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琳华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阅读教学中为小学生创设或者再现一定的阅读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去解决问题,这样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不会偏离一定的轨道,整合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以为学生创设一定阅读情境,从而发展小学生的能力。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主要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为小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情境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6-0124-03
众所周知,阅读是一条自我提升最昂贵,也最便宜的途径。它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爱国情怀,也能拓宽其知识边界,提高学生的视野。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怀揣对阅读的这种认识,转变观点与认识,改变方法与策略,才能拓展小学阅读教学的边界,使小学阅读教学的目标更丰富、更饱满,也使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更有体验感。在小学语文施教过程中,老师结合实际,高度重视阅读情境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堂堂高效高质的教学课堂,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核心素养下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感悟能力、总结分析能力等目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下面,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笔者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情境的设计,展开讨论[1]。
一、文章阅读背景的确定
文章阅读的背景包括空间、时间和社会背景。
(一)空间背景。文章中的空间背景主要指的是阅读情境中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的文体会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比如写景类的文章,多采用的是地点转移的顺序,那么空间的背景就会随着地点转移来开展;如果是叙事类的文章,那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可能只有一个。三年级阅读篇目《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格洛斯顿城的街道上,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空间背景,搞清楚了这一空间背景,学生在阅读时就会容易很多。
(二)时间背景。阅读情境中的時间背景与时间有关,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搞清楚文本故事发生的时间,可以带领学生迅速进入阅读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将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化,深入故事情节,精准理解文章主旨。
笔者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抓住文章的时间背景,为学生设计了具体的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在同情小女孩的同时,能够明白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师:在距离我们现在生活的100多年前,也就是1845年,安徒生去访问意大利时,街道上到处充斥着圣诞节的欢乐气氛,但是与此气氛格格不入的是一个背着婴儿乞讨的妇女和一个五岁左右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见到此景,回家之后就将这个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以童话的形式创作了出来,于是就有了今天大家读到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个小女孩记录下来?
生:因为小女孩太悲惨了。
师:在那个美好的圣诞节,到处似乎都有欢乐的过节气氛,仅仅是因为小女孩悲惨,作者才创作的吗?
生:不是的,老师,我觉得作者把小女孩创作在自己的童话中,可以与现实中看似很美好的圣诞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那样美好的圣诞节,依然有吃不饱穿不暖的孩子们。
师:就是因为圣诞节的特殊,给原本的美好蒙上了阴影,作者在圣诞节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想要说明什么?
生:想要说明当时的社会其实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美好的,社会也有很多黑暗的地方,小女孩的悲惨正折射出来了社会的黑暗。
师:同学们能够在100多年前的圣诞节前夜看到小女孩的悲惨,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表示同学们都在课前对此篇课文下了很多功夫,表现都很棒!
(三)社会背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阅读情境的创设还离不开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掌握社会背景,在领会作者创作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过程中:
师:安徒生作为一个童话创作家,他见证了太多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穷苦儿童,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去,这与当时黑暗统治息息相关,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呢?同学们先思考两分钟,再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会发生这么多的悲剧?小女孩憧憬的生活是什么?
小组代表1:那是一个富人很富,穷人很穷的社会。
师: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小组代表2:小女孩没鞋穿,光着脚丫在街道上卖火柴时,街上灯火通明,还有烤鸭的味道飘到街道上来,说明那些人还是很富有的,而小女孩却很贫穷。
师:同学们阅读很仔细,在文章相应的位置也能找到,说明预习得很到位。其他的小组同学要踊跃回答问题哦!
小组代表3: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就和圣诞节前夜的那个冬天那样寒冷,这种寒冷不仅表现在天气上,还表现在人情关系上,没有人同情和可怜卖火柴的小女孩,她的遭遇无人问津,因为他们太冷漠了,所以小女孩最终被冻死了。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到位,看来小组学习的内容还是很深入的。
小组代表4:我还觉得当时的社会统治是不完善的,政府也对这些穷苦的人没有相应的救助,导致他们最终惨死。从小女孩擦亮的火柴来看,她希望去没有饥饿、贫苦的世界,是与现在的生活相反的社会。
师:同学们都总结得很好,这些收获与自己的努力是相辅相成的,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文章阅读信息的运用
(一)阅读信息的形式。要想更好地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情境,就要实现文章阅读信息的精确运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文本中,低年级阅读文本的信息通常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而中高年级大部分以文字形式呈现,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带领他们实现文章阅读信息的准确运用,快速进入阅读情境,精准把握文章的内容、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过程中,为了让小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本文采用了插图和文章相结合的信息运用:E60EAC67-AC70-4190-ABA9-7B3555750FB6
师:同学们请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女孩共点燃火柴几次?每一次都看到了什么?
生1:小女孩共点燃了五次火柴,每一次看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
生2:第一次点燃火柴看到了火炉,第二次看到了烤鹅,第三次看到了圣诞树,第四次和第五次看到了奶奶。
师:同学们解读得很到位,那么透过这些东西小女孩渴望得到的是什么?
生1:第一次通过火炉,小女孩想得到的是温暖,因为她正身处黑暗和寒冷中,所以她渴望得到火炉中的温暖。
生2:第二次,她渴望丰盛的晚餐,她想要得到的不再是忍饥挨饿,而是能够填饱肚子的生活。
生3:第三次,她渴望的是能够在圣诞节前夜和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围绕在圣诞树前快乐地玩耍。
生4:第四次她看到了奶奶,于是在第五次她擦亮了所有的火柴,她想留住奶奶,可以看到她最渴望被疼爱。
师:同学们都能做到从表面的文字分析最重要的内涵,都分析得很到位,其他没分析到的同学应该向这些思考比较深入的同学学习哦!
(二)通过想象加工的阅读信息。阅读情境的信息,还体现在现有文字的基础上对文本和作者情感的深加工,即通过学生的想象,对这些阅读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阅读情境的信息想象,可以弥补文本表达的一些空白,当然想象还是得在文本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自由的想象,让文本的信息更加合情、合理、可信,让情节更加曲折、丰富。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文本的过程中,想象小女孩的内心活动,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课文中的小女孩的命运怎么样?她擦亮了五次火柴,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小女孩特别可怜,在那样寒冷黑暗的街道上,特别是在很多富人欢度新年的时候,还在孤身一人卖火柴,我觉得她特别凄惨,特别是那么黑、那么冷的街道,更显得她很可怜。
生:我觉得小女孩在擦亮火柴的时候,出现的幻想,更是对那个时代的嘲讽。因为虽然小女孩很穷,但还是有很富有的人,这些人对小女孩却没有一丝的怜悯,让她在寒冷的深夜里,只能靠幻想来获得一些幸福。
生:小女孩虽然身体很寒冷,但我覺得当她擦亮火柴,看到这么多美好的东西时,她的内心其实是很温暖的,是开心的,是幸福的。尤其是当她看到奶奶时,她就更开心了,于是她擦亮了所有的火柴,想要留住这份开心。我可以想象到小女孩的幸福。
师:同学们能够通过作者的文字想象到这么多深层次的小女孩的内心,说明同学们对文章的内容把握很到位,对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已经有所体会,在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朗读课文,发挥你们的想象,构想出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来。
三、文章阅读功能的挖掘
(一)挖掘阅读情境的实用功能。阅读情境的实用功能主要表现在阅读情境的创设和再现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让学生畅游在文字的天地中,与文章中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以精准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生学习到的一篇童话故事,为了让小学生迅速进入文本的阅读,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小学生快速进入到童话故事的阅读中。
创设故事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西方的圣诞节前夜就相当于是我们的除夕夜,想一想新年的前一天,你们的心情如何?过年那时候的天气如何?
生:除夕夜全家团聚在一起,特别开心和快乐,虽然天气很寒冷,但是与家人在一起的温暖,掩盖了这份寒冷。
师:但是有一个小女孩却与你们不同,在寒冷的冬夜,她还在漆黑的街道上卖火柴,以谋生计呢!快看卖火柴的小女孩来了。
生:我们今天要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了。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自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要有感情地朗读。
运用古今中外相互对比的形式引入新课题,迅速将学生带入到了具体的阅读情境中,让学生快速进入到了文本的阅读中。
(二)阅读情境的评价功能。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阅读情境,可以达到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知识,具备一定能力的目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学中:
师:同学们已经分析了小女孩擦亮火柴的心情,那么通过课文的朗读,你觉得小女孩的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小女孩不惜擦亮所有的火柴想要留住奶奶?为什么小女孩最后虽然冻死在了墙角,但她脸上还有笑容?
生:我觉得小女孩的奶奶肯定对小女孩特别好。
生:小女孩的奶奶肯定是一位慈祥、可亲可敬的老人,她特别爱自己的孙女。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呢?
生:因为在小女孩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最想见到她的奶奶。
师:刚才发言的同学回答得很好,其他同学呢?你们分析出来了吗?
生:我觉得小女孩用尽了所有的火柴想要留住自己的奶奶也能说明这一点。
生:小女孩虽然冻死在了墙角,但她在死前的最后一刻,见到了她最想见到的奶奶,这些都说明小女孩的奶奶是非常爱她的。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文章,能够综合分析出这么多的信息,值得鼓励!
经过学生的反复朗读,问题的回答,说明了学生已经具备了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且能够迅速进入小女孩的情感世界中,他们与文章中的小主人公产生浓厚的共鸣,为她的遭遇不平,为她所处的社会深深忧虑,反过来,让每个学生为自己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而庆幸,更加珍惜眼下美好时光,刻苦读书,勤奋求知,将来能够以非凡的学识、能力报答给予他成长的祖国。
四、结束语
阅读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2],旨在带领学生迅速进入自主学习,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新课改要求下成长起来的老师,在日常施教过程中, 在学生的成长成才方面要富有担当意识,在高效高质的课堂营造方面,要富有探究开拓思维,如此,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参与,良性互动,通过阅读背景的再现,阅读信息的挖掘,阅读功能的准确实用,让小学生获得更多能力发展的机会[3],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综合素养的培养切切实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龙亭.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策略思考[J].名师在线,2018(25).
[2]许一熙.营造阅读情境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刍探[J].成才之路,2020(2):48-49.
[3]周丹.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情境体验的有效运用[J].东西南北:教育,2020(1):304-304.E60EAC67-AC70-4190-ABA9-7B3555750FB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