业能级较高。互联网是北京的传统优势产业,我国市值排名前30位的互联网企业有11家在北京。互联网企业对技术的嗅觉最为灵敏,在创新中不断推动数字技术更新迭代。在研发方面,北京的研发经费投入位居全国前列,研发强度为全国第一,高端研发资源、学术科研环境、创新企业表现等均在全国领先。截至2021年8月底,北京5G基站数量达4.57万个,5G终端用户达1215.5万户,均居全国第一。1北京还将持续加大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预计到2025年末,全市将建成并开通5G基站6.3万个,基本实现对城市、镇街村和主要道路的连续覆盖。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同发展。从提升区域协同度和竞争力看,北京数字经济雄厚的前端研发设计和服务供给能力可以与津冀传统产业优势互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势能;充分发挥区域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服务区域、辐射全国,全面提升相关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从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看,数字经济可有效助推数字乡村建设、加快“5G+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促进现代服务业智能化发展,促使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夯实区域发展基础看,发展数字经济可以助力三地共建共享共用平台和数字化基础设施,在前沿科技和创新应用领域奠定区域发展的基础,并不断催生三地基于数字经济平台协同发展、相互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
注重解决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瓶颈短板
总体来看,京津冀影响制约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瓶颈不少、短板不少,推进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空间巨大、潜力巨大。必须瞄准突出问题,找准主要症结,着力破解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
区域内部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数字经济城市竞争力看,京津冀主要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得分中,北京远远领先于津冀两地,同时河北各城市综合得分平均值落后于其他省份。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各地区前5大核心城市计算数字经济竞争力和方差,京津冀平均得分70.9,方差为144;珠三角平均得分79,方差为81.5;长三角平均得分84.6,方差为26.7。这表明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与京津相比,河北数字经济产值占省内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相对较低,各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条布局和数字消费需求等方面均存在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从市场主体看,京津冀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平衡。由于数字化转型预期收益不确定、企业预算有限等因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缓慢,与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差距逐渐拉大。就市场主体来说,北京的数字经济企业主体较为活跃,其中,拥有约38家互联网企业总部。
区域统筹规划与协调机制不足。京津冀对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统筹规划不够,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问题,尚未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还未形成联动格局,在关键技术研發、政策资源互通、产业标准化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清晰的协作框架。从产业布局看,产业链上下游相互衔接、相互渗透不够,城市间专业化分工不足,产业协作路径尚不明晰。此外,城市间数字人才等要素流通共享机制有待健全。河北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领域相关高级人才储备不足,京津在数字人才方面容易形成虹吸效应,制约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京津冀加快数字化布局,培育了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的用户和订单分布在全国,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在本区域落地尚显不足,融合带动本区域经济发展力度不够。同时,推进区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不成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平衡。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传统中小企业转型较慢,而位于产业链中下游的生产商、服务商等数字化技术融合应用度更高。因而,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仍有很大空间。
奋力打造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新高地
京津冀应强化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协同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多城联动。在宏观布局上,完善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区域分工。可视情设立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小组,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统一思想认识,确定目标方向,制定政策机制,作出部署安排。在区域分工上,充分利用北京科研院所和平台企业集中的优势,产研结合,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的自主化水平。发挥北京“三城一区”带动作用,围绕京津、京雄走廊及重要节点,共建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天津继续推进数字化进程,加速提升制造业、港口和物流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河北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金融功能外溢,吸引京津产业投资,加快促进形成“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局面。
共建共享基础设施、优化协作机制。推进多元协同,加快培育智能高效的算力设施集群。加快发展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多元计算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打造先进计算产业高地,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加强“跨界织网”,加快布局以5G、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深入推进跨行业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完善京津冀产业协作机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加快培育区域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链,共同建设分工合作、相互配套、上下游衔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促进区域数字经济资源要素流通共享。全面推进京津冀数字人才交流和联合培养,健全多层次人才交流网络体系,促进人才政策衔接、要素市场融合、资源优化配置。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促进数实融合。强化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辐射力,以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合作为契机,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合力发展数字经济并推动其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北京充分发挥在前沿数字技术领域的引导作用,推动大数据、元宇宙、金融科技等前沿科技与数字经济相结合,创造全新消费场景。引导和推动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在区域内开展产业合作,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在本区域落地。天津持续巩固提升现有的优势产业,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拓宽数字经济发展领域和场景。河北拥有涵盖40个工业行业大类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应发挥这一优势,推动传统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有机结合。
(本文是北京市社科院重点课题“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发展指数及北京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评研究”〈项目编号:2022A7112〉、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数字化转型视角下的智慧北京与‘两区’建设融合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1DTR060〉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郭炳南,王宇,張浩.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及收敛性——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22,(01).
(作者简介:毕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鹏,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 曹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