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驱逐舰是一种具有防空、反潜、对海作战等多用途的军舰,装备导弹、鱼雷、舰炮等多种武器,可担任海军舰艇编队中进攻性的突击任务。驱逐舰是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多、数量最多的舰艇,有“海上多面手”之称。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尚无建造千吨级以上驱逐舰的能力,从苏联购买了4艘07型驱逐舰——鞍山舰、抚顺舰、长春舰、太原舰。这“四大金刚”组成了人民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
1971年12月,由中国设计制造的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济南舰,交付人民海军使用。它的服役,标志着中国有了自行研制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
本文的“主人公”珠海号驱逐舰(以下简称“珠海舰”),因舷号为166,也被称为166舰,是中国自行研制的051型第二代导弹驱逐舰。
在人民海军的发展史上,051型驱逐舰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051型驱逐舰以苏联科特林级驱逐舰为参考样本,做了一系列放大和改进。人民海军装备的十多艘051型驱逐舰,一度作为绝对主力撑起了中国的海防任务。
但随着时间推移,051型驱逐舰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环境,必须进行发展升级,于是珠海舰应运而生。
1987年10月31日,珠海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1990年10月18日下水,次年11月21日交付南海舰队,1992年6月6日被正式命名。
珠海舰标准排水量3250吨,满载3670吨,长128.6米,宽12.4米,最大吃水4.97米。其主机改进并不多,包括2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达到72000马力,双轴双螺旋桨驱动,14.5节状态下巡航力达到3640海里。
该舰的舰桥结构做了重新设计,形成不同于老式051型的封闭式舰桥,以加强核生化作战能力,并增大内部空间。这样一来,方便换装新型舰载指挥系统,指挥控制能力大大提升,也便于雷达、电子战等船电系统升级。
珠海艦最大的升级改进就是拆除了7222式三联装回转式发射装置以及所配用的“上游”系列反舰导弹,代之以4座双联装箱式导弹发射架,采用射程85千米、长圆柱形弹体的鹰击-8A反舰导弹。该款反舰导弹目标小、抗干扰能力强,因此突防能力强,敌舰较难防御。为满足新型导弹需要,取消了352系列对海搜索和火控雷达,换成比较新型的347型对海雷达。全新反舰导弹的换装,将该舰主要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档次。
2003年珠海舰进行了大改装,换装了2座双联装100毫米隐身外形主炮,反舰导弹进一步更换为4座四联装鹰击-83型反舰导弹,导弹的射程和精度又上了一个档次。
同时,珠海舰前部舰桥两侧,各加装了一具三联装轻型324毫米口径鱼雷发射装置,用于发射鱼-7型轻型反潜鱼雷。轻型鱼雷结合驱逐舰的航速,可有效针对柴电潜艇作战,面对核潜艇也有基本自卫能力。
珠海舰舰尾部则取消了深弹发射炮,增加了一具拖曳式变深声呐,舰尾空间用于容纳放线拖线系统以及声呐拖体。新声呐系统取代了原来的601型和675型声呐。另外,该舰保留了两具FQF-2500型12管深弹发射器。
上述这些改装,赋予该舰搜潜、反潜能力,可在近距离、浅水区与潜艇对抗。
在防空作战方面,珠海舰以精度更高的517A大型对空搜索雷达,取代了老式515雷达,并装备381甲型三坐标型对空警戒雷达,不仅提升了雷达精度,更好地为武器指示目标、装订火控数据,更是大大加强了防空值班和对空预警搜索能力,尤其是加强了与航空兵协同作战能力。
珠海舰就是现代化改造后的051型驱逐舰的缩影,是人民海军在世纪之交装备的中型舰只中的典型,可以作为海上雷达站,外推防空圈,保证岸基航空兵实际作战效能。珠海舰是一员忠诚的“老兵”,时刻枕戈待旦,保卫着祖国海疆。
1997年,由珠海舰、哈尔滨舰、南昌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历时98天,横渡太平洋,创下中国海军对外交往史上出访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访问国家和城市最多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