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给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更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转变。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必须顺势而为,焕新生,促活力。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观念的“焕新”,模式的“创新”,最大限度的推动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笔者就从新媒体时代大背景出发,深入剖析目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现状,提出其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并主动诊断其产生的根源,对症下药,提出相对应的解决良方。此举不仅可以解决新闻采编工作目前存在的困境,也可以促进新闻采编工作的转型与跨越式大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素材;真实性;客观性;行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9.046
众所周知,互联网+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成为了我们工作与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20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全年互联网移动上网人数达到9.89亿人次。其中手机上网人数高达9.86亿人,占到互联网上网总数的99.696%。所以,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手机以及电脑等互联网+模式走进社会公众的视野是我们未来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任务。时代在变革,社会公众接受信息的方式与渠道也愈加的多元化。传统的“一纸墨香”,晚上守在电视机前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一部手机知晓天下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常态。我们新闻工作者亟待与时代接轨,创新转型发展,与信息化互联网+技术接轨,迎接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崭新春天。
1.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概述
1.1 搜集“新闻眼”,掌握最翔实的信息来源
要想带来社会公众最新鲜的资讯,为社会公众带来一份份“新闻大餐”,事前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能够带给社会公众新闻盛宴的前提条件。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独特的新闻敏感性,要做到“快”“准”“狠”。“快”,即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快速反应、快速动作,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源;“准”,指的是信息要准确,与当事人、目击者深入沟通。不能为了博取社会公众的眼球,就肆意歪曲事实,夸大事实。要保证新闻媒体职业人的职业道德与素养。我们要还原一个真实的新闻,即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与真实性。“狠”,意即眼光要独到,要准确把握新闻线索,直击要害。视角要犀利,要能够直射事件背后的本质。众所周知,新闻采集工作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我们新闻工作者要严把“入口”。要全面详细深入的了解事件的真相,及时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保证新闻事件报道的真实性,也能做到“有据可查”,确保新闻信息的完整性。
1.2 新闻事件“深加工”,全面阐述新闻事件
当完成新闻事件的采集工作之后,我们要第一时间对于新闻报道进行归纳整合。首先,第一步我们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注意新闻报道发布的时间。我们要把掌握到的新闻线索,新闻素材进行梳理,用最快的速度向公众进行呈现,抢占“第一新闻”的先机。也只有抢占了新闻的先机,才让媒体的活力充分展现,这也是展现媒体人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众所周知,新闻报道是有“时效性”的,我们要让自己的报道是最新鲜的。如果成为了“晚报道”,那就丧失了新闻报道的“黄金时间”了。其次,就是新闻报道一定要簡明扼要,找准“关键字眼”。要让社会公众一看到标题就被深深吸引,要直击公众的内心。另外,新闻报道一定要合情合理,丝丝入扣。不能含糊不清,要保证语言的准确性。
2. 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现状剖析
2.1 因循守旧,创新改革意识不强
通过市场形势我们新闻工作者不难发现,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社会公众的视野在不断开阔。与此同时,传播手段、传播技术不断迭代,智能手机、5G网络的普及,无数社交APP的诞生,让人们渴望见识到更广阔的天空,不一样的世界风光。所以,遵循着传统观念,“井底观天”,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4。正所谓“不破不立”,我们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推陈出新,和时代发展相谋合。只有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才能够“顺势而为”,焕新生,促活力。力争在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有更好、更大的突破与发展。目前,部分新闻采写编人员固守常规,“蜷缩”在传统的思维模式里。新闻报道工作模式单一,传播渠道较少,受众面比较窄。这种“闭门造车”不接受外界新鲜事物的工作理念与工作作风显然是行不通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与时代的发展相悖离的。我们新闻工作者要主动接受新鲜事物。站在时代前沿领域,我们新闻工作者要注重创新与改革。要敢于突破常规,谋求新的发展。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不断优化与完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媒介与途径。拓宽新闻采写编工作人员的视域面,提高新闻采写编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新闻采写编工作人的职业技能。
2.2 新闻报道缺乏一定的深度性
目前,部分广播电视新闻行业为了追求“快”,对于新闻报道审核不严格,导致部分新闻报道只是客观的阐述了新闻事件的本身,而并没有抽茧剥丝,对于新闻事件本身进行深度的挖掘,报道本身缺乏一定的理论依据。另外,新闻采写编工作流程基本相同,写出的报道如同“双生子”,大同小异,缺乏新意与独特性。这样的新闻报道,对于受众而言,往往趋于雷同,而缺乏新意与吸引力。
另外,广播电视新闻行业还停留在过去“高高在上”的状态,缺乏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与交流,讓公众会有一种距离感。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相较于如今去中心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显然已经缺乏了竞争力。在这样一个互动交流都比较发达的信息化时代,这种“疏离感”很明显是会降低广播新闻电视的影响力,流失一部分听众人群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
3.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新闻采编工作对策研究
3.1 深层次挖掘新闻报道,还原新闻事件的原貌
作为新闻采编人员,首先我们要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全面性。在全面搜集新闻事件的同时,要对事件本身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挖掘。要全方位,多维度的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解读,解析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我们新闻工作者不但要还原新闻事件,客观,公正的予以报道,更要以新闻媒体人的视角出发,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一种正能量。另外,在对新闻报道进行报道之后,我们新闻行业工作者还要做好舆情舆论的正确引导,逐步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行业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影响力与公信度。通过对新闻事件全面、深入的报道,树立自己的媒体形象,对受众产生黏性,进而发挥出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新闻报道的权威性,是新闻媒体独有的特性,也是需要每一位新闻采编工作者坚守的核心要素。
3.2 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互动性
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是人民的媒体,所报道的新闻素材均是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新闻工作者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人民的好声音,积极吸引社会公众参与新闻报道中来,一方面提升社会公众对于话题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通过实践我们新闻工作者不难发现,传统“高高在上”的主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的需求与发展。要想焕新生,促发展,必须要积极做好广播电视行业的优化与转型工作,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与互动程度。比如说,我们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工具,如微信、抖音、头条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就某一新闻话题或者新闻事件进行实时对话,听取社会公众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摒弃过去“一言堂”的绝对话语权,将话语权重新交还到社会公众的手中。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用新媒体等方式听取公众最真实的“民声”。这种互动沟通交流平台的设立,不仅可以听取社会公众对于某一新闻事件或者民生问题的观点与看法,也可以看到社会公众对于新闻节目的建议与看法。以便于我们广播电视媒体人“对症下药”,做好自身的改进与完善工作。有效的互动沟通,也可以充分拉近我们新闻工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新闻工作者可以“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正做“人民的好声音”,做人民的好公仆。
不仅仅是在新闻报道之后,在新闻采编工作中我们也可以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人们在事件中的主体作用。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从民生中寻找新闻素材。正所谓“民生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就是最大的事。我们新闻媒体人要秉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一切人民”的原则,做人民的“发声筒”,贴近人民的生活,真心实意的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提升新闻报道的实效性。另外,为了保证新闻素材的全面性9,更好的挖掘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我们新闻工作者要积极与当事人进行深度对话,要把新闻采编工作做实,做到位。新闻采编工作不仅仅是事情的表象,简单地整理编辑。我们更要秉持新闻媒体人的初心,追踪溯源,探究问题的实质,保证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3.3 保证新闻采编工作的时效性
众所周知,任何的新闻报道都是讲究“时效性”的。意即过了时效性,这个新闻报道就没有了价值。任何事情也都是有“时间节点”的。比如说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是2年,过了这个时间点就丧失了胜诉权。比如说,工伤的时效性是48小时,我们称之为“黄金48小时”。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如果大家都已经通过别的渠道与途径知晓了这一新闻事件,那么,显而易见这篇报道就只能称之为“晚报”了,社会公众不会对于已经知道的信息进行“二次阅读”。所以,传播新闻报道,抢占时间先机是十分重要的。新媒体也给了传统媒体实现传播方式转型的重要抓手。新闻采编人员要第一时间对采集到的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实时发送,给予社会公众最新鲜的“新闻大餐”。对于重大的新闻报道,我们也可以变换传播的方式,采取视频直播或者是受众提供的新媒体素材精加工的形式第一时间传递信息,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视频直播的方式,也更容易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直播方式俨然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喜闻乐见,比较常用的交流方式。直播的形式可以对现场的新闻动态进行实时追踪,保证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另外,也会让社会公众有一种身在其中的感觉,提高了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与社会价值。
3.4 保证新闻素材的真实性
众所周知,不管传播新闻的途径与渠道发生怎样的变化,保证新闻素材的真实性是我们新闻媒体人不变的宗旨与前提条件。我们要坚守新闻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底线,不能为了赚取流量与公众眼球,而故意夸大事实真相,亦或是编造虚假的内容,以期博得公众的注意力。我们要把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摆在撰写报道的首要位置。我们要不忘初心,客观,公正,真实才是我们开展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准则。目前,有一部分新闻媒体人为了赚取点击量,不惜发布不实的信息。很多虚假的、不真实的信息也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好的社会舆论风气,甚至于一些青少年不明真相,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走向了犯罪的道路。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我们新闻采写编工作者一定要从自身做起,踏踏实实做实,全面的搜集资料,确保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闻采编工作是新闻传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我们新闻工作者要给予格外的重视,严把新闻报道内容“质量关”。否则,如果搜集的新闻内容失真或者具有局限性,那么,即使后期的文字润饰再怎么精彩,也会失去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所以,为了提高新闻素材的真实性与全面性,我们要深入到新闻现场事发地去了解情况,和新闻事件当事人与目击者进行深入交谈,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当事人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让社会公众了解到事件的本来样貌。最大限度的提升广播新闻电视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切实有效做好新闻采编工作对于提升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社会影响力,促进广播电视行业转型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与资源,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有机融合。我们要严把新闻内容的质量关,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时效性,促进新闻采编工作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国栋,段艳文.创新理念,内容为王--新媒体时代少儿报刊发展的必由之路[J].青年记者,2019,(08):117-118.
[2]黄广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20(03):151-152.
[3]潘婷.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J].魅力中国,2019(52):164-165.
[4]田萍.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J].西部广播电视,2019(19):180-181.
[5]何丽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采编的创新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9(16):143-144.
[6]吐尔逊·托乎提.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20,(18):136-137.
[7]王振宇.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0(12):178-180.
[8]胡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能力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166-167.
[9]李楠.充分而深度共享--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的变革趋向[J].中国传媒科技,2019(11):100-101.
[10]李栋梁.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所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探析[J]电视指南,2019(06):123-124.
作者简介:王佳钰,女,河北省石家庄人,汉族,河北广播电视台,任编辑职务,中级职称.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