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露
苏浙鲁粤是全国经济发展居前的省份,2020 年四省地区生产总值合计35.12 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4.6%。通过对江苏与浙江、山东、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社会发展情况分析,从教育、卫生、文化、人民生活等领域比较,有助于江苏找准自身定位,了解优势与差距。
“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各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江苏经济较快发展,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2020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10 万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7 万亿元,比2015 年增加3.14 万亿元,年均增长6.2%,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二位;人均GDP 为12.12 万元,年均增长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92 万元。2020 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9058.99 亿元,年均增长2.4%,为公共服务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3681.55 亿元,年均增长7.1%,其中公共安全支出884.45 亿元,增长11.2%;教育支出2406.53 亿元,增长6.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11.68 亿元,增长9.7%;卫生健康支出1007.47 亿元,增长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79.31 亿元,增长16.3%,公共投入持续增加,有效保障了江苏各项民生工作,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 年的29539 元增至2020 年的43390 元,年均增长8.0%,比全国平均水平(32189 元)高34.8%。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为1)已从2015 年的2.29 缩小至2020 年的2.19,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体居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
生活环境极大改善。2020 年全省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6.4%,比2015 年提高2.5 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比例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至15.3 平方米。
居民享受高质量公共服务。2020 年全省人均住房面积53.1 平方米,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汽 (电)车17.6 辆,拥有城镇社区服务设施51745 个,均呈上升趋势;社会治安整治力度继续加大,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358672 起,公安机关治安案件受理950640 起,各类违法案件得到严厉打击。
教育事业实现稳步发展。2020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402所,比2015 年增加243 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35.1 万人,比2015年增长21.7%;普通高等学校由2015 年的137 所增至2020 年的167所,年均增长4.0%;高等教育在校生由2015 年的187.13 万人增至2020 年的225.84 万人,年均增长3.8%;建有特殊教育学校106 所,30 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基本建立了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
医疗卫生供给能力持续提升。2020 年,医院数量由2015 年 的1581 家增至1996 家,年均增长4.8%;床位数由41.36 万张增至53.50 万张,年均增长5.3%;卫生工作人员82.33 万人,年均增长5.9%。
文化基础建设深入推进。2020年,全省共建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20 个、文化馆116 个、博物馆322 个,乡镇(街道)文化站841个,满足居民文化娱乐需要。
1.人口领域发展良好。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领先全国平均,与广东差距逐步缩小。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公报中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江苏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21 年,比全国平均高0.30 年,比浙江高0.42 年,比山东高0.46 年;与广东差距0.17 年,比2010 年缩小0.06 年,人口素质逐步提升。
城镇人口比重逐年递增,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2020 年全省常住人口为8477.2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比重为73.44%,比2019 年末提高0.97 个百分点,与广东相比差距为0.71 个百分点;比浙江高1.27 个百分点,比山东高10.39 个百分点,与浙鲁两省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2.卫生健康事业基础扎实。卫生支出投入逐年增加但占比不高。2020 年全省卫生健康支出1007.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6%,比2019 年提高0.16 个百分点;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与浙江、山东、广东相比,卫生支出比重仍有不小的差距,要对标先进省份做法,继续加大卫生支出投入,有效保障医疗卫生领域健康发展。
医疗资源丰富,领先优势明显。2020 年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746 个,多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32702 个;卫生技术人员665488 人,床位数535006 张。按常住人口计算,江苏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31 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7.85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6 人。与浙粤二省相比,除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略低于浙江,其余指标江苏均处在领先地位(图1)。
表1 2020 年苏浙鲁粤四省卫生支出情况(单位:亿元,%)
图1 苏浙粤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医师和床位数
表2 2020 年苏浙鲁粤及全国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单位:册,平方米)
3.教育文化领域活力强劲。各级教育均衡发展。2020 年江苏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2.4%,位于四省第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3%,位于四省第二,略低于浙江(98.1%)。
公共图书馆事业加快追赶浙江步伐。2020 年,江苏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1.24 册,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90.1 平方米,分别高于全国平均0.4 册、63.6 平方米,远超广东、山东两省,加快缩小与浙江的差距,满足了群众阅读需求,有效促进公民文化修养的提高。
广播电视节目实现全覆盖,实现领先发展。近五年数据显示,江苏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实现100%,居民休闲娱乐生活需求得到满足。2020 年浙江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9.8%;山东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6%。与其他省份比较,五年来江苏均处于领先地位,发展优势显著。
4.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居于领先地位,民生发展资金保障充足。2020 年江苏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79.31 亿元,同比增长25.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13.01%,比上年提高了1.74 个百分点,投入继续增大;同时江苏支出比重高于浙粤两省,支出结构良好。
生活环境更加美好,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居民生活质量看,2020 年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90 元,高出广东2000 多元,山东1 万多元;2020 年人均住房面积53.10 平方米,多出广东12.21 平方米;2019 年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40.89 张,多出广东9.01 张,山东13.11 张;同时努力缩小与浙江的差距,各项指标分别与浙江相差近1 万元、0.40 平方米、12.86 张。从居民生活环境看,2020 年江苏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3 平方米,比浙江多1.7 平方米。
通过与浙鲁粤三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江苏总体发展良好,人口、教育、卫生、文化休闲、社会保障等领域居于前列,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江苏在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要引起重视,认清差距,发挥所长,补齐短板,进一步推动江苏向更高质量发展。
1.老龄人口比重相对较高。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江苏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为16.20%,比全国平均高2.7 个百分点;比广东、浙江、山东分别高7.62 个、2.93 个和1.07 个百分点,在四省中老龄人口比重最大,老龄化程度最深。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就标志该地进入深度老龄化,目前江苏省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江苏省老龄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10 年至2020 年,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855.86 万人增加到1372.65 万人,老龄人口比重从10.88%上升至16.20%,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将继续加深。总体来看,江苏省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深,未来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正在持续加深。
2.民生支出结构仍需优化。2020 年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681.55 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教育支出2406.53 亿元,占比17.5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1.68 亿元,占比2.28%;卫生支出1007.47 亿元,占比7.36%。与浙鲁粤三省相比,江苏在教育、卫生上的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均处在末位,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比也相对较低(图2)。
图2 2020 年苏浙鲁粤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的民生支出比重
3.学前教育相对落后。2020 年江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6.5%,与兄弟省份比较,除山东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0%,比江苏低4.5 个百分点,浙粤两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均达100%,远领先于江苏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4.就业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2020 年江苏城镇登记失业率3.20%,虽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比浙江高0.41 个百分点,比广东高0.67 个百分点,反映出江苏省就业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就业问题依旧不能放松。
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保障和完善民生工作。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关心的问题,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领域的实际问题,满足人民需求。二是加快社会结构转型。积极推进支出结构、人口结构等社会结构的科学调整。提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加大对教育卫生的投入,积极解决居民“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提高群众综合素养。完善居民养老福利保障体系,构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合理分配养老设施资源,提高养老床位利用率,切实解决江苏深度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三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聚焦托育养老、教育文体、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个领域,逐步缩小城乡、区域、人群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让群众更加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一是促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化、均衡化发展。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与优化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大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二是在均衡、全面发展义务教育的同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切实将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优先发展范畴,在学前教育规划布局、政策制度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确保幼有所教。三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健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的共建机制,努力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一是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统筹协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均衡区域布局,夯实居民卫生健康服务基础。二是全面推进妇幼卫生健康发展。筑牢妇女保健体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救治能力,规范新生儿窒息抢救技术,降低妇女婴儿死亡率。三是有效保障老龄人口健康。当前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老龄人口对医疗机构的需求不断增大,应切实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不断提高社区老年医疗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推动形成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二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积极培育和打造阅读活动品牌,培养群众“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三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生活,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