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的传播路径研究

2022-06-16 02:37
中国电化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社会科学中国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数字媒体也不断涌现各类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成为如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新媒体技术的涌现,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的传播,新媒体下如今中国马克思主義传播也迎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王宪锋撰写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一书,于2019年由沈阳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新媒体时代和技术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的概念、方法、现状等角度出发,首先简单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和新机遇,当代中国新媒体发展的现状,新媒体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关联及在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并从多个维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和方式,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内容。

章节合理,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全书共九章,第一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要,并引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因素。第二章重点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首先介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了目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继续开展遇到的阻力。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别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对象及话语研析进行了展开讨论,基于多种情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内容、方式。全书共分上篇和下篇,从第六章开始为下篇,第六章简单介绍了新媒体时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传播网络化的趋势。第七章介绍了该种情形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第八章向读者介绍了一些前沿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方法,并展望未来发展。全书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具体场景,深入浅出,由现实展望未来,同时又突出新媒体时代的理论思想的传播特点。

结构清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简单地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融合在一起,逐渐探索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思想方针和理论。毛泽东曾经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自此,国内开始逐步探索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其实践运用中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全社会解决各类问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条理、有价值的社会管理理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过程中,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形成了一套旗帜鲜明、适合国情的伟大理论,也大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而如今已经出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理论。该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同时在中国各个社会领域的治理中,比如农村、城市、城乡结合部等,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科学管理理论。作为目前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思想和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的传播,也应当紧紧围绕党的思想和宣传工作,同时应该围绕目前流行的新媒体,新技术,探索出更加方便、更易被百姓接受的方式拓宽传播渠道,加快传播速度。

案例生动,立足实际应用场景。文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和宣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实例,聚焦核心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对国民文化宣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共同点和差异,如何更好结合;国内劳动力特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宣传提出的新要求;中国受教育人群分散,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意识形态深入宣传的制约问题等等,既深入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理论价值,又全面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便于理解。中国社会起步较慢,起点较低,很有必要参考和借鉴国外其他国家地区的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特别要借鉴意识形态相似的国家,通过综合考虑各国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方式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机制。而在新媒体时代,这种偏理论性的思想,其传播会受限较多,因为新媒体时代,自媒体软件,如今日头条、抖音等,更多的是依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大数据分析,给用户推送有关的文章和内容,偏理论性的思想,往往较为枯燥,要获得用户的高点击比较困难,激发不了自媒体创作者的创作动力。要想拓宽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的传播路径,第一要拓宽传播的场景,比如除了自媒体软件,还可以通过党政平台公众号,微博,抖音账号等形式,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公众渗透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念及在中国的应用场景;第二要拓宽传播的对象,比如通过向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等特定群体进行传播,进而由他们传播给家人朋友,形成口口相传的良好传播氛围;第三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的海外传播,随着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不同的思想也不断汇集和碰撞,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的思想进行国际化,有助于西方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也有助于中西方国家之间的良好文化交流和沟通。

展望超前,引发宣传工作思考。哲学理论的精髓,在于虽然看似死板,实则不断更新,不断结合最新的国情和发展需求。文中作者以超前的展望,思考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未来几十年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机遇。文中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新问题及该理论同文化事业的协同方向。提出了通过自媒体、互联网等新型宣传媒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同时,也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工作应该更加生动活泼,更接地气,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以生动、简单的方式宣传给人民,探索一套适合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交流方式。新媒体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方式亟须提高改革的力度和创新的速度,因地制宜地应对如今社会的复杂舆情环境,以及国内民众价值观、社会观的不断变化,通过挖掘问题、处理问题,并一步一步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传播方法。首先、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的思想传播,应当通过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路径的现实意义、传播价值和社会影响,并通过新媒体、新技术拓宽传播的渠道与方式,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在思想传播、文化传播中,单纯的理论传播,往往空洞,缺乏说服力,通过挖掘社会关注的点、人们感兴趣的事件,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加以解决,剖析,从而提炼出有价值、有内涵的传播内容,并通过新媒体技术,让更多人透过事件,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有所认知和关注,不仅使得事件本身得到关注,更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科学的传播。第二、新媒体时代应当规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的舆论环境,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的环境,虽然有助于提高新闻和思想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但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往往大打折扣,通过建立评价机制、信用系统,自上而下形成一套规范的思想传播规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传播的长期健康发展。第三,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传播应当以史为鉴,不断完善新理念,引入新技术,注重培养新媒体时代的思想传播阶梯队伍,保障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中国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以人才促进行业不断发展。

总之,该书以清晰的思路、严密的结构、丰富的内容和超前的展望,基于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问题探讨,详细介绍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方式和机遇,并以此为借鉴,预言新媒体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模式的重构模式,并阐释这场数字革命的本质。全书结构紧密、重点突出、案例充实而典型,给马克思主义传播相关研究学者和工作者提供了较多思路,有利于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传播路径,也可以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的教学选择,值得品读和思考。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张 引)

猜你喜欢
大众化社会科学中国化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