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璇(广东省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200)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腹型肥胖,血糖、血脂、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症候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可能影响患者认知功能[1],如未得到有效干预,可严重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病与疾病本身、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情况以及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未达成一致,探究何种原因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旨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1月粤北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7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n=124)和无代谢综合征组(n=151),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相关要求。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无痴呆、双相情感障碍等其他类型精神疾病者;病历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合并酒精、药物依赖者;既往有脑部手术史者;合并精神发育迟滞者。本研究试验设计经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医学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根据本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一生中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饮酒史(男性或女性饮酒>20或10g/次,饮酒≥2次/周,时间≥1年)、用药情况(单药、多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家族史(包括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任一家族史)、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瘦素、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L,通过己糖激酶法检测全血FBG水平;将血液标本离心处理(3500r/min,15min,离心半径10cm)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G、HDL、LDL、瘦素水平。
1.3 观察指标 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组、无代谢综合征组一般资料,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n(%)]表示,予以χ2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单因素分析 代谢综合征组与无代谢综合征组BMI、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家族史,全血FBG,血清TG、HDL、LDL、瘦素水平及SBP、DBP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单因素分析(±s,n)
表1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单因素分析(±s,n)
变量 代谢综合征组(n=124)无代谢综合征组(n=151) t/χ2 P性别男 84(67.74) 94(62.25) 0.899 0.343年龄(岁) 25.31±4.47 25.18±4.03 0.253 0.800 BMl(kg/m2) 26.63±1.23 23.94±1.92 13.491 <0.001有吸烟史 74(59.68) 83(54.97) 0.617 0.432有饮酒史 89(71.77) 101(66.89) 0.761 0.383用药情况 单药 52(41.94) 69(45.70) 0.391 0.532多药 72(58.06) 82(54.30)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月) 36.64±3.23 23.80±3.11 33.479 <0.001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家族史 33(26.61) 12(7.95) 17.334 <0.001 FBG(mmol/L) 6.03±0.58 4.89±0.41 19.046 <0.001 TG(mmol/L) 2.61±0.22 2.19±0.46 9.327 <0.001 HDL(mmol/L) 0.96±0.12 1.08±0.15 7.212 <0.001 LDL(mmol/L) 2.56±0.41 2.38±0.52 3.136 0.002瘦素(ng/mL) 2.59±0.46 1.65±0.32 19.921 <0.001 SBP(mmHg) 122.65±11.82 117.35±15.09 3.189 0.002 DBP(mmHg) 90.37±7.36 81.13±8.78 9.331 <0.001
2.2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以单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长,全血FBG、血清瘦素水平高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87、2.132、1.898,P<0.05)。见表2。
表2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目前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多以对症治疗为主,疾病本身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增加机体代谢紊乱风险,进一步使患者生命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27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124例,发病率为45.09%,提示精神分裂症并发代谢综合征风险较高,临床亟须探究其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而为控制其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长,血清FBG、瘦素水平高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精神病药物为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基础方案,主要包括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奥氮平等,虽然其治疗机制存在差异,但其在抗精神病性症状的同时均会导致患者懒散、活动减少,表现出镇静、催眠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增加食欲的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时间越长,患者机体代谢功能紊乱越严重,最终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导致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增加[4-5]。全血FBG水平增加提示机体糖代谢功能受损,精神分裂症患者一方面受疾病本身影响,轴突导向信号转导、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信号转导异常,可能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产生下游效应,诱导糖代谢异常[6];另一方面受药物影响,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可能直接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或使得胰岛素释放作用于葡萄糖受体,最终导致机体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7]。瘦素主要由腹部脂肪细胞分泌,具有降低食欲,提高机体代谢功能,提高葡萄糖转化效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其水平升高与机体代谢障碍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中其水平增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8]。临床可针对性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长的患者选择抗精神病用药方案,同时监测患者血清FBG、瘦素水平,对于存在异常的患者应及时指导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加强运动,进而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长,血清FBG、瘦素水平高等因素息息相关,临床可据此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本研究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仍有待进一步行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予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