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景文 赵玉芳
(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山东 德州 2530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率较高,疾病发作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才能控制病情[1]。在家庭治疗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护理指导,一些患者容易降低自我管理能力,不能按时服药,降低用药依从性,不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医护一体化护理能够综合应用护士的技能、知识、情感,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提供科学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护理需求[2-3]。本文主要是对5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分析,表明医护一体化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依从性行为,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具促进作用。
1.1一般资料
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集5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资料,在随机分组下,分为各25例的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前者: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5例、10例;平均年龄(70.49±0.69)岁(60-80岁)。后者:平均年龄(70.18±0.75)岁62-79岁);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4例、11例。SPSS20.0:研究组、对照组上述指标显示P>0.05,统计学无意义。
纳入标准:(1)入选患者临床数据、资料完整,均确诊糖尿病;(2)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试验知情。
排除标准:(1)重大疾病史、过敏史;(2)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3)恶性肿瘤疾病;(4)依从性差;(5)患者存在严重精神、意识、语言、智力障碍;(6)中途退出研究;(7)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8)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后,实施针对性用药指导,加强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做好口头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护理等。研究组:给予患者医护一体化护理,主要落实方案为:(1)成立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团队成员包括优秀的护理人员和临床医生。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向患者介绍科室、负责护士、护士长、科室主任、责任医师、病床环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帮助患者减少对环境的陌生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科室主任对成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重视对小组成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做好工作的协调,科学排班,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提升患者依从性,实现最佳护理结局。(2)对血糖控制不良者,应加强风险管理,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参考以往权威文献,结合专家意见和评价结果,制定了通俗易懂、图文并立的疾病宣传手册。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改进和干预措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医生和护士在查房时讨论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并进行详细记录。(3)一体化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引起重视,主要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发作原因、治疗措施、护理方案、治疗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而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升患者依从性及配合度,实现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健康教育措施包括一对一健康教育、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视频讲解等。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咨询,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实际需求,实现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实现身心健康。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可以讲解我院治疗的成功案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血糖指标状况: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对两组遵医行为进行评估,主要研究内容为: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监测,总分为100分,上述指标均为25分,分数与遵医行为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满意度(总分设置:100分):80分以上(非常满意)、60-80分(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2.1 血糖指标:对照组空腹血糖(7.56±2.48)mmol/L、糖化血红蛋白(4.56±1.18)%、餐后2h血糖(4.36±1.25)mmol/L;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分别为(6.33±1.25)mmol/L、(3.23±1.12)%、(6.23±0.33)mmol/L,此时T=7.2322、2.2144、4.0875,P=0.0000、0.0316、0.0002,表示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存在对比意义。
2.2 遵医行为数据对比:研究组患者运动、用药、饮食、自我监测等指标评分分别为(22.56±1.33)分、(23.45±1.23)分、(23.55±1.15)分、(22.66±1.36)分;对照组上述指标状况分别为(20.12±1.15)分、(19.33±1.25)分、(19.36±1.52)分、(19.33±1.12)分,T=6.9387、11.7467、10.9915、9.4504,P=0.0000、0.0000、0.0000、0.0000,统计学差异对比结果有意义。
2.3 满意度统计学分析:研究组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例数分别为15例、10例、0例,占比分别为60.00%、40.00%、0.00%,总满意度为100.00%(25/25);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9例、10例、6例,占比分别为36.00%、40.00%、24.00%,总满意度为76.00%(19/25),数据对比有意义(X2=6.8182,P=0.0090)。
糖尿病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疾病发作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增长,严重情况下甚至直接危及生命。常见病因包括遗传、环境、生理性老化,疾病发作后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4]。患者出现以上疾病表现后需及时入院接受检查与治疗,防止疾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的同时,危及患者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糖尿病患者需长时间用药与护理来控制病情,进而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加快机体恢复速度[5]。传统的护理模式是医生诊断疾病,护士按照医生的建议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工作,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血糖监测等。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下,中医医生和护士往往缺乏沟通,这使得医生难以掌握患者的病情,护士有时无法正确地执行医嘱,护理缺乏全面性、准确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治疗前护理的效果,临床进行积极探索,逐步形成医护一体化的护理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组建医护一体化护理团队,科室可以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计划,全面评估和咨询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护理需求。
除此之外,该护理措施弥补了缺乏沟通的传统护理,有效地实现了医务人员信息共享,实习相互促进和补充,保障工作协调效果的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进行医护一体化护理可以科学控制血糖水平,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延缓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