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研究

2022-06-17 10:48:22田芝兰廖钰珊蒲毕文
武术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体育锻炼广东

田芝兰 廖钰珊 蒲毕文 杨 军

1.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5;

2.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3 广州医科大学,广东 广州 511436

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广泛引起社会、学者的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2020年年末,我国共有1628.14万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巨大,并承担国家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造成现状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对策,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1 测量对象与研究方法

(1)测量对象:广东省4所中等职业学校共1200名学生体质健康进行测量,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问卷调查对象:对测试的4所学校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以4所学校教师为基础采用提名方式,扩大问卷调查范围。访谈对象:对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调研学校教师等进行现场访谈,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2)文献资料法。查阅中等职业教育及体质健康研究相关文献,掌握研究进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3)访谈调查法。以问题为导向,走访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体育管理者、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地市学校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相关教师、负责人、教研员等进行访谈,旨在了解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学生、教师体质健康认知等。(4)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成因等,问卷主要涉及学校体育教育、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办学条件、效果、《标准》实施、学生认知等6个方面,放发117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3.16%。(5) 数理统计法。采用常规统计,对体质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及评价;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成因。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以下简称“标准”)测试项目要求并结合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际情况,本研究将分别从个人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三个方面进行评定。其中个人形态重要从身高、体重(即BMI指数),身体机能主要为肺活量,运动素质主要从50米、(男子引体向上/女子一分钟仰卧起坐)、(1000米/800米)、坐位体前屈等反应个体爆发、耐力、力量及柔韧性。BMI指数,简称体质指数,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及健康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广东中等职业学校BMI较为苗条,且仍在合格水平范围内,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体形态相较于广东省同龄人及全国同龄人好,且男女生呈现一致的发展趋势。肺活量是心肺技能的重要表现,调查数据显示,2020中等职业学生肺活量显著优于2014年全国及广东省肺活量,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男女生呈现同样的发展趋势。

青少年快速反应能力对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50米短跑反映这一能力。数据显示,2020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男生50米成绩明显比全国(2014)和广东(2014)年成绩差,且差距幅度较大,并呈显著性差异,说明中等职业学校男学生快速跑和快速反映能力下降加大,亟待提升。2020中等职业学校女学生50米短跑成绩差于全国(2014),且呈显著性差异,但均值差异较小;但与广东(2014)数据相比,成绩差距较大,无显著差异,女生短跑及快速反映略有下降,与男生相比,下降程度较小。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立定跳远成绩较2014年全国同龄人水平下降明显,与广东省同龄人对比也呈现同样趋势,可见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呈下降趋势。同样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男生坐位体前屈相较于全国(2014)和广东省(2014)同龄人,呈上升趋势;女生则出现分化,仅17岁的女生余广东(2014)出现较大的下降,其他年龄均有较好的提升,整体而言,男女生柔韧性具有较好的提升。 长跑项目反映学生的心肺耐力,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中等职业学校长跑较全国(2014)和广东省(2014)同龄人(耐力素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女生下降更为明显,且与全国存在较大的显著性差异,男生均值存在差异,差异并不明显。整体而言,耐力素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调研数据显示,2020广东中等职业学校男生引体向上(上肢力量)均值明显优于全国(2014)和广东(2014)。女生仰卧起坐反应女生腰腹力量耐力,数据显示2020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与全国(2014)和广东(2014)存在较大差异,且差异显著。综上所述,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引体向上整体水平优于全国,优于广东同龄人,女生的仰卧起坐呈现下降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体形态相较于全国呈现苗条的发展趋势,肥胖问题相对较小。反应身体机能的肺活量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明显优于全国,时间序列上呈现增长趋势。身体素质方面的短跑(快速跑动能力)男生整体上与全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呈现显著性差异,时间序列呈现增长趋势;女生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与全国(2014)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与快速跑动能力一致,反应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呈现下降趋势,男生立定相较于全国(2014)和广东(2014)呈现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性差异。反应耐力素质的长跑,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与全国和广东2014年数据相比),且具有显著的差异,这一表现与心肺能力表现具有一定的反差。反应学生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男生则明显优于全国(2014)和广东(2014),女生的仰卧起坐则明显落后于全国(2014)和广东(2014).综上所述,综合时间发展趋势,广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呈现身体形态发展较好,身体素质方面则呈下降趋势,仍亟须需求成因,查找对策。

2.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成因

2.2.1 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自身原因是造成体质健康下降的直接原因。首先是运动锻炼严重不足,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良好运动习惯的比例不足15%,高达63.4%的学生仅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其他时间基本不参加体育锻炼;每周3次以上的体育锻炼学生仅9.7%,学生缺乏运动习惯,造成体育锻炼不足。其次,睡眠、运动时间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的学生比例高达43.3%,造成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则是手机上网及电子游戏。第三,在小学、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调查结果显示高达67.23%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73.6%学生没有掌握体育锻炼技能,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跑步,仅8.1%学生经常参加中长跑,缺乏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及家庭影响,造成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不足,成为制约青少年体质健康重要因素。

2.2.2 学校体育成因

学校体育教育是促进青少年体育习惯养成,提升体质健康的有效手段,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也存在不足。(1)体育场地不足。调查结果显示79.32%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场地不够或学校体育场地质量及体验感导致不愿参与体育锻炼。(2)体育器材困乏,调查数据显示由85.2%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器材不能满足日常体育锻炼需求,体育器材困乏主要是因为体育器材不足及种类较少,不能满足学生日常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还表现在非上课时间获取学校体育器材难度较大,器材困乏及获取难度较大,制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3)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边缘化,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教师、课程边缘化,成为普遍趋势。(4)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陈旧,未能满足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诉求,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体育技能培养。

2.2.3 体质健康政策落实不到位

(1)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视水平有限。调查数据显示,50%的学校主管体育校领导对国家、教育部、省、市有关学校体育及体质健康的文件不了解。对文件的不了解,反映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政策文件是学校开展体质健康相关工作依据,对政策的理解直接决定事项执行力度,学校领导对学生体质健康的不了解,显然无法有效的执行学生体质测试政策。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政策不重视,造成学校老师对学生体质健康政策忽略或不了解,调研数据显示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有73.2%的体育教师不知道《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更是有26.4%教师不能现场回答《标准(2014)》测试项目。(2)开展《标准》基础条件不够。一项关于广东省抽测复核调研显示,35.0%学校达不到《标准》测试要求的基本条件,中等职业学校也呈现同样趋势,学校体育场地空间有限,《标准》测试器材短缺,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以技能学习和就业为导向,对《标准》工作的忽视,造成经费短缺,基本《标准》测试器材短缺,制约《标准》开展。(3)《标准》数据真实性不高。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标准》上报数据与抽测复核一致率不高,2013年广东省学校上报数据与自我抽测一致率仅为47.11%,学校上报数据真实性不高。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同样趋势,学校上报数据真实性不高,造成真实性偏差主要原因可分为主动造假和被动数据差异,主动造假因为按照相关要求,《标准》优秀率、良好率等必须达到一定标准,为完成这一指标,部分体育课程教师主动篡改数据,确保上报数据能达到这一标准;被动数据差异则是与学校体育基础设备、缺乏测试器材等。

2.3 中等职业学校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对策

2.3.1 加强学校《标准》工作

(1)加强学校对《标准》的认识,并采取相关措施推进《标准》工作的开展。中等职业学校首先需要提高对《标准》重视程度,将《标准》作为一项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工作来做,组建学校体质健康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牵头,统筹学校资源;明确领导小组组成单位分工,校长直接布置、落实相关工作,统筹场地、器材、经费等相关工作,为学校体育及《标准》工作开展提供学校支持和基础性保障,其他部门各负其责,落实自己相关工作,全面支持《标准》工作。(2)营造学校体育锻炼健康氛围,构建新时代校园体育文化。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增强校园整体氛围,如通过横幅等,增设校园体育文化;举办校园体育周等,使更多学生融入校园体育活动,使学生通过参加或直接感受校园体育,提升体育体验感,提高参加体育积极性。

2.3.2 促进学校体育教师全面发展

(1)提升教师对《标准》的认知。以《标准》开展为基本内容,组织一线体育教师参加学习,全面了解国家、省、市、学校等相关文件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标准》的内容、组织实施及数据上报等相关工作,全面了解测试内容及反映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理解体质健康测试规律;掌握测试组织程序,提升测试质量,规避被动性数据偏差;最终实现整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2)提高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以学生多样性及时代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掌握知识结构及教学技能符合时代需求,不仅能因材施教,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的知识把握和教学技能提升,运用新知识,根据学生个人兴趣、体育基础、发展潜能,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3)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首先使教师明确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基础,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核心组成部分,撇弃原有的体育多元论的观点,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现在教学理论要求技能学习、身体素质及体质健康协同发展,体育课程教学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技能,还需要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体质健康的提升,从而体验到体育的重要和快乐。学生运动技能、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三个维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4)提升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提升体育教师主体地位,避免体育教师行政化和边缘化,确保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学生体育课程教学和体质健康保驾护航。提高体育教师待遇,与其他科目教师一致同工同酬,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经积极性,将体质健康工作纳入计酬范围,确保体质健康工作高质量完成。

2.3.3 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

(1)普及学生体质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培训、课程教育、社会媒体等多渠道多方式,普及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及时提供实践指导,针对学生体育锻炼、体质健康及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等问题指导。增加《标准》测试信息反馈,帮助学生及时掌握自己体质健康现状,取长补短,优化提升体育锻炼,促进体质健康锻炼。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个人情况,规划、科学评判学生体质健康,及时反馈学生,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鼓励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最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2)采取针对性的联系提高《标准》测试成绩。以心肺耐力为例,让学生了解心肺耐力作用及评价标准,参与相关运动的处方,开展哪些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以及如何开展。学生在开展自我练习的过程中,积极需求老师的帮助,切忌盲目练习造成的运动伤害,将直接影响体育锻炼效果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3)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目的教育。没有明确的目的,难以持之以恒,加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目的教育,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参与体育锻炼,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3 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受到的重视程度远低于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则是承担起我国大国工匠的重要任务,为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提升体质健康已经迫在眉睫。近年,学生体质健康部分指标虽有回升,身体素质、身体技能等指标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全面加强学校层面的贯彻落实,提升教师整理能力,促进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最终为培养合格的大国工匠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体育锻炼广东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5期)2021-07-08 17:57:04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ViVi美眉(2021年6期)2021-07-08 13:01:06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青年心理(2021年29期)2021-05-23 13:29:44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54
广东舆情
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 03:41:11
数据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辽河(2011年3期)2011-08-15 00:49:13
广东剿匪概述
军事历史(1992年5期)1992-08-15 06: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