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红 歌
(郑州科大医院妇科 郑州 4500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属于常见妇科疾病类型之一,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盆底结构损伤或缺陷、功能障碍而引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育女性中发生PFD的几率为15%~42%。PFD发生与年龄、妊娠、阴道分娩、肥胖、盆腔病变、各项慢性疾病等存在相关性,其中妊娠、分娩为独立危险因素。女性妊娠期,随着孕周增加,子宫增大,逐步增加盆底支持组织所受压力,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加之妊娠期女性机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影响盆底弹力纤维的合成及结缔组织胶原扩张;分娩时过度牵拉导致盆腔筋膜支持结构及阴道壁损伤,盆底肌纤维断裂或阴道壁松弛,致使盆底神经受损,肌肉收缩性减弱,诱发PFD。PFD女性往往存在慢性盆腔疼痛、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表现,在损害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造成较大的家庭负担,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增强盆底肌肉强度,改善盆底功能。雌激素受体表达与PFD发生有关。为评估局部应用雌激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90例PFD(2020年6月-2021年6月)患者展开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遴选90例PF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参考《产妇科学》,符合PFD的诊断标准;(2)通过临床影像检查得到证实;(3)产后恶露排除干净。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意识缺陷,严重精神障碍问题;(2)心肝肾功能障碍;(3)并发严重生殖泌尿系统感染;(4)完全丧失盆底神经支配功能;(5)存在活动性出血、盆腔急性炎症、水肿等情况;(6)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该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文件。参考“系统抽样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0.56±4.33)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39±2.25)周。观察组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0.69±4.5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12±2.46)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盆底康复训练,包含患者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进行Kegel运动训练,应用盆底康复器锻炼等。
对照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措施如下:在治疗前对患者盆底功能、腹直肌分离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测,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采取sw3000生物反馈神经肌肉刺激仪,指导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仰卧体位,褪去衣物,将外阴露出,双腿分开,床头抬高20°,将已消毒的电极置入患者阴道,缓慢增加电流强度。第一阶段设置频率为50Hz,脉冲250us,电流强度以患者自感盆底肌肉跳动无痛感为准,肌肉患者深、浅层肌肉收缩反应;第二阶段,设置频率为20~80Hz,脉冲20~320us,通过电刺激治疗,促使盆底肌群发生自然收缩反应,指导患者根据不同场景生物反馈训练模块开展训练。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每周约2~3次左右。持续治疗1个疗程(15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局部应用雌激素,选择雌三醇乳膏,指导患者平躺,从乳膏管口将乳膏挤压入药器中,将药器末端置入患者阴道,推动乳膏,进入阴道壁,于每日睡前给药,经期暂停,持续治疗3个月。
(1)临床疗效的判定:参考《妇产科学》(第8版),显效表示临床症状、体征均得到大幅度改善或全部消失,尿失禁、POP-Q分级均为0级;有效表示临床症状体征有所好转,尿失禁、POP-Q分级下降至1级;无效表示临床症状体征、尿失禁及POP-Q分级均无显著变化。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2)盆底肌力变化:采取会阴肌力检测法(GRRUG),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盆底肌力进行评估,6个级别,级别越高表示患者盆底肌力越好。盆底功能障碍情况:采取PFDI-20评分法评估,包含20个项目,总分为300分,分数越低表示盆底功能障碍改善效果越好。
(3)生化指标:于治疗前、后,取患者阴道壁前组织,经生理盐水清洗,置入液氮中,开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以下指标进行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1]。
(4)生活质量:采纳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测定,涉及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能力等功能模块,总评分100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
(5)性生活质量:应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开展评估,涉及性欲望(10分)、性唤起(20分)、阴道润滑度(20分)、性生活满意度(15分)等4个维度,筛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维度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即性功能越好[2]。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7.78%(P<0.05),见表1。
表1 临床总疗效比较[n(%)]
两组治疗前盆底肌力(GRRUG)分级、盆底功能障碍(PFDI-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RRUG分级较对照组高,PFDI-20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GRRUG、PFDI-20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MMP-2、TIMP-2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MMP-2低、TIMP-2高(P<0.05),见表3。
表3 生化指标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4。
表4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观察组性生活质量(FSFI)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5。
表5 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PFD是女性妊娠期、分娩期常见及高发性疾病类型之一,具体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但普遍认为,该疾病与妊娠、分娩期女性子宫过度扩大、盆腔器官压迫受损、分娩时会阴撕裂等因素有关,造成盆底神经肌肉受损,从而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对女性身心健康影响较大。育龄期女性发生PFD的危险因素有妊娠、分娩[3]。(1)女性妊娠期子宫整体重量、体积逐渐增加,在盆腔脏器重力作用下,导致盆底组织过度延伸,增加盆底肌肉收缩力,延长收缩时间,在长时间受压下,盆底肌肉持续收缩力明显下降,直至一定程度后,导致盆底肌肉无法完成收缩功能。(2)妊娠晚期受到胎头压迫,以及过度牵拉、挤压盆底肌肉、韧带、神经等组织,损害盆底功能。在妊娠阶段女性机体内激素水平分泌异常,盆底胶原纤维合成及代谢造成影响,降低盆底肌弹性,进一步影响尿道控尿能力[4]。(3)在阴道分娩时,会过度扩张软产道及周围盆底组织,盆底组织受到胎头直接撞击,且大力、长时间牵拉盆底肌纤维、筋膜、韧带、神经等,往往会造成盆腔筋膜断裂、肛提肌损伤,或分娩时伴有会阴撕裂、侧切,从而对盆底筋膜、肌肉造成机械性损伤,而机械性损伤及形成的瘢痕会降低盆底功能[5]。
对于PFD患者开展常规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主要是利用患者自觉感受开展耻骨及尾骨肌群进行锻炼,激活肌群功能,促进盆底微循环,且较为方便易学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主要利用不同频率的生物反馈电刺激电流,对盆腔神经、阴道神经、盆底肌肉等进行刺激,促使其被动收缩,增强肌肉强度,同时对支配器官的神经纤维进行刺激,激活神经细胞,刺激神经通路活动,激活盆底肌,重建肌肉兴奋性,改善盆底功能[6]。生物反馈电刺激还能够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盆底肌肉弹性及协调性,从而降低PFD程度,提高患者性生活能力。女性在分娩后机体雌激素水平降低,诱发盆底肌肉血管收缩,减少血供,导致盆底肌肉变薄或萎缩,最终致使盆底肌张力下降,发生PFD[7]。以往临床多实施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等措施,改善患者盆底结组织结构及功能,但雌激素水平变化与PFD的发生有密切联系[8]。雌三醇属于一种天然女性激素,可改善机体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各种疾病及症状,可作用于尿道上皮生长,提高黏膜下静脉血供,进而提高盆底支持结构肌张力,本次研究中,针对PFD患者局部应用雌激素,阴道直接用药对肛提肌发挥作用,降低盆底功能障碍[9]。
本次研究结果:生物反馈电刺激、局部应用雌激素联合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单一治疗患者77.87%,同时联合治疗患者GRRUG分级更高,PFDI-20评分更低,且联合治疗患者较单一治疗患者MMP-2水平低、TIMP-2水平高,患者生活质量(SF-36)、性生活质量(FSFI)评分比较,联合治疗患者明显高于单一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患者(P<0.05)。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局部应用雌激素,可发挥协同作用,从多个不同途径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盆底支持组织结构及功能,增强盆底肌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10]。
综上所述,PFD患者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局部应用雌激素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障碍,实现提高预后、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