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媛
(青岛市市北区水清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 青岛 266044)
高血压是一种与生活环境、基因遗传等有关的综合性慢性病。高血压作为一种重要的心血管风险因子,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从而导致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液等多种代谢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病。两者互相影响,糖尿病会导致血压升高,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麻烦,同时也会导致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近年来,临床上的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中老年群体则是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主要群体。焦虑和抑郁是老年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最常见的心理状态,使病人的治疗依从性下降,会导致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和血压的控制不良,增加并发症的发生[1-2]。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本研究探析了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不良心理及血糖的影响,报道如下。
将我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50例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数字表法分二组。每组例数25。试验组年龄61-78岁,平均(65.45±2.56)岁。男:女=16:9。对照组年龄62-79岁,平均(65.44±2.45)岁。男:女=15:10。两组样本比较显示P>0.05。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开展健康宣传:以开展讲座、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向病人进行有关高血压的科普,以增强病人的了解,并促进其治疗的依从性。开展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保健知识的讲座,在讲座中,要让患者了解发生的原因、过程、临床特点、生活中的危险因素、药物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2)饮食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鱼、肉、虾等。要多吃粗粮、高纤维食物。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腌制类、高糖类、高盐、高脂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每日摄入钠盐控制在5g以内。(3)运动干预。要多做运动,比如瑜伽、散步、慢跑、快走等,一周至少要做3-5次运动,每一次都以出现轻微的流汗但不疲惫为准。逐步增加运动量,如果有严重的心脏疾病,暂时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所以要注意个人的不同,要做到在运动后没有任何的疲惫或者其他的症状。要保持好的生活方式,避免抽烟、喝酒、熬夜,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良好精神状态。(4)生活和膳食的保健。护士要把病房的气温调整到25摄氏度,室内的相对湿度要控制在40-50%,维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和环境舒适,维持病房清洁卫生,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5)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与疾病密切相关,所以要严格的控制饮食,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原则,适量的锻炼。戒烟戒酒,保持好的生活方式,以逐步改善生活质量。(6)用药护理:应针对各种药物的临床特点,对患者进行介绍,确保合理的用药时机和用药量,以保证药物的降糖效果和降压效果,减少副作用。在使用降糖药和降压药的过程中,如果有饥饿感、无力、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低血糖的情况,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及时进食东西或喝含糖的饮料。(7)加强对病人的定期随访,出院后需要定期随访,让患者进一步加深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病因的认知、坚持遵医嘱用药和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等。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1)加强护患交流,构建护士和患者之间的联系,首先要亲切地对待病人,用亲切的语言,亲切的笑容和积极的语气来引导,通过深入的交流,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然后耐心、细致地解释患者的疑虑,使其认识疾病并不可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从消极变成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对病人进行积极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2)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进行个体化,有目标的心理辅导,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护理。①对于愤怒、悲观、失望的病人,要根据病人的精神状况,用真诚、友善的语言赢得他们的信赖,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并告诉他们目前的医疗技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通过实例,介绍了一些病情控制良好的案例,以激发患者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克服了病人的消极心理和绝望心理,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念。②对怀疑、拒绝和漠视疾病的病人,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仔细的讲解有关疾病的相关常识,以及糖尿病肾病、低血糖和多种合并症的危险和严重程度,促使患者明确正确的饮食控制,适当的运动,科学的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使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治疗。转变一些认为短暂服药后就能大吃大喝的病人的观念,使其明确终身接受治疗的重要性。(3)加强家庭的社会支持。患者的家人在患者的恢复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改善和巩固患者的病情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需要嘱咐家属多关心患者,给予其精神上的支持和慰藉。(4)加强对老人患者的尊敬。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慢慢衰退,身体的机能会越来越弱,所以老人在做各种检查和操作时,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病人沟通,语言要简洁、通俗易懂。老人生病后,脾气容易变化,容易发脾气,要充分体谅病人,给予病人一定的精神上的帮助,积极关注病人的情绪状态,了解病人的喜好,熟悉病人的家庭状况,以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让病人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人,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并邀请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对患者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5)安排老人参与团体的聚会。在进行护理期间,要安排老人进行团体活动,如练气功、太极拳、户外散步等,并开展义工服务、文娱活动,既可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要,又可以发挥到克服孤独、调节情绪的作用。
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不良心理、血糖水平和护理满意度。
SPSS24.0软件统计,计数x2统计,计量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护理后试验组不良心理、血糖水平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优化的程度,P<0.05。如表1.
表1 护理前和护理后不良心理、血糖水平比较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25/25)比对照组72.00%(18/25)高(P<0.05)。
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慢性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血管病,导致其死亡率很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血压和血糖进行控制,才能有效地防止心血管病的出现,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3-4]。
在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常规的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掌握更多的关于病情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通过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方式来调整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素质的改善,从而达到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的目的。可见,常规护理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具有很高的实用意义。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的护理[5-6]。
老年人的体质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出现食欲减退、失眠、视力下降、听力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随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老人的精神状况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产生一定的精神问题。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有:(1)都表现为愤怒、悲观和失望。因为患者年龄大,需要终身用药,因此,在发现无法治愈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愤怒、悲观等心理,再加上终身控制饮食的必要性,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差。(2)经济压力带来的负担。多数患者患病后需要长期依赖家人照顾,长期的医疗花费也很高,导致了家庭经济上的困难,病人因此感到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3)焦虑、恐惧心理状态。由于没有正确的认知,糖尿病高血压是一种终身的、无法治疗的病症,并且会伴随着病情的发展产生各种的复杂的并发症,因此多数病人会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他们害怕自己的未来受到疾病的威胁而影响生命安全,可出现敏感、焦虑等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4)漠视心理。部分患者拒绝承认自身有疾病,或者因害怕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不愿意用药,对疾病出现漠视心理。加上多数老年人不愿意放弃原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使其对疾病产生漠视状态[7-8]。(5)孤独、抑郁等。老人由于丧偶、离退休、社交能力下降,导致社会和家人的关系发生变化,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自卑的情绪,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愿意外出,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和外界隔离开来,有一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抑郁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长期处于长期的病痛和死亡的危险中,导致精神上出现了恐慌和沮丧,有些老人因为生活单调,或者是因为没有伴侣,或者是因为家庭矛盾,导致了精神上的紧张和沮丧,还有一些老人因为退休后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社交能力下降,缺少了归属,情绪低落,情绪低落。(6)健忘。老人年纪越大,体质越老化,记忆力越差,往往一些事情一回头就会遗忘,让老人们感到内疚,从而加重老人的心理压力。
本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患者不良心理、血糖水平的改善,并提高护理效果。通过护理,试验组不良心理、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会严重影响到病人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如果只是单纯的降压和控制血糖都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所以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护理,既要降低血压又要降低血糖。但在治疗的同时,患者精神层面的危害也不可忽视,因为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年轻患者不同,更具有悲观性,不利于其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因此,更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以使其更好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在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中,医务工作者要对病人进行耐心的交流与指导,以维持病人的好心情,引导病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让病人在心理上得到充分的放松,积极地与医生合作,以达到有效的效果,进而达到对疾病的控制,改善病人的满意程度和生存品质[9-10]。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患者不良心理改善,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