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鉴初心 甘为科研育人孺子牛

2022-06-18 06:09朱晓莉任波
当代矿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院士学生

□本刊记者 朱晓莉 特约通讯员 任波

文志杰,1982年10月出生,山东平度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泰山学者、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山东科技大学矿山岩层智能控制与绿色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矿山灾害预防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采矿岩石力学分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煤矿安全生产专家。

文志杰一直致力于深部岩体灾害防控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矿山动力灾害致灾机理、控制理论与技术以及相关实验研究方法和装备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8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5部,先后获中国岩石力学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首位,2017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首位,2019年;第二位,2016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二位,2019年),以第一申请人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并荣获中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霍英东青年科技奖、煤炭青年科技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等荣誉。

几百米到上千米的地层深处,有一群人奋斗于此。灰头土脸是他们的工作常态,裂开嘴笑时露出的白牙是他们示人的标志容颜,他们就是我国主要能源的开采者——煤矿工人。作为矿工子弟,文志杰目睹了父辈们的辛苦,感受到了矿业工人的崇高和伟大,也在心里种下了投身矿山事业的种子。

俯身煤炭研究,转眼到了不惑之年的文志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的指导下,与课题组成员一起研发出首台可真实还原采动力学环境的采动应力试验系统,揭示了采动应力诱发的深部灾害机理,解决了上海庙矿区软岩大变形罕见技术难题,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运用这一成果,他先后在山东省多个矿区一线参与事故救援工作,为挽救矿工生命、减少矿井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身为一名年轻的博士生导师,文志杰的心愿是倾注心血发出“微光”,助力煤炭绿色安全开采。

尽管提起矿工,大多数人的印象仍然是危险和脏累,但是在煤炭科技工作者心中,煤炭就是“流淌的乌金”,文志杰也是心心念念地把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当成了自己的事业。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位在矿井深处默默钻研的“博导矿工”,探访他是如何在“黑暗”深处寻找“光明”的。

赓续血脉 做矿工精神的传承者

文志杰出生在山东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是“矿二代”,父辈的艰辛让他明白了“如何更好地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怎样把危险条件下的煤开采出来”是摆在煤炭人面前的关键技术难题。

读大学前,青涩稚嫩的文志杰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跟随我国矿山领域第一位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学习,更没想到日后会担任宋振骐院士的秘书长达15年。

蓦然回首才惊觉书包早已不再翠绿,而我和她也认识了快十个月。书包和袋子不仅记录着我跟她认识的时间,也成了我和她之间的见证。

2001年高考结束报考志愿前,在父亲职业的影响下,文志杰专门向班主任咨询了矿山安全开采领域的高校,了解到前身是煤矿学院的山东科技大学,不仅拥有当时中国唯一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采矿工程专业还是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的重点学科,在国内外也享有盛誉,为此,他将采矿工程作为自己的高考志愿,选择了一个在别人眼中极其危险的行业。

文志杰(右)与恩师宋振骐院士

在山东科技大学,文志杰度过了辛苦而又充实的10年。本科毕业后,因成绩优异,他先后在这里攻读了硕士(保送)、博士学位,之后又赴山东大学(合作导师:李术才院士)、芬兰阿尔托大学(合作导师:Mikael Rinne教授)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在芬兰攻读博士后时,合作导师Mikael Rinne希望他出站后再留下来工作一年,但想起导师宋振骐院士的教诲和对学生的希望,他婉拒了合作导师,回到国内继续开展科研工作。

学生时代,文志杰了解到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深部矿井建设数量最多、开采规模和难度最大的国家,冲击地压、围岩垮塌失稳等深部动力灾害遍布我国的主要采煤矿区。他意识到,煤矿深部开采致灾机理不清,防控措施缺乏,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迫切需要研究解决深部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采的关键基础问题。作为科研人员,哪里有危险,就应该到哪里去学习和研究。

文志杰求学的时候,宋振骐院士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生产一线就是最大的实验室,是开展研究的宝地。”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宋振骐院士,就经常带领学生下矿井实践,不断探索矿压之谜,数十年从未间断。

受宋振骐等各位老师的影响,文志杰本着做一个对矿山建设发展有用的人的想法,选择了留在山东科技大学任教,希望为培养煤炭科技人才和实现煤矿安全开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坚守初心 做安全开采的探路者

成为高校教师以后,文志杰围绕培养学生和服务矿山潜心开展工作。他常称自己是“矿工”,在工作中的主攻方向是深部开采岩体灾害预控,就是在确保人的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将深处“乌金”开采出来。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奉献!”参加工作11年来,文志杰和团队成员一直自发地执行“5+2”“白加黑”工作制,潜心研究,服务矿山。南至贵州、西至新疆、东至山东、北至黑龙江,到处都留下了他和团队成员的足迹。

素有“国内罕见、中国第一软岩矿区”之称的上海庙矿区,建井及开采过程中时刻面临突水及软岩大变形,因淹井停工两年。文志杰带领课题组与现场一线工人一起奋斗,经常一天睡眠不足3个小时。

在科研工作中,与现场一线工人同呼吸、共命运是文志杰的工作原则。他认为,“只有和一线工人在一起,深刻认识他们的难处和危险,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做决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

凭着煤矿人那股子不屈不挠的精神,文志杰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了矿区软岩大变形这一国内罕见的技术难题。看着矿工兄弟咧嘴笑的那一刻,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责任和使命”的分量。这次科研攻关取得的相关成果,先后获评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近年来,作为救援专家,文志杰先后参与指导了临沂市平邑石膏矿塌陷事故等矿山灾害的救援工作。2018年9月,由山东科技大学选派,他担任了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总工助理。期间,他经常深入煤矿一线,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到集团所属煤矿的生产过程中,促进了校企间的“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也因此被山东能源集团授予“荣誉科技工作者”称号。

攻坚克难 做开采技术的求索者

宋振骐院士曾这样说:“文志杰是我第一个院士基金获得者,在我所带的60多名学生中,文志杰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为仿真深部开采力学环境,2012年,在宋振骐院士的指导下,文志杰与课题组成员一起研发出首台大尺度试件非均布加载采动应力试验系统,揭示了采动应力诱发深部灾害机理,得到国际著名岩石力学专家尼克·巴顿教授、李术才院士、蒋宇静院士的高度评价。课题组先后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6项,出版专著5部,获得省部级科技奖8项,主导制定行业团体标准8项。近10年来,文志杰及其团队研究成果已在我国煤矿、非煤矿山等领域应用,解决了百余项重大围岩灾害治理难题。

迄今,文志杰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等30余项。“实实在在搞创新,为社会做点事情;踏踏实实搞科研,为行业发展做点事情。”这便是让文志杰坚定走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真正原因。

临矿集团技术中心刘春峰处长(右二)与文志杰赴鲁西煤矿进行技术会诊

文志杰(左)在临矿集团王楼煤矿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不断追求和对科学研究的无限热爱,文志杰把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结合在一起,带领团队走遍国内各大煤炭基地。他立足于深部煤炭资源开发急需的动力灾害防灾减灾技术,组建并获批首批山东省“深部矿井围岩灾害智能预控创新团队”,团队成员多次荣获山东能源临沂矿业集团“荣誉矿工”称号。

他认为,科研务必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发展。作为主要负责人,文志杰承担了山东科技大学与山东能源临矿集团智能开采学院的筹建工作,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年培训562人次,办学模式逐渐推广到山东能源集团。同时,他立足国家重大能源需求,有针对性地研发创新理论与技术,已为国内26对矿井提供技术服务,研发的采动应力试验系统已实现成果转化,通过技术转移研发的系列试验装备在国内20家单位推广应用。

文志杰深耕煤矿领域多年,取得了诸多荣誉,但他一直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需要深耕的地方还很多。

弦歌不辍 做授业解惑的传道者

除了科研,教学是文志杰心中的另一个使命。2011年7月,他结束了10年大学求学生涯,从一个农村孩子走上了大学教师这个具有神圣使命感的工作岗位。

承载了无限能量的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太阳石”。在科研与教学互动互融的道路上,文志杰一路领会和践行着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教书育人,奉献光热。

如何和当代有个性的大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文志杰的答案是:心系学生。

让科技创新深入学生心。作为一线青年教师,文志杰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年平均授课超过600学时。针对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他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在他带的学生中,每每有人在国家级大赛中斩获奖项。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0余人参加了挑战杯、国家级采矿技能大赛、国家级安全技能大赛等,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为鼓励学生勤学修德、笃志创新,他还个人出资设立了“采动力学”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让奋斗理念深入学生心。因为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文志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他认为,只有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才能产生最大价值。为此,他创建了“采动力学与岩层控制”(sdust532)公众号,弘扬采矿人的奋斗精神,传播采矿科学理念。目前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达2109名,阅读量43446人次。

让爱党爱国深入学生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文志杰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以身作则向学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在疫情的“寒冬”,文志杰报名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2020年春季,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展开,口罩等防疫物资瞬间成为最紧缺的“硬通货”。他了解到学校口罩紧缺的情况后,马上想方设法通过朋友从国外采购了一批医用口罩,捐赠给学校。“在这非常时期,快递也不快,我就托朋友把从芬兰采购的口罩直接带回来,这样能尽快派上用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有多名学生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部分毕业生相继在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名校进一步深造,就业率达96%以上。有的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科研骨干,2013届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公彬,目前已成为青年泰山学者,并获得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

寒来暑往,几度风霜。相比获得的荣誉,文志杰更希望每个学生都尽快成才,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他经常对学生说:“要坚定做一名活跃在矿井深部的执著开拓者,发扬煤炭人特有的忠诚、热爱、担当、奉献精神。”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十几年来,文志杰用一举一动诠释着一名“矿工”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和担当,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和团队、学生们一起,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中书写着美好的人生。

“要实实在在把科研搞好、把学生教好,这就是初心,也是使命。”作为矿井深部的“博导矿工”,文志杰从来没有忘记当初为了什么而出发,他的初心从未改变。

文志杰(左)在接受媒体采访

猜你喜欢
院士学生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赵其国院士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