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能被忘记

2022-06-18 14:3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香菱历史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史是当时的“现在”,现在是未来的历史。

历史不能被忘记。但是它也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

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对于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该文题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第二部分是要求。材料的关键词是“历史”。第一句话阐述了历史和现在、未来的关系,“历史”和“现在”既是相对的,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第二句话阐述“历史不能被忘记”,用“但是”转折,指出对待“历史”的态度:“它也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题干中的“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家庭、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是一个可供选择的范围,提醒同学们可以从个人到国家选一个范围联想,也可以选一个点深入思考。

写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即对于历史的态度没有进一步阐释,只流于浅层的“人云亦云”;还可能出现用例不当、用例不够典型的情况,如通篇展开中日两国的对比;还可能出现缺乏个性、缺乏个人观点、引用与表达大同小异的问题;还有可能不去深入思考历史的意义:为什么说“历史不能被忘记。但是它也不应该成为记忆的负担,而应该作为未来的启迪”?

建议大家学会“5W思考法”,即who、when、what、why、how。针对这一文题,可以提出:是什么样的人会遗忘历史?什么时候最容易遗忘?被遗忘的往往是什么历史?为什么它们会被遗忘?如何做才能更好呢?如此,就打开了思路,找到了思维路径,下笔更有神。

▲▲杏坛芬芳

历史不只是一颗“胭脂痣”

◎顾灵山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香菱,面对故人的询问,自幼遭拐的她只能哭着说出“我原不记得小时之事”,可眉间的那一颗胭脂痣,分明就告诉了我们:她就是过去的英莲,那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事实。

无论多远的过去,无论多么恢弘抑或多么辛酸的历史,我们都无法一笔抹消。它是我们的来处,也是我们交付于子孙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基因。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是要向前看的,那些史书中的人物非富即贵,王侯将相与我何干?近代史又有太多屈辱,每每回顾使我不得开心颜,为何还要念念不忘呢?再者,上下五千年都已付尘埃,我们能感知的只有当下,何苦频频回头?

可现实是,倘若没有了过去的积累,我们便无法拥有当下。如果不能铭记历史,也将失去未来。我们无法在一无所有的记忆荒漠中缔造文明的王国,无法在短短的时光中重现五千年的荣光,也无法在没有过往经验的借鉴中改革前行。就如每当新年,身在异乡的游子总会想尽一切办法与家人团聚,老人们谈及家族往事也会热泪盈眶。拥有了豐厚的历史,便拥有了家,拥有了归属感,即使远行,也不会像香菱那样孤苦无依,辗转人手。

正是那些看不见的过去成了我们的当下,它就像若隐若现的胭脂痣印在心间,我们会时时将其展露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无法摆脱过去的束缚。我们也会看到夸耀姓氏、自视甚高的“赵太爷”们;看到“从来如此”,便要遵循的“守旧派”们。他们都是历史的看门人,坐在祖先宗祠的废墟上沾沾自喜,仗着余荫,不肯自立自强;也有“祥林嫂”们哭哭滴滴“我真傻……”,“抬着”永远没有神采的眼睛,一遍遍絮叨着悲惨的过去;记仇的“赵七爷”盯着别人的过去落井下石……他们,都是历史的奴隶。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事物。”过往的一切,我们大可以将它作为面对新世界的根基,作为避免灾祸重蹈覆辙的警醒,也可将其视作来时路上的温暖怀抱。大观园中的香菱,终究找到了诗中的乐园,续上了童年时的文化血脉,姑苏阊门的甄家留给她的远不止一颗美丽的胭脂痣。我想,她一定隐约还记得父亲把她抱在膝头,念着“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句子,若不然,她怎会在一众闺秀间毫不逊色呢?

《红楼梦》结尾处,写了香菱的结局:父亲甄士隐看着她归宗承祧,将其接引,还归太虚幻境,以警后人。想必此时的香菱念及过往,也当舒展眉头,释然一笑,了结尘缘了吧!

点评

优秀的作文需要一个新鲜的由头,即依托的论据,如此,才能更好地建立文章框架,同时也就具有了可读性和连贯性。这篇文章巧妙地选择了《红楼梦》中的香菱被拐事件,论证了因为遗失过去,因而失去了根基,又因为零星过往的积极影响,使她暂得解脱。文章细致分析了历史的积极和消极意义,具体且形象,严谨而细腻,给人以思维的启发。

▲▲小荷尖尖

历史的眼睛

◎何心怡

索尔·仁尼琴曾经说过:“如果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掉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诚然,总盯着过去,会让我们沉溺于过往的苦痛中无法自拔,抑或紧盯着从前的荣光沾沾自喜。人终究是要向前看的,可是,如果删除过去的任何一个瞬间,我们都无法成为当下的自己。不忘过去,意味着不抛弃自我和不忘脚下的根基。

想想,我们的先辈们在抗日战争中,誓死卫国,争取独立,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他们记得。他们记得外国侵略者,记得他们在中华大地上的肆意横行,签下的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因为他们知道,中国若一味软弱、一味妥协,是不会有出路,更不会有未来的。

正是回望历史,让我们拥有了能够看向未来的眼睛。

这双眼睛,让我们能够看到民族的苦难。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这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正是这历史,让他看到千百年来中国人头上的牢笼,看到“祥林嫂”们的悲哀、“鲁四爷”们的冷漠、“陈士成”们的疯癫、“魏连殳”们的孤独,以至于抱着“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发出了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呐喊。

这双眼睛,让我们能够看到绝望中的出路、盛世中的危机。我们看到了封建帝制的覆灭,看到了军阀割据的混乱,看到了民国的沦陷。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陈胜吴广灭亡秦朝,太平天国震慑海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所以,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伴随着天安门广场的声声礼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宣言响彻世界。历史让我们走得更顺,走得更稳。

这双眼睛,更让我们看到别人的苦难,理解别人的痛苦。为什么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我们能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向朝鲜伸出援手?一方面是因为朝鲜战争已经危及中国的主权;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知道,无人施以援手是什么样的感觉,国家危亡又是什么样的感觉。所以我们愿意施以援手,去帮助曾经的“我们”。历史让我们更有担当,更有胸怀。

这就是历史,它自过去而来,带着满身的疮痛,带着屈辱和落后,又带着辉煌和荣光,向我们走来。

我们用不忘历史的眼睛,看向更好的未来。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高二2班学生,指导老师:顾灵山】

老师点评

以“历史”为主题的议论文很容易写空,或流于浅层,或照搬历史书中的观点。何心怡同学有着独特的观点与构思,将索尔·仁尼琴的名言作为线索,既化解了大而无当的难点,也给文章一个很好的支架,回答了历史的意义和我们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文中丰富的事例展现了她的阅读积淀与文学素养。【顾灵山/供稿】31A34332-FF5A-4E17-873D-198B4A5FC60E

猜你喜欢
香菱历史
浅谈《香菱学诗》人物塑造的悲剧性
从“香菱学诗”出发思考说进去与说开去
新历史
保准有人追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从名字看香菱苦呆美的性格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