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桂婷
根据脑科学的研究,喜欢且经常阅读的孩子拥有更强的语言控制能力和语言发展能力。绘本中丰富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词汇,和极具艺术水准且细节丰富、内容连贯的画面,能很快吸引幼儿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幼儿在家长或教师的引导下阅读绘本,用肢体语言和形态去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表达故事、创造故事,其学习力与创造力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用心阅故事,以爱育成长”便是我们的共读方针,教师设计恰当的共读方式,引导幼儿阅读和理解故事,了解其情感价值并应用至生活中,在感受阅读的快乐的同时,感受爱、创造爱、传播爱。
《我爸爸是只八爪鱼》是南非作家戴安娜·霍夫迈尔和英国画家卡罗尔·汤姆森创作的一本充满爱的绘本,讲述了爸爸和女儿的有趣日常。故事将爸爸比喻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描绘了父女在不同生活场景下的状态,诙谐中流露着父女之间浓浓的爱。
挑选这本绘本来共读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这是一本孩子们一听书名就很喜欢的绘本,为什么爸爸会是一只八爪鱼呢?其次,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妈妈对爱的表达更为直接,更容易被感知,而父亲的爱往往是沉默的,隐藏在细节之中,我想通过共读这个绘本故事,让孩子们学会体察无声的父爱,了解父亲对于孩子的陪伴和呵护。
·为什么说爸爸是只八爪鱼?
周一上午,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图书馆。在未打开书的封面之前,大家的情绪就已经十分高昂了,迫不及待地希望我快点开始。只见浅蓝色的封面上,胡子拉碴的爸爸亲吻着头戴蝴蝶结、满面笑容的女儿的脸颊,柔柔的灯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显得十分温馨。但是这一切和书名没有半点关系,到底怎么回事呢?我问孩子们:“大家见过八爪鱼的样子吗?”有的孩子兴奋地举手告诉我:“见过的,有许多的脚,活蹦乱跳!”我也被他们的兴奋带动,说:“好,那我们接下来看看,为什么书里的这个爸爸是只八爪鱼。”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我们正式走进这个绘本故事。
翻开第一页之后,孩子们和我更好奇了,因为第一页的文字是“我的爸爸是一头很大很大的熊”,配图是一个小女孩在一头毛茸茸的棕色大熊怀里。孩子们哈哈大笑,似乎被这个有点滑稽的画面逗乐了,有的孩子不解地问我:“老师,这本书的名字不是《我爸爸是只八爪鱼》吗?怎么变成熊啦?”看来,作者是一个非常富有童心和想象力的人,能洞察出孩子们的想法,紧紧抓住孩子们的笑点和好奇心,吸引他们接着阅读。
我带着孩子们接着往下读。“他起床的时候,总是——哼哼唧唧,乱发脾气,又抓又挠,哈欠连天。”第二页的文字和分格漫画式的画面,让孩子们笑得更加大声了,有的孩子边笑边说:“这不就是我的爸爸嘛!一模一样!”我有意模仿大熊的语气给他们读文字,把他们逗得哈哈大笑。这本绘本的字也非常有意思,像是飘浮在图画中,“哈欠连天”四个字一个比一个大,好像爸爸的哈欠已经通过书本传到我们这儿来了,有些调皮的小男孩还在模仿爸爸打哈欠的样子,让阅读的氛围更加欢快。于是我留出点时间让他们嬉笑,等他们情绪稳定了些,才提醒他们留意底下的那行字:“你们看,她又在说了,‘我爸爸是……”顺着文字的指引,我把书翻到了第三页。这一页的画面就更加有意思了,爸爸化身为一条绿色的鳄鱼,小女孩站在鳄鱼的门牙上,扛着一把长长的牙刷,卖力地帮爸爸刷牙。到了第四页,爸爸嘴里的牙膏沫顺着嘴巴滴滴答答地流了出来。
孩子们一边笑、一边感到非常疑惑:“前面说爸爸是大熊,这里又说爸爸是鳄鱼,这些都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爸爸是只八爪鱼呢?”这时候,我并不急着讲故事,反过来问:“大家根据前两个故事,猜猜看为什么爸爸是只八爪鱼。”茵茵说:“我知道,我知道,因为爸爸很忙!”桃桃反驳道:“爸爸才不忙呢!因为他像八爪鱼一样老是瘫在沙发上!”孩子们的想法都非常有趣,我想这就是爸爸平时在家给他们的印象吧!而这也许也是作者或编辑所期待的——通过故事中的动物形象,让小读者联想到自己的父亲,感受父亲的陪伴与付出。于是,我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里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是只八爪鱼吧!看看哪位小朋友猜对了。”
·我爸爸也有像八爪鱼的时候
读完整本书后,大家恍然大悟:原来,之所以说“我爸爸是只八爪鱼”,是因为爸爸在很短的时间里给“我”梳头、发短信、碰倒了椅子、打翻了牛奶、烤焦了面包、扯散了鞋带,还把“我”的午餐搞得一团糟。图画中,“爸爸”的八只长长的触手在做着不同的事,其中一只手给小女孩梳了一个无比潦草的辫子,而小女孩则骑坐在这只触手上一上一下地晃动着。虽然场面滑稽,但勾起了小女孩们的回忆,她们笑着互相讨论爸爸给她们梳头的窘迫样子:“我爸爸之前给我梳头,连皮筋都撑不开。”“我爸爸也是!最后给我梳的头还被妈妈骂了,哈哈!”
“大家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爸爸像一只八爪鱼呢?”我想引导孩子們回忆一下生活中爸爸忙碌的样子。孩子们陷入沉默,不知道是没看到过,还是不会表达。我让班上比较活跃的铭铭率先来分享,铭铭说:“我爸爸最像八爪鱼的时候,是他给我煮早餐时,他一边煮早餐、一边给我整理衣服,有时候公司还有人给他打电话,可忙碌了!”受到铭铭的鼓舞,其他孩子也开始分享自己的故事:有的爸爸做家务的时候最像八爪鱼,一边修灯具一边拿着手电筒;有的爸爸超市购物回来的路上最像八爪鱼,因为自己脚疼走不动路,爸爸不得不一边抱着她、一边拎着大包小包……
·画一画我的爸爸像什么
绘本中,爸爸化身“一只傻呵呵的猴子” “一头巨大无比的鲸鱼”“一只很会跳的袋鼠”“一头饿极了的大老虎”“一只嗷嗷乱叫的怪兽”……其中,最能引起小朋友们共鸣的莫过于“我的爸爸是一只嗷嗷大叫的怪兽”。他们告诉我,自己的爸爸平时就是这样的,虽然话不多,但总是用非常严厉的语气叮嘱这个又叮嘱那个:“要好好吃饭!”“把玩具收拾干净!”“快些去洗澡!”……绘本用丰富的动物形象和生活细节绘制了一幅幅孩子们与父亲相处的日常场景,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回忆起和爸爸之间的趣事,引起他们的共鸣,触发他们心中对于父爱的感知和对于父亲的关怀。随之,故事也进入结尾——“到了晚上,爸爸就累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他不再是熊,不再是鳄鱼,不再是猴子,不再是鲸鱼,他也不再是袋鼠、老虎或怪兽。他甚至不再是一只扭来扭去、乱成一团的八爪鱼。他只是……我最可爱的爸爸。”伴随这个结尾的,是小女孩画的白日里和父亲相处的画面。最后爸爸抱着小女孩愉快地进入了梦乡,枕头旁边,是小女孩画的爸爸的肖像。故事读完了,可是孩子们显然没有从绘本带来的情绪之中走出来,有些孩子甚至眼角湿润,大概是想起了自己的爸爸。5B4A74C4-3A56-428B-B0CB-E589E66BDC92
父爱是不容易被感知的,因为它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而绘本故事带领着我们去回忆这些细节,用心去触碰这些平时不一定被直接表达和感受到的爱和呵护。故事读完了,我想让孩子们自己来分享分享和爸爸的故事。“你觉得你的爸爸最像什么呢?你和他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小朋友们可以把爸爸的形象画下来,送给爸爸。”孩子们刚读完故事,脑海中大概有许多和爸爸在一起的画面,于是纷纷拿起了画笔……
·教师反思
1. 开展绘本教学时,大多数时候教师的主观意识过强,幼儿往往跟着教师的思路去看图、去理解,所以看起来是“孩子在阅读”,但实际上依然是“孩子按照老师设计好的轨道去思考”。有时候,幼儿对某一幅图画产生特别的兴趣,想仔细观察一番,但教师很可能会急急忙忙地翻到下一页,掐断了和幼儿对话的源头。这和“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相背离的。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幼儿更应该自行阅读、积极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维和表达,最终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并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绘本共读中,教师要放低姿态,和幼儿平等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比如:绘本选择方面,兼顾幼儿的喜好,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共读时,可以说出自己的困惑,请幼儿帮忙解答。只有让幼儿进行个性化的思维和表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共读的作用。
2. 绘本内容主要以画面为主,其极具故事讲述能力的图画,让幼儿的阅读更简单顺畅。通过文字和图像,幼儿可以进入不同的世界并扩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享受文学熏陶的同时,接受美学的洗礼。然而,教师因为习惯了文字阅读,更容易从文字中获取关键信息,而忽视对画面的解读。在阅读时,大多数时候教师过于专注在让幼儿谈论对故事内容的感受上,而忽略了对绘本的美学欣赏。朱光潜提出:“物事的形象乃一半天生,一半人为。那一半的人为里,透射着你的性格和情趣。”我们要積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通过美的文字和图像,带领他们进入不同的世界并扩展他们的创造力,这样才能用心去阅读绘本,感知图画过程中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幼儿也可以根据图画的整体情绪发展与故事的丰富联系,无限地拓展想象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将绘本阅读中感知到的情感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用心阅故事,以爱育成长”。
此外,不同年龄和阅读水平的幼儿参与共读的程度有很大区别,如何在绘本共读过程中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绘本共读的作用,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本文为《保育与教育》2021年幼儿园教师绘本共读故事征文大赛优秀作品。5B4A74C4-3A56-428B-B0CB-E589E66BDC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