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云 王燕辉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 山东 枣庄 277300)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主要是指产妇在妊娠或分娩期间导致盆底损伤,在进行打喷嚏、排便或咳嗽等腹压升高的活动时引起尿液不自主流出,会对患者产后恢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既往多通过盆底肌训练的方式预防并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但由于盆底肌的部位较为特殊,且训练时易受到个人理解能力与掌握程度的差异性因素影响,导致部分患者的康复效果相对不佳。低频产后治疗仪是通过特定的电脉冲对盆底肌进行刺激,促进盆底肌规律性运动的新型治疗仪器,对于提升患者日常控尿能力较为有利[2]。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入选患者86例,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探析组(n=43)。对照组中有初产妇29例,经产妇14例;年龄最低22岁,最高35岁,均龄(28.02±2.05)岁。探析组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15例;年龄最低23岁,最高36岁,均龄(28.26±2.14)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无明显差别。
纳入标准:①接受病史询问、膀胱抬举试验等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者;②经阴道分娩,且恶露排净者;③对研究持自愿参与态度,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者。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皮肤病者;②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③既往泌尿生殖系统手术史者;④合并尿路梗塞或泌尿系统感染者。
对照组开展盆底肌训练:为患者发放盆底肌训练健康指导手册,根据手册内容给予对应指导。在患者充分排空膀胱后,指导其保持平卧位,集中注意力在呼吸上,通过腹式呼吸法,保证呼吸与动作保持一致,充分放松身心,依次收缩肛门、会阴、尿道,每一部位均收缩并吸气保持4 s左右,随后呼气,同时放松肌肉,保证每次训练时间在25-35分钟,每周训练一次,连续坚持训练3个月。
探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产后治疗仪:选用比利时Gymna Myo 200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仪,将2片参考电极置于患者下腹部,另外2片置于一侧髂骨处,对治疗端圆形探头进行充分的消毒,于探头均匀涂抹导电润滑剂,随后缓慢置入患者阴道,设置频率由10 Hz-100 Hz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过渡,设置脉宽为200 μs-400 μs,根据患者感受调整电流强度,以患者感到盆底肌强烈收缩且无疼痛为宜,治疗时间控制在20-30 min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个月。
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盆底肌力与生活质量水平。①盆底肌力:通过会阴肌力测试法(CRRUG)进行评估,根据肌力收缩时间进行分级,共Ⅰ-Ⅴ级依次表示收缩时间从1 s-5 s,收缩时间约长表示肌力水平越强。②生活质量: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I-QOL)量表进行评估,问卷共包含22个条目,涵盖行为限制、社会障碍、心理影响三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盆底肌力水平用n %表示,生活质量水平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录入SPSS24.0软件包中进行检验与分析,前者的组间对比用χ2检验,后者用t检验,有统计学分析意义则:P<0.05。
探析组盆底肌力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性(P<0.05)。如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水平[n(%)]
两组治疗前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探析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行为限制、社会障碍、心理影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分析意义(P<0.05)。如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I-QOL评分分)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的发生与盆底神经损伤、尿道调节机制失衡、产后重体力劳动等密切相关[3]。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及韧带等组织结构受损或缺失,导致发生功能障碍。当患者腹压骤升时,会导致尿液不受控制的流出。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性生活。积极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治疗尤为必要。临床治疗该病的措施相对较多,主要包括盆底肌康复训练、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药物治疗等[4-5]。
盆底肌训练主要是通过主动训练或被动训练形式,采取较为简便的物理方法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练习,继而达到改善盆底肌力,控制排尿的治疗效果。开展盆底肌训练具有操作简便、不受时间地点约束等优势,但由于大部分产妇均为首次接受训练,个体的接收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对肌肉收缩程度的掌握程度也有一定差异,导致患者的康复效果往往各不相同[6-7]。低频产后治疗仪主要是通过在患者阴道中置入电极,通过电流对阴道、盆底神经和肌肉的刺激,促进盆底肌肉收缩,使肌肉弹性明显增强。同时该仪器能反馈治疗效果,引导患者更快速、正确的控制盆底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盆底神经[8]。在盆底肌肉舒张能力和收缩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时,才能更有力的支撑膀胱尿道。同时,低频产后治疗仪还能显著提升尿道括约肌肌力,提高盆底神经灵敏度,有利于膀胱周围神经功能的改善,同时能促进局部血运循环,改善膀胱水肿、充血等情况,对于促进膀胱收缩功能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此外,低频产后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还能进一步提升整体疗效,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提高盆底肌力。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探析组盆底肌力水平Ⅴ级患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形成统计学差异性;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探析组I-QOL评分中行为限制、社会障碍、心理影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综上所述,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诊疗中,实施盆底肌训练联合低频产后治疗仪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水平,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