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指标体系构建*

2022-06-18 03:22:00魏翠琴王荣扬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装备思政

魏翠琴 , 王荣扬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99)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点,也是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1]A5。目前,针对具体课程或专业的课程思政已有许多研究,也取得了较多成果[2]168-170 [3]7-13,但令人遗憾的是,尚缺少针对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宏观研究,缺少面上规律性的体系构建,使得“课程思政”与“两个体系”无法有效融合,从而导致各类课程与思政课不能很好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选定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论依据

装备制造业包括建筑工程、石油化工、铁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多种装备产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工作母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任,具有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大等特点,而且是高就业、高附加值产业。因此,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应紧扣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追踪装备制造领域的前沿性、时代性知识,引导学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并内化为专业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发扬挑战创新的热情和不断奋进的精神。

本研究结合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将科学方法论、历史观、绿色发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工匠精神、创新驱动发展、职业理想与道德等与专业课程融合,以探索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

(一)思想价值引领: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通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教育,引导学生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忠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信守承诺、诚实劳动的生产观,在与人交往中遵循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的人际观;通过“公正、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与装备制造专业相关的生产、销售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信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装备制造生产实践中,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以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方法论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辩证的思维方式,养成浓厚的家国情怀,培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

(二)新发展理念引领:绿色、智能、创新等高质量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在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融入课堂教学,讲授运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资源综合利用、工业能效提升与清洁生产,引导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理念,向科技创新转型,向绿色生产转型,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觉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和践行者。从制造设计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坚持和践行绿色、智能发展理念。创新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大众。通过讲授在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中如何运用创新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引导学生结合专业领域和职业兴趣,将科技创新项目和专利转化为创业项目,以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三)职业素养引领:当代职业精神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相结合

在校园生活、课程教学、课程实践和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从装备制造、设备使用、按规操作、安全生产、6S管理等方面,教育和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装备制造领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开展诸如流程创新、服务创新、生产模式创新、移植式创新、组合式创新等适合高职学生的创新训练;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精益生产理念,培养学生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工作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甄别、独立思考等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探索适合高职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装备制造人才。

二、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指标体系的构建

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要从面向国家或区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用人需求、个人的发展需求三个层面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设计,聚焦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课程思政要点,构建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指标体系及其内涵(参见表1)。

(一)宏观层面:面向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需求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工业的心脏、国民经济的命脉、支撑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石[4]2 273-2 284。目前,一方面,国内装备制造业正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受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被垄断或封锁,从而倒逼我们更加坚定地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因此,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从宏观层面讲,应该包括国家政策、宏观意识、绿色发展理念和创新发展理念等二级指标。各指标的具体内涵如表所示(参见表1)。

(二)中观层面:面向企业转型升级和用人需求

装备制造大类专业涉及装备生产、安装、调试、维护、集成、使用和其他各类服务岗位,也涉及其他有关职业岗位,如农业机械推广与维护、物流装备维护等岗位。学生需要磨练职业技能,感悟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提升信息技术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提高就业适配度和竞争力,促进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对接。因此,装备制造大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元素,从中观层面考虑,应包括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技能练兵、红色传承和生态环境等二级指标。各指标的具体内涵如表所示(参见表1)。

(三)微观层面:面向学生个人发展需求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自我发展,使学生树立“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职业信念,不断提升职业素质、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为此,本研究从微观层面设计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和职业法规等二级指标,具体内涵如表所示(参见表1)。

表1 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指标体系及其内涵表

三、“PLC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思政实施案例

在装备制造大类专业中,“PLC技术应用与实践”是浙江省双高专业群——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一门平台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核心课,也是绿色智能制造方面的核心技能课程。

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PLC、变频器、伺服驱动、电气传动、传感器、信息通讯等核心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典型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相关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职业所需的专业素养、工程素养和道德情操;同时,让学生真正领悟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的安全性、严谨性、创新性、挑战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程素养去开展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业务。因此,其课程思政元素应考虑适应宏观政策顶层推动、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市场倒逼、高职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和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内在驱动等。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体系设计的具体思路如图所示(参见图1)。

图1 “PLC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思政融入教学体系的设计思路图示

由图1可知,通过与专业知识隐性融合、与红色工匠培养相结合、与教学改革高度契合等方式,将课程思政内容充分融入教学体系。具体实施方法如图所示(参见图1)。课程思政的典型教学项目设计如表所示(参见表2)(本课程由很多具体实践项目组成,因篇幅所限,在此通过3个典型的教学项目来体现教学设计的思想)。

表2 “PLC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思政的典型教学项目设计案例表

由表2可知,本课程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既要考虑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要从发展性、迁移性、社会性、方法性等方面考虑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训练。结合融媒体的时代特征及当代学生的受众身心特质,借助“学习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灵活采用翻转课堂、情境展现、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5]15-19。在课程思政融入过程中,要大力推行“六比六促”教学活动,即比知识增效率,促技能逐级提高;比安全强意识,促家校和谐稳定;比态度树人品,促内外形象提升;比理想明志向,促个人终身学习;比创新谋突破,促就业质量提升;比素质强担当,促“匠苗”队伍建设,使学生在比学赶超中不断提高和进步。

总之,本研究通过分析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构建了由宏观、中观、微观3个一级指标和国家政策、宏观意识等1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思政元素指标体系。运用这一指标体系对“PLC技术应用与实践”课程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可以为高校开展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装备思政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环球时报(2022-05-26)2022-05-26 17:22:31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防晒装备折起来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