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旺旺 宋金岗 王文华
(1.太康常营济民骨科医院下肢科 周口 461400;2.太康常营济民骨科医院疼痛康复科 周口 461400)
临床常见骨科疾病为跟骨关节内骨折,据不完全统计[1],此病在全身骨折中的患病率为2%,在跗骨骨折中的占比为60%,分析受伤原因复杂,可能与车祸、高空坠落及重击等诱因有关,上述因素导致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最终引起骨折。患病后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为主,部分群体伴有明显瘀斑、肿胀及足跟未能着地等,若疾病持续进展,则引起跟骨畸形、软组织肿胀等,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早期如何开展针对性治疗成为骨科领域所关注焦点。杜增峰等[2]证实,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此病常见方式,促进骨折复位、尽早恢复跟骨形态及功能,对踝关节力线正常起到维持作用,但手术仍有创伤性,应激性较强,术后易有钢板外露、固定松动等现象,影响骨折愈合、延长疾病恢复进程,未获得患者青睐认可,鉴于此,本研究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对症治疗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采集本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硬币分组法”分为手术组和联合组各45例。联合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0.23±4.2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d,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2.13±0.25)d;Sanders分型:Ⅱ型28例,Ⅲ型17例;BMI值19~26kg/m2,平均BMI值(23.54±0.62)kg/m2;致伤诱因:车祸9例,高空坠落9例,重击18例,其他9例;其中单侧骨折27例,双侧骨折18例。手术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0.38±4.3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5d,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2.26±0.17)d;Sanders分型:Ⅱ型24例,Ⅲ型21例;BMI值18~25kg/m2,平均BMI值(23.65±0.25)kg/m2;致伤诱因:车祸8例,高空坠落10例,重击17例,其他10例;其中单侧骨折27例,双侧骨折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患者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CT或轴位X线确诊[3];(2)呈肿胀、剧痛及活动受限等表现;(3)<1月内未行其他骨折手术;(4)年龄范围18~65岁;(5)有完整资料。
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2)手术禁忌症;(3)重要脏器功能衰竭;(4)开放性或陈旧性骨折;(5)正处怀孕或哺乳期;(6)凝血功能障碍;(7)精神病史或精神病;(8)中途退出研究。
手术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利用X射线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情况、组织结构进行明确,足部神经血管损伤确定后,结合实际制定治疗方案,提前准备螺钉、钢板等,协助患者取侧卧位、行纵行切口,对骨骼构造重建,加压器辅助下、内固定钢板扩定,术后遵医提供抗生素、避免感染,配合烤灯促进康复。
联合组(手术组基础+损伤早期止痛汤):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手术组一致,联合损伤早期止痛汤治疗,涉及中药材有:当归、丹参、生地黄、赤芍、泽兰各9g;木香、红花、炒桃仁、川芎、苏木、防己、乳香、没药、大黄、甘草各6g;白芍12g,续断15g,上述中药材放置于煎药机中煎药,取汁200mL,分早晚服用,1剂/d,持续用药1个月。
(1)骨代谢指标:采集两组晨间、空腹静脉血3mL,将血液样本放置于-70℃环境保存,等待检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LP)、吡啶啉(PYD)及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试剂盒由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4]。
(2)跟骨形态变化:影像学检查,记录两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高度。
(3)足部功能疗效:参照“Maryland足功能系统评分标准[5]”,涉及功能、疼痛、活动度及外观等,百分制。显效:症状减缓、Maryland值超过85分,X线显示骨折愈合;有效:症状减缓,Maryland值60~84分,X线显示骨折基本愈合;无效:骨折未愈合。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45×100%。
(4)并发症:记录两组发生切口感染、血肿及静脉血栓的例数。
治疗前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YD、OC、BALP及PINP指标升高,且联合组优于手术组(P<0.05),见表1。
表1 骨代谢指标比较
续表1 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比较两组跟骨形态变化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高度增加,且联合组高于手术组(P<0.05),见表2。
表2 跟骨形态变化比较
与手术组比较,联合组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3。
表3 足部功能疗效比较[n(%)]
与手术组比较,联合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比较[n(%)]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常见方式,在跟骨外侧行切口完成复位,确保骨折处紧贴固定物,促进骨折端愈合,对腓肠神经起到保护,但手术应激性较强,术后常易引起疼痛、影响康复效果,影响疾病转归[6-7]。
中医学表明[8],跟骨关节内骨折提供手术治疗后,发生疼痛、肿胀多与气血亏虚、血不循经及血溢脉外有关,上述因素引起机体出现经闭络阻、气机不利、血运不畅等,最终引起水液停滞导致肿胀。中医“气伤痛、形伤肿”理论提出,损伤后水肿易对经脉造成阻滞,引起气虚血滞,最终引起疼痛,因此术后故需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治疗原则为主,对血气通畅及时纠正,继而达到消肿祛瘀目的。
有文献报道,骨折术后行损伤早期止痛汤治疗具有可行性,分析发现:药方中川芎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功效;赤芍有化瘀止痛、活血养血功效;当归有补血滋润、养血和营功效;泽兰、红花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渗湿利水功效;续断有通利关节、续筋接骨功效;生地黄有益精填髓、滋阴补血功效;白芍有养血调经、平肝止痛功效;甘草对诸药有调和功效,诸药联合可发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渗湿利水作用。现代药理学表明,损伤早期止痛汤对血管经络加以缓解,使血液黏稠度下降,提高血流量,对气管微循环、体液代谢循环加以改善,促进组织间隙中吸收渗出液,减少渗出炎性物质,充分发挥消炎、镇痛效果,且该药方可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加局部血液流,减少淤血蓄积,增加血脉通畅度,继而达到减缓疼痛目的,加快骨折部位愈合,可促进足部功能尽早恢复[9-11]。
研究显示:(1)与手术组比较,联合组PYD、OC、BALP及PINP指标更高(P<0.05),分析发现:骨折端愈合与骨吸收、骨生成有直接联系,联合治疗可发挥各自优势,对机体骨代谢起到改善作用,促进骨生成且抑制骨吸收,尽早恢复跟骨解剖结构,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2)与手术组比较,联合组Gissane角、Bohler角及跟骨高度更高(P<0.05),表示联合治疗可改善骨骼形态、促进疾病尽早康复,缩短疗程、促进患者尽早回到社会及日常生活;(3)与手术组比较,联合组足部功能有效率更高(P<0.05),表示联合治疗可相辅相成,增强治疗效果,缩短愈合时间,促进骨折尽早恢复;(4)与手术组比较,联合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联合治疗可弥补各自不足,保证治疗安全性,具有实践价值。
综上所述,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损伤早期止痛汤治疗可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足部功能,促进骨骼形态恢复,达到预期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