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倩
随着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体现国家意志的统编教材应运而生。统编语文教材强调要“增强读书意识”,其总主编温儒敏提出“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理念,并给出“1+X”的阅读教学建议。怎么理解“1”和“X”?按照温儒敏教授的理念,“1”的外在形式多样,但其根本在于统编教材,它可以是教材中的某篇课文,也可以是某个单元的人文主题,还可以是某个知识能力训练点,等等。而“X”是由“1”延伸而来的若干文本,可根据统编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选择,用以诠释和丰富“1”,是教材之外的补白阅读。概言之,“1”是“X”的基础,具有典型性、示范性;“X”是“1”的延展,学生在学习“1”的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可迁移至“X”的阅读,借助“X”丰富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能力。“1+X”构成了一个立体、完整的阅读链条,变革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学生有能力迈入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下文笔者将结合五年级上册课文《鸟的天堂》,阐释如何在课堂中使用“1+X”阅读教学法。首先,确定《鸟的天堂》作为“1”。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自然之趣”,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鸟的天堂》一文中的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非常精彩,是本单元中最为典型、鲜明的范文。其次,选择《慕田峪观云海》《歌溪》作为“X”。这两篇文章同样符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且体现了“1”中的语文要素。推进“1+X”的课堂教学时,笔者探索出“四步学习法”。
第一步:扎根原点,精准定位“1”,习得阅读方法。通过“字词前置、删繁就简、学习单辅助、重点突破”四个策略推进“1”的教学。第一课时以单元字词整合为前提,为学习阅读中的语文要素做好准备;删去“场面描写、由远及近”等细枝末节,保留“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让学生系统掌握该单元强调的语文要素;借助课前设计好的学习单,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描写手法,阐述自学感悟;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重难点内容,如借助“卧”字品读榕树之“奇”。
第二步:立足支点,议题驱动“X”,培养阅读能力。针对“X”又该怎样教学?根据本单元特点,笔者确定了两个核心议题:让学生学会表达“景物情趣”,合理运用“描写方法”。基于“1”的教学,笔者利用表格给学生搭建“脚手架”,将三篇文章和两个议题作为表格的横栏、纵栏,比较文章间的异同。基于议题的比较驱动着学生发现文本间的规律,他们由读懂一篇文章到读懂一类文章,从印证式阅读走向思辨性阅读,走向深度学习。学生对文本信息的辨识与提取能力、分类比较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均有所提升。
第三步:回到原点,关照“1”,从“1”而终。学完三篇文章后,引導学生整体感受“大自然不同景物都有着独特的情趣”,回归到单元的人文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此时,需借助表格的异同带领学生回扣本单元语文要素,巩固描写手法的相关知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多文本的阅读中螺旋上升,由学会单文本“1”发展为学会阅读品鉴单元整体的“1”。
第四步:延伸原点,整本书推进,提升阅读素养。除了相同类型的文本,“X”还可以是整本书。课后,笔者引导学生以语文要素为抓手,拓展阅读《草房子》整本书,借助“思辨式阅读任务单”,找出书本中作者描写的景物,并思考:作者如何描写景物?好处是什么?使学生体会到景色描写的三个作用——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命运,表现人物情感,从而在“四时景物皆成趣”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至此,学生完成了“教读—自读—整本书阅读”的过程,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链条,有效提升了阅读素养。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小学的语文“1+X”阅读课程体系意在定好一个点,搭好一个架,形成一个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直指学生思维的进阶,真正让阅读充满魅力。
责任编辑:王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