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特约专栏寄语

2022-06-17 08:38
云南电力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电站储能容量

特约副主编简介

司大军:博士,教授级高工,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规划建设研究中心一级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电网分析研究、电网规划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云南电网公司项目7项,参与项目研究10余项。获云南省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2018年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2014-2018年度云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先进个人、2018年度云南电网“百名专家先进典型”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18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特约专栏寄语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2021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可以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围绕如何规划、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众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与成果。

本专栏展示了利用水电站中长期发电优化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的方法、微电网储能容量分层优化配置方法,进一步结合云南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分析了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后的供需形势,研究了风电机组接入对电网稳定影响,考虑云南农村弱区域电网特性探讨了光伏接入思路与方案。期望通过本专栏为新型电力系统规划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特约专栏文章摘要

文章一摘要:在微电网中安装储能系统能够有效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针对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发电侧储能的配置,本文基于等效全循环次数模型建立储能电池寿命模型,提出了计及储能寿命折损成本的微电网发电侧和用户侧储能系统容量分层优化配置模型。以用户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用户侧储能容量配置模型,对其容量和充放电功率进行优化;基于用户侧储能的充放电策略,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重新划分分时电价时段;以风电消纳率与经济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发电侧储能系统容量配置的双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带有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用户安装储能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电侧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最大化系统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风电消纳;当考虑寿命约束后,最优储能容量配置能够保证循环寿命达到浮充寿命,从而提高其在寿命周期的总收益。

文章二摘要:根据“十四五”云南负荷发展与电源规划情况,对“十四五”云南不同负荷发展与电源建设场景进行电力供需形势分析,并结合平衡计算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为“十四五”云南电力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文章三摘要:随着“双碳目标”提出,新能源占比逐步攀升,大规模新能源特别是风机在低电压穿越期间的控制及保护策略将对电网稳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基于双馈风机(DFIG)低穿及保护策略,通过仿真分析策略关键参数对电网稳定的影响,提出以提高电网动态过程稳定性为目标的DFIG相关参数优化方向。从风机角度为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后电网稳定运行提供支撑,对电网接纳大规模新能源能力提供支撑。

文章四摘要: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大,电力系统季节性负荷波动情况日益加剧。如何充分调动电源侧机组、发挥发电机组的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大范围消纳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水电站群为例,通过分析水电机组的广义储能特性,明确水电站可通过调度其水库内跨月份的水利资源,实现对系统负荷变动的跟踪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储能特性的水电站群三阶段发电优化模型,针对水电站进行月度电量分配的初阶优化、进阶优化以及月内逐日电量优化,兼顾考虑水电站经济效益与平抑负荷波动的效益。以澜沧江中下游梯级水电群为例进行中长期发电优化,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文章五摘要: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是引领电力系统绿色低碳发展及转型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规划新问题,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的基础模型及流程框架,并对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的关键技术领域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理清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脉络并给出相应研究重点,以期为低碳发展目标下的电网规划决策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水电站储能容量
基于自适应均衡技术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模型及评估方法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水电站水轮机制造新工艺的探析
储能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水瓶的容量
小桶装水
储能国际峰会2014成功落幕——全球储能产业稳步发展,中国储能市场机遇显现
俄最大水电站发生事故
鼹鼠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