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秀松: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

2022-06-17 22:1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青年团新疆上海

“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我将必定要总报答我最可爱的人类!”

俞秀松(1899-1939),又名寿松,字伯青,化名王寿成,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共青团创始人之一,党内历史上最早与王明交锋的斗士,曾任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委员会书记、旅莫斯科支部支委、新疆反帝联合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1939年2月,因受王明、康生诬陷,在新疆被捕入狱,转押去苏联,在“肃反”扩大化中被害。1962年,毛泽东签发烈士光荣证书,以表彰俞秀松对革命的贡献。

近一百年前,俞秀松怀着“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之梦想,离开了家乡,前往杭州、北京、上海、莫斯科、福建、广东、新疆等地寻找革命真理。他在寄给父母的家书中奋笔写下:“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作为时代洪流中的重要一员,俞秀松的名字长期不为人知晓。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的历程中留下了一串深深的脚印,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情愿做个举世唾骂的革命家”

俞秀松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之时。他博览群书、勤于思考,求知欲非常旺盛,总爱寻根究底,被戏称为“三W(英文‘谁、什么、为什么’首字母的缩写)主义者”。俞秀松广泛阅读《新青年》《时事新报》等进步报刊,其中的新思想使他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五四运动爆发后,俞秀松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发表演讲。1919年10月10日,俞秀松与施存统等同学一起创办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十日刊》(后更名《浙江新潮》)。在老师陈望道的帮助下,俞秀松专门刊登反帝反封建的文章,倡导新文化运动。《浙江新潮》刊登的文章篇幅不长,但言论之犀利,在当时是非常突出的,引起广大青年的热烈欢迎和关注。

《浙江新潮》的发行范围很广,甚至日本也有它的代派处。发行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沙马王街修业学校毛泽东君”。陈望道称赞这份浙江最早宣传马列主义的刊物是“浙江的一颗明星”。陈独秀评价《浙江新潮》:“文章,天真烂漫,十分可爱,断断不是乡愿派的绅士说得出的……”

尽管《浙江新潮》只刊发了三期就遭到反动当局的扼杀,但革命的火种并没有熄灭。同时,俞秀松等一批进步青年的突出表现也得到了陈独秀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浙江新潮》被查禁后,俞秀松被迫离开学校,回到家乡。为了反抗家庭包办婚姻,他短暂停留后去了杭州。不久,俞秀松准备前往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只好向父亲发去一封求援信,说自己要办一件急事,需要一笔钱,请求父亲无论如何寄给他40元。万一40元一时难以筹措,20元也可以先解燃眉之急。他在信中竟没大没小地称父亲为“俞韵琴同胞”。

俞秀松的父亲接信后,气得直翘胡子,破口大骂:“毛竹也分上下节!竟然有如此无礼的不肖子孙……”于是给儿子写了一封辛辣的回信:“……来信收悉,念寄银元一块,勿可嫌少!全国同胞四万万,你给每人一封信,每人汇你一块钱,你就用勿完了……同胞俞韵琴复。”最终,在亲朋好友的解囊相助下,俞秀松上路了。

出发前,俞秀松对送行的弟弟说:“我的志愿是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我要等到大家有饭吃,等到讨饭佬有饭吃时再回来。”此后,俞秀松再也没回过家乡。

1920年1月10日,俞秀松来到北京,加入工读互助团,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哲学系旁听。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此后不想做个学问家(这是我本来的志愿),情愿做個举世唾骂的革命家。”然而工读主义毕竟是空想社会主义,工读互助团仅过了三个月就以失败告终。这对俞秀松而言不啻当头棒喝,他认识到“要改造社会,必须从根本上谋求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的部分改造是不可能、也是不中用的”。

未出席中共一大的党组织创始人

1920年3月底,经李大钊介绍,俞秀松从北京南下上海,在陈独秀担任主编的《星期评论》社工作。其间,他脱下长衫,换上短装,到虹口区厚生铁厂做工。他一面做工,一面给工人讲课,宣传革命道理,探索改造社会的实践,实现自己提出的“投身到劳动界”中去的诺言,并在与工人的朝夕相处中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坚定了革命的信念。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你说要我不必再寄身沪上,回到杭州来。我正(真)莫名其妙,我是世界的人,决不是什么浙江,什么诸暨,什么人底(的)人。身到那(哪)里,就算是那(哪)里人了。”俞秀松投身劳动界的行动,正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试图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具体体现。这种结合,为建立中国共产党作了充分而必要的准备。

1920年6月,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组建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俞秀松不仅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最早的五个发起人之一,参与了党纲的起草,而且是陈独秀的主要助手。

俞秀松还参与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翻译出版工作。1920年6月27日,俞秀松在日记中写道:“夜,望道叫我明天送他所译的《共产党宣言》译本到独秀家去,这篇宣言底(的)原文是德语,现在一时找不到,所以只用英俄日三国底(的)译文来对校了。”在6月28日的日记中,俞秀松接着记录了第二天的事情:“九点到独秀家,将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他,我们说些译书的事,总该忠实精细……”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施存统、陈公培等成员不久便出了国。陈独秀离开上海后,俞秀松作为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的主要骨干,负责上海党组织的日常工作及与其他城市早期党组织的联系工作。正如俞秀松在《自传》中所说:“陈独秀被委派负责四大城市(上海除外)成立我们的组织。我作为上海的领导成员之一,实际上是一个人承担了上海的工作。”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相继发函给全国各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约请其在各地组织成立党的支部。从1920年秋到1921年春,李大钊、张国焘、邓中夏在北京,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谭平山、陈公博在广州,张申府、赵世炎、周恩来在法国巴黎,施存统、周佛海在日本东京,相继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因为各地党组织的名称各不相同,后来习惯上通称为“共产主义小组”。

俞秀松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为什么没有参加中共一大?原来,1921年3月,共产国际和少共国际邀请中国代表到苏联去开会。俞秀松作为代表到苏联出席会议,所以没有见证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性的伟大时刻。

俞秀松领导下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起着国内团组织的发起组作用

在1920年成立后,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按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着手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中共的后备军,或可说是共产主义预备学校”。当时最年轻的俞秀松被指派负责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

1920年8月22日,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青年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俞秀松任书记。青年团的发起者当时平均年龄25岁左右。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一直关注青年:“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他在俞秀松身上看到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勇气和锐气,满腔热情地为他们鼓劲。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时,国内还没有社会主义的青年团组织,俞秀松领导下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还起着国内团组织的发起组作用。他主持制定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向全国各地的革命青年寄发,联络、发动、指导各地建团。短短几个月后,北京、济南、长沙、武汉等地也建立了青年团组织。俞秀松主持的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成绩,引起了少共国际的关注。他们称赞它“是中国青年团中最好的一个”,“上海的组织是中国的中心……完全是一个共产主义组织”。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培养和教育青年,俞秀松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内创立了外国语学社。一大批优秀青年脱颖而出,任弼时、刘少奇、罗亦农、萧劲光等不少人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和我军著名将领。1921年3月,在各地青年团组织的基础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委员会在上海成立,俞秀松任书记。到1921年上半年,上海的团员已发展到200多人,全国有1000多人。

青年团成立之初,并没有年龄限制,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也是团员。当时党是秘密组织,青年团是共产党的半公开组织。党的许多活动以团的名义开展,许多党员保留团籍,同时参加党、团组织的活动;许多会议与革命活动是党、团联合举行的;在团和党的关系上,团接受党的领导。这也奠定了青年团紧跟共产党,成为党的强力后备军的基础。

青年团员们穿上短褂走进劳动群众,编辑通俗刊物抨击黑暗社会,开办夜校普及工人教育,发动工人争取改善劳动时间提高工资……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通过青年这根纽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党的各种思想和政策,也通过青年团的努力得以在群众中广泛传播。

1922年5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前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揭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崭新篇章。这一天也是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选择这一天,也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投笔从戎,“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

1922年5月,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改组为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俞秀松任委员。

6月,杭州团地委决定组织浙江文化书局,俞秀松和宣中华等为筹备人。

8月,党召开西湖会议,着重讨论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的问题。在此后几年里,俞秀松积极参加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推动了革命事业的进程。

1922年,俞秀松响应中共二大号召,毅然弃笔从戎,投身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

从1922年10月到1924年春,俞秀松跟随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奔波于福州、泉州、广州、博罗等地。他在家书中写道:“父亲,我的志愿早已决定了:我之决志进军队是由于目睹各处工人被军阀无礼的压迫,我要救中国最大多数的劳苦群众,我不能不首先打倒劳苦群众的仇敌——其实是全中国人的仇敌——便是军阀……我将必定要总报答我最可爱的人类!”

1924年4月,俞秀松回到杭州,担任国民党浙江临时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5月,在青年团杭州地委改选中,他当选为候补委员。

1925年5月15日,日本帝國主义在上海枪杀了共产党员、工人领袖顾正红,激起了全国人民极大愤慨。

5月19日,中共上海地委召集宣传联席会议,提出要联合各学校、各团体统一行动,会议议决由俞秀松任指挥,负责国民党区党部召集联席会议,动员国民党员参加反帝斗争。

俞秀松不辞辛劳,草拟宣言、通电,发表演讲,散发传单,抵制日货,率领群众公祭顾正红。5月30日,在党组织领导下,群众在租界内游行示威,遭到英帝国主义开枪射击,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为了回击帝国主义屠杀,俞秀松夜以继日地参加发动全市罢工、罢课、罢市的运动,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进一步唤起民众。

配合接应西路军入疆

1925年,俞秀松受党的派遣,带领一批学生前往苏联中山大学学习,这批人包括伍修权、左权、沈泽民、张琴秋、王稼祥和蒋经国等。

1927年11月,俞秀松从中山大学毕业后考入列宁学院攻读研究生,同时担任学院的联共支部局委员。

在担任《工人之路》副主编时,他向各地旅俄华侨传达党的方针指示,宣传革命理论,积极为中国留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1935年,俞秀松等25人受联共(布)中央委派,回国到新疆做督办盛世才的统战工作,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维护民族团结。

1937年4月,西路军左支队由李先念等率领进入星星峡。俞秀松积极筹备迎接西路军入疆。当他得知哈密警备司令姚乐企图消灭西路军时,马上与新疆督办盛世才紧急商议,派兵接应西路军。

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哈密叛军大部被歼灭,西路军得以安全进入新疆。俞秀松排除干扰,派40多辆汽车迎接陈云等指战员与400多名西路军战士安全进入迪化(今乌鲁木齐)。

早在20世纪20年代,俞秀松就与陈云相识。那时俞秀松常到陈云工作的商务印书馆联系党团工作。这次两人异地重逢,感到格外亲切。

俞秀松在新疆尽力协助陈云妥善安置西路军,并成立了“新兵营”(西路军到达迪化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其中很多战士后来成为我军航空、汽车、报务、装甲等方面的骨干。

“新兵营”战士萧显清回忆:“我们到新疆后,受到格外优待,不但在生活上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对我们非常信任。召开大会时,就把‘新兵营’的红军排在最前列,作为警戒部队,我们也感到很自豪。”

西安事变发生当日,俞秀松代表新疆反帝联合会发出致张学良的通电,并通知《新疆日报》当晚刊发号外,支持张学良的“八项抗日主张”。

全面抗战爆发后,俞秀松带领新疆反帝联合会会员,通过上街宣传、舉办讲习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新疆各族人民纷纷响应,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有些人还将自己最心爱的挂毯绸缎、衣服献了出来。最感人的是,不少劳动者将自己辛苦攒下的积蓄都毫不犹豫地全部捐了出来。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路过献金台,激动得眼含热泪,当场摘下自己的金耳环,双手奉上。一名泥水匠献金时还附了一封信:“爱国有心,捐款无力,仅将今天给人下苦力所得省票3500两,捐3000两,留500两,买两个饼充饥。”有的老人还特意带上孙辈去捐款,教育他们要爱国。

仅10天,抗日捐款活动在迪化地区就收到捐款12亿两新疆币以及20万件皮大衣。两个多月募集的资金就购买了17架飞机和5万匹战马,飞机被命名为“新疆号”,投入抗日作战。5万匹军马被直接运送到延安及抗日前线,支援抗战。

在苏联遇害,毛泽东为其亲笔签署烈士证书

1936年夏,俞秀松与盛世才的小妹盛世同(后改名安志洁)结婚。婚后,二人感情甚笃。但俞秀松并未因此放松对盛世才以及新疆反动势力的斗争。

盛世才经常无故逮捕人,俞秀松提出要重证据和调查,不可轻易抓人。盛世才的岳丈邱宗浚是新疆伊犁警备司令,贪污受贿,谋财害命,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他依仗盛世才的势力干尽坏事。俞秀松大公无私,立场坚定,为维护清廉政策,力主组织调查团查办。

经过调查,证据确凿,邱宗浚被撤职。伊犁百姓拍手称颂:“瘟神走了!”从此,盛世才的几家亲戚联合起来,与俞秀松势不两立,并企图加以陷害。俞秀松也引起了盛世才的嫉恨。

1937年,王明、康生从苏联回国,行前会见斯大林。他们向斯大林诬告俞秀松和周达文两人是坏人,并指责列宁学院的凯萨诺娃包庇他们二人(凯萨诺娃不久被撤了职)。

11月,王明、康生从苏联回延安,途经新疆,见到盛世才。盛世才拿出一些联共党派往新疆工作人员的照片,问王明认识不认识这些人。王明说这些人都是“托派”,并诬指俞秀松为“托派”的头目。王明还答应盛世才,回延安后,马上送这些人的材料来。于是,俞秀松、万献廷等人先后被捕入狱。

一次,盛世同去探监,见俞秀松头发和指甲都很长了,第二次探监时就带了理发工具和剪刀为他理发、剪指甲。他说:“要理,就大家都理,我要争取大家都理发、洗澡。”在他的斗争下,在押犯人每月可以理发、洗澡。

1938年6月,俞秀松和张逸凡被押送苏联。到了苏联便被关进监狱,在“肃反”扩大化时被杀害。

1962年,党和国家为了表彰俞秀松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向其家属颁发了毛泽东亲笔署名的烈士光荣纪念证。1983年8月,《人民日报》以《共产主义事业的开拓者》为题刊登文章,纪念俞秀松。

1996年8月29日,俄罗斯军事检察院正式作出了为俞秀松恢复名誉的决定,并寄达了《平反证明书》。至此,这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冤案得以彻底澄清。

(责编/李希萌 责校/张超、吴伟芳  来源/《俞秀松传》,《俞秀松传》编委会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俞秀松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佚名/文,《文史精华》2021年第5期;《俞秀松在渔阳里的革命活动》,陈海燕/文,《学习时报》2021年12月10日;《俞秀松: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的人》,佚名/文,《中国青年报》2022年5月10日;《俞秀松:艳阳高照化大雪,秀松高洁挺而直》,邵雍/文,《世纪风采》2022年第2期;《投笔从戎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  从书生到革命者》,陈頔、章程/文,人民网2022年5月6日等)

猜你喜欢
青年团新疆上海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欢乐上海迪士尼
新疆多怪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叠罗汉”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
青年团北平市工委办青年团学校干部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