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22-06-18 02:44夏明霞
教育家 2022年20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融合

夏明霞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以下简称“慧小”)的办学理念——“慧心乐行 幸福人生”与之高度契合。笔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发展要落实在各学科教学中,只有学科素养得到发展,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使教学质量发生了质的飞跃。2020年,慧小被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海淀区实验学校。近几年,在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慧小不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信息技术优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發展。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催生优化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保障良好的硬件环境。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程度。慧小根据应用的需要及时配置信息化设备,为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提供物理环境支持。

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培训教师熟练使用通用教学软件,用好常用的学科软件;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工具;开展电教设备的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及使用方法。

聘请优秀的专家引领。结合课题,学校多次聘请相关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并深入一线教师的课堂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帮扶。通过培训,教师们更加明晰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在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找准方向,免走弯路。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供核心素养发展的助动力

其一,以信息技术手段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顺学而导。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但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真正的认知起点,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巧妙地帮助教师找到教学的起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二,以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三融”教学模式,以学定教。

个体学习与线上学习共同体的融合。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协同备课,共享优质资源,形成发展共同体。学生利用互联网组成学习小组,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线上或线下学习资源,分工协作,深入探究,形成学习共同体。

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元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生动有趣的教学媒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制作微课和白板互动环节,将学习过程动态化、可视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参与触控大屏互动,操作平板电脑,实现个性化学习体验。

传统学习方式与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融合。线上线下学习同步进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课堂教学与网络自学有机融合,极大延展了教学的空间维度,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其三,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多元综合评价,评学互促。

在教学实践中,学科教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学生除了可以在线上进行“作业”“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查询外,“作业点评”栏中还设置了“榜上有名”“作品展示”“他山之石”等项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内化学科核心素养,凝聚学生全面发展的永动力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激发了教师主动探究的动机,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了教师整合信息资料、优化教学方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各学科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学习过程的泛在性、主动性和互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各学科教学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运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在新的技术环境下,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融合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刚柔并济
破次元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融椅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