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
——以《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为例

2022-06-16 08:18翁瑶瑶姚函妤刘玉爽
教育现代化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分析方法专业课程思政

翁瑶瑶,姚函妤,刘玉爽

(南京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课堂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在国家人才培养方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紧课堂教学,使专业中各类课程都与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课程思政作用,积极做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工作[1-3]。2020年5月28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紧紧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谈到课程思政,就务必要了解其内涵,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在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建设中,紧密结合时事政治,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将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为一体[4-5]。由此可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的专业成长规律,是高等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重点。

材料科学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基础,理解材料的内部构造及材料的各种性能是新材料发展的关键。《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就是这样一门以研究材料内部结构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其作为工科材料类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实践性较强,知识点较复杂,与现代科技联系较紧密,是学生获得现代测试技术的重要课程[6-7]。《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材料测试与分析手段,理解各种测试方法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测试手段来对材料进行研究,构建“了解测试分析方法—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正确选用”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之后,应当具备较高的材料测试表征和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并且能够选用正确的测试分析方法为材料科学研究服务[8-9]。鉴于《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与现代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如何更好地建设好该门课程,如何准确提取思政元素、深挖其蕴含的文化元素和价值目标,对于推进工科材料类的课程思政尤为重要。

一 课程特点及现状分析

《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是学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程应用研究等领域的必修课程。从理论性来讲,其涉及到物理学、晶体学、电子光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点复杂且抽象,不易理解;从实践性来讲,其需要实验的密切支持,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10]。通过对《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材料测试分析技术,并且能够选用正确的测试方法来从微观尺度上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成分,以此来分析材料的宏观性能,如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工程使用性能等。《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的主要包括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和材料电子显微分析两大部分,其中又细分为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多种微观测试方法。每种分析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相互之间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也较为独立,理论知识晦涩难懂[11]。就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在教授《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时主要着重于课堂讲授,少课时量的实验课也仅仅局限于现场观摩,这使得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结果分析,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导致教学效果欠缺。在教学效果不好的前提下,想要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是非常困难的。

二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的确定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课程思政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12-13]。《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作为一门涉及众多现代测试方法、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必修课程,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工科材料类行业、理解专业知识的实践用途、重拾信心、树立对于未来工作岗位的正向期待。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科学精神、职业素养教育等核心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三 开展课程思政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课程建设质量较低

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载体和实施课程思政的基本要素,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效果。缺乏高质量的课程,课程思政也就无从谈起。近年来,高校围绕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但仍面临着诸多问题[14]。从宏观来看,课程改革滞后、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建设质量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15]。从微观来看,《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在所属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发挥着特有的功能和作用,课程的内容特点、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等缺乏系统梳理,更缺乏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课程教学设计,无法很好地基于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挖掘课程思政的有效契合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课程思政仅仅是简单作业、生搬硬套和不相适应的随意嵌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 思政要素把握不准确

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通过课程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无声”,其重点在于课程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强调在不违背课程建设规律的前提下,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契机,以达到通过专业课程教育来进行思政育人的效果。然而,从现实来看,课程中思政元素切实有效地挖掘和融入,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极具挑战性,其难点首先是授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把握[3,16]。从当前来看,高校对于专业课教师有关课程思政的普及仍不深入,相关教师仍然缺乏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这就导致了教师们无法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专业知识教育中,造成了课程思政流于表面,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依旧分离,导致课程思政的实施较困难。

(三) 课程载体深度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其关键就是要紧抓课堂教学这一载体,遵循每门课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好“下盐”的时机和用量[2]。从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来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深度不足,当下课堂教学中的融入多流于形式;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还不够娴熟,仅仅是把思政教育课的部分内容挪移到专业课教学中,无法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缺乏顺势而为的时机掌握,学生难以实现情感共鸣,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效果也就难以达成。

(四) 评价机制不合理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强调要“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随着国家课程思政工作的逐渐推进,高校普遍重视课程思政,也反复强调要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培养和管理的有关环节,但是由于课程思政质量评价较抽象,是一项涵盖教书育人的综合性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如何科学设置评价要素、如何量化实施,尚无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方法,这就导致了课程思政体系缺失,存在不健全、不合理、无集体意识等问题。由于对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困难,使得高校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推进课程思政的驱动力,以致课程思政难以有效推动。

四 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

(一) 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的有效建设是要根据不同学科及课程的特色找准融入和契合点,此外还需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接收能力和心理特点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保证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能够符合课程特点,又能够使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作为一门课程思政元素多样、紧跟科技发展的专业课程,在工科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中占据重要地位。

《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中,就X射线衍射分析部分而言,以X射线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X射线的发现是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研究中偶然发现的,大量偶然性事件必将促进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必然性,不忽视偶然性,以正确的科学态度看待事物的发展。此外,X射线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这使得其在医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暴露在X射线下会引起人体细胞坏死,这说明X射线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以辩证的思维看待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为我国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就透射电子显微镜而言,高端仪器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一直是我国“卡脖子”的重大问题,现如今,我国仍无法自主研发透射电子显微镜设备,使用严重依赖进口,阻碍了我国新材料的开发与科研的进步。通过对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学习,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其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为同学们介绍在显微学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晶体学家郭可信;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家叶恒强和张泽等。通过对科学伟人先进事迹的学习,引导同学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科研态度,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中的主要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表1 《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中的主要思政元素

(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教师们应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和育人意义,倡导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展课程思政的相关工作,积极投身课程思政建设中。此外在高校层面上也应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政策支持,高校应该就课程思政建设对教师们开展各种集中培训、专题研讨以及个别帮扶等活动,努力提升各个任课老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教育观念。交流是进步的催化剂,高校也可聘请校外的知名学者、先进道德模范等社会知名人士担任教师,或者邀请其到校指导,以此来加强课程思政的师资队伍建设。在互联网教育大爆发的今天,网络上有很多精品思政课程,引导教师积极进行线上学习也是增强教师思政建设的有效办法。

(三) 优化教学评价模式

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模式的建立有助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推进和深入。高校领导层应当创新教学评价机制,以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评价机制。这一评价机制需明确各级党委、各级部门、基层组织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定位、作用和职责,要在学校层面、学院层面及各系部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课程任课老师在课程建设、教学效果及教学效果评价过程的监督指导,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推进。

课程思政合理的评价体系应当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学生、教师、学工人员、基层党组织成员等。评价内容应当包括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既要包含教学知识点、教学技巧、教学内容的评价,又要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想信念引导、道德示范和价值倾向等。评价结果的确立应当能够促进课程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激励教师们积极完善课程体系和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的改进。在评价奖惩机制方面,应当确定相关政策对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先进典型教师在教学工作考核、年终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环节给予支持和奖励,鼓励更多的课程任课教师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中来。本篇论文的主旨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本文的主旨思路示意图

五 结语

高校中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是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工科材料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课程紧密结合现代科技的这一特征,使得其在工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占据重要作用。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需要关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评价模式等方面,能够根据材料学科特点,准确把握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嵌入点,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到专业课知识的教授中,实现专业课程思政的全覆盖。

猜你喜欢
分析方法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思政课“需求侧”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