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体育场馆改建方舱医院功能置换与流线组织研究
——以武昌方舱和大花山方舱为例

2022-06-18 06:33康雪薇
华中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训练馆污染区用房

康雪薇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现有医疗系统无力应对,无法被收治的患者与健康人群接触,继而引发聚集性疫情。方舱医院的出现实现了将所有确诊患者集中隔离与治疗,有效阻断疫情的传播链条,使疫情的拐点迅速到来[1]。危机过后应对方舱医院改建中功能置换和流线重组等要点进行梳理,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理论参考。

疫情中建立的方舱医院又称方舱庇护医院(Fangcang Shelter Hospital)[2],是王辰院士在借鉴军用方舱医院(Military Shelter Hospital)的基础上提出的,由大型公共设施改建而成的临时医院。方舱庇护医院可分为移动方舱与固定方舱,移动方舱由承载医技功能的方舱车和医疗帐篷搭建的分诊单元组成,固定方舱是依托既有建筑改造而来符合传染病医院格局的场所,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方舱庇护医院的固定方舱(图1)。

图1 研究对象界定

疫情期间,武汉共改建了16家方舱医院[3]用于收治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半数由体育建筑改建。体育建筑依照其功能特点可分为综合体育场馆和专项体育场馆,曾被改建为方舱医院的8座体育建筑均为综合体育场馆(表1)。

表1 武汉改建方舱医院统计

下文将梳理方舱医院的功能与流线构成,以武昌方舱和大花山方舱为例,归纳综合体育场馆向方舱医院转换时的功能置换和流线组织要点。

1 方舱医院的功能组成、洁污分区和流线组织

本节将依据《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方舱医院设计和改建的有关技术要求》和《方舱庇护医院建设运营手册》,对比研究传染病医院和方舱医院。

1.1 功能组成

方舱医院可视为收治单一类型患者的简易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方舱医院的各类用房可依照传染病医院总结为: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行政管理和保障系统(表2)。

表2 方舱医院功能组成

门(急)诊部是非住院病人接受诊疗的场所,新冠患者需在方舱医院接受数日至数周不等的住院治疗,因此方舱医院无门(急)诊部。

医技部是运用专门的诊疗技术和设备诊断治疗的科室。新冠患者入院检查和日常检查的项目中,核酸检测与影像学检查需借助移动方舱车中的医疗设备,因此移动方舱车可视为方舱医院的医技部。

住院部是住院患者接受治疗的场所,方舱医院的患者收治区、出院处理区、配药室和护理单元共同组成方舱医院的住院部。

行政管理是从事医院组织管理活动的部门,方舱医院的综合信息组、医疗运行组和院感控制组[4]可视为行政管理部。

保障系统为医院提供后勤保障供应服务,方舱医院的餐饮组、保洁组、安保组和物资供应组共同组成保障系统。

1.2 洁污分区

方舱医院应保证洁污分区明确以防引发院内感染。

在总平面中,患者活动的区域为污染区;仅由医护、后勤人员使用的区域为清洁区。

建筑内部满足“三区两通道”格局,三区即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两通道即患者通道和医护通道[5]。

住院部的患者收治区和隔离病床区是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后勤保障区中患者卫生间和淋浴间由患者使用,污物间用来收集处理污物,属污染区。

住院部的护理工作区是护士完成日常护理工作的区域,紧邻隔离病床区;出院处理区为治愈者提供消毒场所,均存在被病毒污染的风险,属半污染区。后勤保障区的患者用后物品及医疗器械处理室可能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或血液等,属半污染区。

住院部的医护生活区办公区、行政管理的医护办公区和后勤保障部门中的库房和备餐间仅由医护和后勤人员使用,属清洁区(表2)。

患者与医护人员的通道严格分离。患者活动范围仅限污染区,医护人员的活动范围贯穿“三区”,医护人员从清洁区进入其他区域须经过卫生通过区(图2)。卫生通过区供医护人员穿脱防护装备,可视为特殊的医护通道,须分设进入卫生通过室和返回卫生通过室(表2)。

图2 “三区两通道”示意图

1.3 流线组织

方舱医院中含有三股流线:患者流线、医护及后勤人员流线、物资流线。

患者从入舱至出舱的流线为:经患者入口到达患者收治区,待检查后通过患者通道进入隔离病床区,治疗期间在隔离病床区和后勤保障区活动。达到出院标准的患者通过患者通道到达出院处理区,经消毒后出舱。

医护与后勤人员的流线为:经医护入口进入医护办公区或生活区,经卫生通过区进入护理工作区和隔离病床区,结束工作后经卫生通过区返回生活区或办公区。物资流线仅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单向流动(图3)。

图3 方舱医院流线示意图

综上,方舱医院的功能流程可总结如图4所示。

图4 方舱医院功能流程

2 案例分析

2.1 武昌方舱

洪山体育馆改建的武昌方舱是疫情中建立的第一批方舱医院之一。洪山体育馆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心地段,交通便利,距武汉市第七医院1.2km、距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约3.0km、距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约5.0km,改建后有利于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洪山体育馆三面临街,临街面每侧各设一个入口(图5a)。疫情时期场地北侧为污染区,移动医疗装备、患者卫生间等设施设置在该区域中;南侧为清洁区,两区之间的为半污染区(图5b)。

图5 洪山体育馆改造前后总平面对比

洪山体育馆由主场馆和训练馆组成。在改建过程中,主场馆看台区未被利用,主场馆的比赛场地区和训练馆的训练场地区被划分为污染区及半污染区,部分辅助用房被划分为清洁区,卫生通过区设置在污染区与清洁区的连接处(图6)。

图6 洪山体育馆改造前后室内对比

主场馆的比赛场地区和训练馆的两个训练场地区在改建后转换为A舱、B舱和C舱,每舱各设一个护理工作区。原有运动员用房被改造为医护生活区,场馆运营用房的办公室和会议室转换为医护办公区和后勤保障区,卫生通过区设置于检录厅和训练馆南侧的入口空间处[6]。

2.2 大花山方舱

大花山方舱(又名“江夏方舱”)由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的羽毛球馆和乒乓球馆改建而成。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距江夏第一人民医院4.2km、距江夏中医医院4.5km。

训练入口设在场地南侧和东侧,后勤入口设在场地北侧。被改造场馆的南侧以及两馆之间的场地为污染区,用于停放方舱车、设置患者卫生间等;北侧场地为清洁区,用于搭建临时办公室(图7)。

图7 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改造前后总平面对比

乒乓球馆和羽毛球馆的平面组织呈对称状态,下文以羽毛球馆为例进行论述。

羽毛球馆的平面接近椭圆形,训练场地区位于平面的中央,各类辅助用房围绕场地区设置:运动员用房共有两处,分设于训练场地区的西北侧和东侧;研讨培训用房设置于北侧;场馆运营用房设置于东侧;服务用房位于南侧和西侧,与羽毛球馆的主入口联系紧密。

改建为大花山方舱后,训练场地区和服务用房被划分为污染区,场馆运营用房、研讨培训用房和东侧的运动员用房被划分为清洁区,并于辅助训练区内搭建卫生通过区[7]。

隔离病床区和护理工作区利用原训练场地区改造,患者收治区、出院处理区和后勤保障区的库房利用原有的服务用房改造。原东侧运动员用房转换为医护生活区,原研讨培训用房和场馆运营用房转换为医护办公区(图8)。

图8 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改建前后对比

3 综合体育场馆功能与流线的平战转换

体育馆和训练馆均属于综合体育场馆,下文将分别对体育馆和训练馆在改建过程中的功能置换与流线重组展开论述。

3.1 体育馆

体育馆的功能包括场地区、看台区和辅助用房,辅助用房包含观众用房、运动员用房、竞赛管理用房、媒体用房、场馆运营用房、技术设备用房和安保用房(表3)。

非疫情时期,场地区是体育比赛、演出、展览等大型活动的核心功能区,疫情时改造为隔离病床区(污染区)和护理工作区(半污染区);看台区平时为观众提供观赛观演的座席,疫情时被闲置。

辅助用房中,运动员用房的休息室、更衣室、淋浴室可直接被医护人员使用,兴奋剂检查室或检录厅位于比赛场地与运动员用房的交界处,可在此处搭建卫生通过区;场馆运营用房的办公室、会议室等可直接转换为医护办公区;场馆运营用房的库房、安保用房的观察室等可转换为后勤保障区。因此,辅助用房中的运动员用房、场馆运营用房和安保用房疫情时可转换为医护生活区(清洁区)、医护办公区(清洁区)和后勤保障区(清洁区)。

非疫情时期,辅助用房的运动员用房由运动员使用,场馆运营用房和安保用房由工作人员使用。观众用房在功能分区上属于辅助用房,但与观众入口联系紧密。改建为方舱医院后,观众用房可转换为患者的患者收治区(污染区)或出院处理区(半污染区)。

竞赛管理用房、媒体用房和技术用房等,内部可能存有贵重器材设备,在改建中不宜被征用。

体育馆室内外布局联系紧密。疫情时,医护和后勤人员需使用体育馆的部分辅助用房,因此原运动员及工作人员入口转换为医护及后勤入口,与之相连的室外场地为清洁区。

患者的活动范围位于原场地区和原观众用房内,改建后观众及贵宾入口转换为患者入口,其外侧室外场地为污染区,方舱车和医疗帐篷放置在该区域内。场地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为半污染区,患者出院处理区和后勤保障区的污物暂存设施可设置在该区域内(图9)。

图9 体育馆室外场地改造前后人流组织对比

非疫情时的体育馆中共有五股流线:观众流线、贵宾流线、媒体流线、运动员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观众流线由体育馆的室外台阶或室内楼梯引流到看台区的中间标高处,其他流线则可从室外直接进入建筑地面层的各用房内。

疫情时,看台区、媒体用房不被改造,观众流线和媒体流线被取消。原运动员流线转换为医护流线,原工作人员流线转换为后勤人员与物资流线。原贵宾入口转换为患者入口,患者经患者收治区进入隔离病床区,治愈后经出院处理区离开方舱医院(图10)。

图10 体育馆改建方舱医院功能与流线组织

3.2 训练馆

训练馆为体育训练活动提供场地,空间组织方式灵活,使用人群为训练者和工作人员。综合训练馆的功能包括场地区和辅助用房(表4)。

表4 训练馆与方舱医院功能转换

场地区包括训练场地区、辅助训练区和器材库,训练场地区平时是训练的主要场所,疫情时改造为隔离病床区(污染区)和护理工作区(半污染区);辅助训练区平时是进行热身活动和力量训练的场所,紧邻训练场地区,疫情时可在此搭建卫生通过区;器材库、储藏室可作后勤保障区(清洁区)的库房。

辅助用房中,服务用房靠近训练者入口,疫情时可转换为患者收治区(污染区)。运动员用房与训练场地区相连,该区域内的更衣淋浴等功能在疫情时可改造为医护生活区(清洁区)。场馆运营用房、研讨培训用房为办公室或教室,疫情时可转换为医护办公区(清洁区)。

训练馆的室外场地通常设有多个出入口,方便训练者从各个方向进入训练馆。改建为方舱医院后,研讨培训用房、运动员用房、场馆运营用房和安保用房为清洁区,由医护和后勤人员使用,该区域的入口转换为医护、后勤及物资入口,与之相连的室外场地为清洁区。训练场地区和服务用房在改造后为患者所用,训练者入口转换为患者入口,与该入口相连的室外场地为污染区,医技部的方舱车、医疗帐篷和后勤保障区的患者卫生间等设置在该区域中。

训练馆非疫情时的流线分为训练者流线和工作人员流线,疫情时工作人员流线转换为医护后勤流线,训练者流线转换为患者流线(图11)。

图11 综合训练馆改建方舱医院功能与流线关系

结语

体育馆和训练馆在功能组织上存在相似性,均为辅助用房围绕场地区排布。

疫情时,场地区改造为隔离病床区(污染区)和护理工作区(半污染区)。辅助用房中,服务用房转换为患者收治区(污染区)和出院处理区(半污染区);运动员用房、场馆运营用房和安保用房改造为医护及后勤人员使用的相关用房(清洁区)。

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的各类用房和患者通道利用已有房间改造获得,医护通道中的卫生通过区需现场搭建,可设置于原运动员用房中的检录厅、原场地区中的热身场地或辅助训练区。

场地的功能转换需结合室内的功能置换进行:与医护后勤人员用房相连的室外场地为清洁区,可搭建临时办公室或暂存各类物资;与患者室内活动区域相连的室外场地为污染区,可摆放移动医疗装备、搭建患者盥洗室、卫生间和淋浴间;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留有缓冲区。

体育馆改建的方舱医院流线组织为:媒体流线、贵宾流线与观众流线取消。工作人员流线转换为后勤流线,运动员流线转换为医护流线。患者通过患者入口(原贵宾入口)经由患者收治区(原服务用房)进入隔离病床区,治愈后通过出院处理区(原服务用房)离开方舱医院。

训练馆改建的方舱医院流线组织为:工作人员流线转换为医护后勤人员流线,训练者流线转换为患者流线,应注意将入舱流线与出舱流线分离。

新冠肺炎迅猛的传播速度让社会认识到面对突发疫情时,临时应急医疗设施建设储备的重要性。2020年初改建的方舱医院早已完成使命,恢复为原有用途。然而,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仍未结束,希望本研究对应急医疗设施的改进有借鉴意义。

资料来源:

文中所有图表均为作者自绘。

猜你喜欢
训练馆污染区用房
“冰坛”:磨砺技艺,孕育希望——冬运中心综合训练馆
废墟中的希望
迟到
新经济视角下高校公有用房管理资源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传染病医院给排水设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区通风空调方案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郑州市不同污染区主要绿化树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
污染区环境质量监测的报告分析
凌晨四点的科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