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高校讲话艺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

2022-06-18 01:48闫嘉慧王永刚秦二强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讲话辅导员总书记

□闫嘉慧 王永刚 秦二强

一、引言

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与其他话语体系的显著区别在于其肩负着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使命,涵盖思想引导、价值引领、激励感化、重塑认同等多项功能。辅导员与思政理论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力军,无论是辅导员日常的谈心谈话、党建团建,还是思政教师的课堂教学,均通过语言沟通的形式进行,对语言魅力与沟通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但传统的思政教育语言在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时存在着诸多困难与挑战,很多辅导员与同学的沟通往往是基于个人阅历和自身风格,语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与之相对应思政课堂则存在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教材的现象,思政教育教学语言“政治化”、“纯理论化”倾向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国内高校,与师生亲切交流,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习式语言”蕴大智慧于平实之中,更有一种透彻的、直指人心的力量,为高校思政教育语言的构建提供了重要指导。故本文将选取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面向同学们的讲话,形成近5万字的语料库,借助BlueMC词云和AI自然语言情感倾向性分析工具,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探究习近平讲话艺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的紧密关系

(一)语言是高校思政工作的载体。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样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们丰富的思政理论储备,需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递。由此可见,语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谈话,辅导员才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同学们的所思所想,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只有运用贴近生活的语言,教师才能够与学生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进而行之有效地进行思政教育。

(二)语言是连接教育者与同学关系的纽带。对辅导员来说,在与同学进行沟通时,得当妥帖的语言会像冬日里的阳光一般温暖学生们的心扉,使他们将辅导员视作良师益友,愿意对辅导员敞开心扉;而不适宜的语言则如同夏天的疾风暴雨冻彻同学们的心灵,让他们对辅导员失去信任,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思政教育自然难以进行。对思政教师而言,授课时采用富有哲理而又形象生动的语言,既可以展现自身的独特魅力,又能够直接提升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欠缺性

(一)语言高高在上,师生地位不平等。中国所推崇的儒家思想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这一思想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已深深植入每一个教育传授者的心中。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就会形成固有的认知: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掌控者,学生只是信息的接受者乃至臣服者,由此形成师生之间地位的不平等。

(二)语言缺乏幽默,沟通氛围不乐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缺乏幽默性,主要体现在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教育时不能将批评性语言、鼓励性语言等与幽默性语言相结合,造成语言内容乏味无趣,沟通气氛低迷,学生鲜有认同感;思政教师在课堂上一味使用的理论性语言更是身居庙堂之高,脱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枯燥抽象的话语自然难以受到听众们的喜爱。

(三)语言形式单一,转化能力不到位。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包括文件政策类语言、规章制度类语言和生活交往类语言。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部分辅导员会出现语言转化不当、失衡的情况:文件政策类语言和规章制度类语言未经转化,直接取代生活交往类语言,在进行沟通时虽然提升了教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会被拉远,而思政教育归根结底在于教育心灵,需要深入人心、产生碰撞;相反,如果教师们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一味地使用生活交往类语言,而未有机融入另两种语言,虽能使教师的亲和力大大增加,但也会弱化思政教育工作的严肃性,对学生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四)话语表达不清,师生沟通不顺畅。思政教育语言的表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将教育内容表达清楚,使学生理解准确,这也是思政教育的最低要求;第二个层次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将教育内容表达透彻,把道理说透,使学生能够信服;第三个层次最高,要求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带有感情,与学生形成共鸣,重塑其价值观。思政语言表达的这三个层次既有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又使理论解释有高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师话语表达的能力存在不足,无法将他们内心真实想法展示清楚,导致学生接收内容失真;一些教师虽然可以准确地传递教育内容,但对问题没有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导致道理说不透,学生也不能真正地信服;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能说清说透问题,但却无法以情动人,语言自然没有穿透力。上述种种问题都会给思政教育带来困难。

四、“习式妙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启示

搜集了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十所高校面向同学们的讲话,对近5万字的语料进行整理研究,发现“习式妙语”所蕴含的高超话语艺术对解决以上思政教育语言的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一)适时彰显平等,拉进彼此距离。通过BlueMC获得选取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词云图,见图1。讲话中的关键词用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呈现,字体大小代表关键词的重要程度。

图1 习近平高校讲话词云图

从词云图中可以看出,所选取的习近平总书记高校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词分别为“青年”、“老师”、“学生”、“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词频分析,这5个关键词的出现次数分别为278次、267次、172次、166次、155次。在讲话语境中的近义词“青年”和“学生”共出现450次,“老师”和“教师”共出现422次,两者数量相差不大,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同学们和教师们关注度的一视同仁。同时高频词“我们”能够迅速拉近习近平总书记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语言的平易近人,作为一国领导人却丝毫没有“官架子”。

(二)语言积极幽默,营造良好氛围。通过选取湖南5所高校的1,000名在校生作为样本,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积极性的话语能够转化为同学们向前的动力,激发同学们的潜能,优化师生间关系,对辅导员工作具有重要帮助。通过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高校学子的讲话,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他那积极向上的语言风格。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高校学生时的语言多为正向的、积极性的话语,符合大学生的情感偏向。除正向性话语之外,幽默性语言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常借用巧妙的比喻和俗语、俚语,语言风趣幽默,听后使人倍感亲切。

(三)话语形式多样,有高度又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形式的多样性还体现在对肢体语言的运用上。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都是语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一项研究甚至表明人类信息交流中的93%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的,不论数据准确与否,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我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传情达意。纵观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讲话时的场景,他总是和蔼可亲、笑容满面,深入同学之中时或是握握手、或是拍拍肩,这让他的讲话多了一份感染力和亲和力,具有领袖“样子”,却无领导“架子”。

(四)修辞内涵并重,说得清讲得透有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时不仅注重运用修辞手法、语言艺术,同时话语富有内涵、饱含情感,比如他曾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进行类比,强调不同的学生之间性格、脾气、特长、成绩等也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北师大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三寸粉笔,三寸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时值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时描绘教师故事,用寥寥几字就刻画出了教师们传道受业时的感人细节,不仅传达了尊师重道的人文关怀,也给未来的人民教师们树立了见德思齐的榜样。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在思政教育时也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方式,恰当选用修辞手法,运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知事明理。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沟通,语言在此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一体”之中不可或缺的“两翼”,辅导员和思政教师都应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艺术,从语言的内涵、风格、形式、技巧、情感等方面多下功夫。语言态度上适时彰显平等,保持合适的师生距离;语言内容上力争风趣幽默,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语言形式上追求丰富多样,借助恰当的肢体语言;语言使用上修辞内涵并重,传递饱满的人文关怀。以此势必能够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群体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讲话辅导员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注水”讲话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男朋友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