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宝柠 张雪彦
摘要:“和合”理念下的婚庆绞胎陶瓷包装设计研究,以时代发展需求为背景,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系统挖掘和文献材料整理研究绞胎瓷中的“和合”文化,对传统文化、传统婚庆用品进行理论研究,探究适宜现代人的国内婚庆陶瓷包装创新设计方式。
关键词:“和合”理念;婚庆绞胎陶瓷;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00 (2022) 04-0081-05
Research on Wedding Strangled Tire Ceramic Packaging Design Under the Concept of “Harmony”
QIAO Bao-ning, ZHANG Xue-ya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412007, 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packaging design of wedding twisted tire ceramics under the concept of “harmony” takes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times as the background and aims at inheriting and carrying forward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ystematically excavates and arranges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studies the “harmony” culture in twisted tire ceramics, makes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wedding products,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design method of domestic wedding ceramic packaging suitable for modern people.
Key words: "Harmony" concept; Wedding stranding ceramics; packing design
“和合”理念是中國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其内涵具体表现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家观、琴瑟和谐的家庭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1]。党的十九大后,学习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发展新导向,例如河南卫视晚会以一己之力击溃各台的流量小生,发光点是体现中国唐朝光景的《唐宫夜宴》和糅合太极与现代元素的《天地之中》,这表明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大众的消费价值观念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逐渐过渡。
绞胎瓷是中国“和合”文化理念下的产物,其制品具有一胎一面,表里如一的特点,体现中国“和文化”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多种色泥相互绞揉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造就的同时仍保留自身个性,呼应“和合”观中琴瑟和谐的家庭观。
“和合”理念作为本土文化根植于民间,却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对“和合”理念的价值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推动其在婚庆包装领域的应用与创新发展,不但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艺,而且为当代“诚信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和合”理念下的婚庆绞胎陶瓷包装容器设计是具有研究价值的。
1 国内外婚庆陶瓷包装现状
1.1 国内婚庆陶瓷包装现状
婚礼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婚庆用品不但是婚姻的见证者,也是承载爱情价值观的纪念信物。婚礼中哪怕是一张红纸,一根红头绳,所裹系的不只是某个小东西,而是整个世界和人生;所裹系的不仅是某种物质,而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和深刻的情感[2]。
国内绞胎陶瓷包装容器因其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其工艺复原时间较短,在市面上比较少见,从国内其他材质的婚庆包装容器来看,已有许多蕴含婚姻价值观的器物,如明代的青玉绳纹合卺杯(图1),以青玉雕刻,外形像是被绳子捆住的两个杯子,古人称新婚为“合卺”,其为新婚使用之物。合卺杯的绳纹设计,一方面反映了借月下老人之红绳,实现“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之美好愿望,另一方面也祝愿夫妇二人能有紧密、和谐和长久的夫妻关系。清代的双联瓶(图2)也被称为珠联瓶,其外形是由两个瓶子腹部相连,升华了瓶型的同时也丰富了内涵。双联瓶有着珠联璧合的文化内涵,其外形就是两个精美的器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就像婚姻一样,两个有着健全性格的人相互扶持在一起,器物承载着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期望,反过来也督促新人不要因为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如意而忘记结婚的初心。
清乾隆紫檀寿春宝盒(图3)将包装与产品相互结合传达美好祝愿,紫檀盖面雕饰“寿春”图案,盒壁刻蟠螭纹。盒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为紫檀圆屉,内放乾隆御书《周南二篇》,下层为紫檀盒母,挖有2个阴槽,内放不同颜色的两个玉人即阴阳二玉人,盒母地纹饰为山水纹。阴阳二玉人是男女的象征[3]。《周南二篇》是传颂千古的爱情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以《周南二篇》赋予二玉人男女情爱,用“寿春宝盒”盛装珍藏,则寄托了“男女相爱,阴阳和谐”的美好祝愿,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同治婚礼用瓷,数量巨大,款式多样,晚清时期同治皇帝的大婚庆典是在大乱平定之时,当时国家的军、政形势都大有好转,清代的统治暂时得到稳固,因此清廷对同治皇帝的大婚庆典殊为看重。同治大婚以黄釉为地上加彩绘器物较多,所造大婚瓷器底部,除了特意为大婚颁发的“同治年制”四字红色喜庆楷书款外,有的还特意用吉祥的语句书写,如:“吉祥如意”、“燕喜同和”、“长春同庆”等,瓷器承载着一位母亲对自己孩子未来婚姻的祝福。
同治大婚瓷瓷面装饰共有14种花色品种,多以各种植物、动物(昆虫)和文字等为题材。其中,梅花喜鹊是大婚瓷主要题材之一,往往表现为器身满布盛开的梅花,枝头落满喜鹊,寓意“喜上眉(梅)梢”,画面整体和谐饱满,较少留白,如图4。文字类图案有“万”字、寿字、双喜字、金喜字、福寿字和万寿无疆等,如图5,用文字作装饰是同治大婚瓷的一大特色。单个使用的文字图案有黄地红字、红地黄字、黄地蓝字等成套的日用瓷器,现代婚礼中常见的“喜”字碗碟正是模仿同治皇帝大婚专用瓷器的装饰形式。
时至今日,婚庆瓷更是一种从文化涵养出发体现夫妇感情的载体。越来越多的结婚新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礼用瓷能够同时兼具传统与时尚,但是目前国内最大购物网站上销量最高的婚庆用瓷器仍是同治大婚时“喜”字的设计形式,而当时颇具祝福内涵的动植物图案并未被现代审美所接受,动植物纹相结合利用谐音与吉祥话相呼应具有中国语言的文字魅力,但是由于图案过于老旧,现代人不通过解释理解不了圖形含义,导致丰富的动植物纹婚庆图案设计没落,如图6。
中国老百姓的审美情感与日常生活情感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审美创造旨趣要融会于现实生活需要的主题,由案例可知瓷器设计要把握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设计潮流点,通过绞胎瓷灵活的表现形式,“和合”理念的婚姻观精神内涵,通过好的设计融合,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婚庆用品内在的精神价值。
1.2 国外陶瓷用品现状
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探索从瓷器方面略述,自唐代开始中国瓷器开始大量外销,至今瓷器在国外有一千多年的销售历史,在历史上有外国人为瓷器一掷千金的故事,如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对瓷器爱不释手,把收集中国名瓷作为嗜好,由于中国瓷器名品数量数不胜数,路易十四只能把宫廷当中的金银器熔掉铸成金锭、银锭拿来支付瓷器的费用,体现了瓷器无尽的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英国的陶瓷产品具有自己的特点,例如骨瓷——是在烧瓷器的泥土原料中掺入了骨粉,在同等重量下,能烧出光感更为通透,同时质量也更轻,更不易碎裂的瓷器。于1759年成立的英国品牌——韦奇伍德,该品牌瓷器中骨粉含量高达51%,常用的装饰纹样有维纳斯、比特、大力士赫尔克里士、十二星座神等,将希腊神话中的形象以浮雕的形式与英式几何图形相结合。耐久的质材、丰富的构图,使得韦奇伍德在经历两个世纪之后,目前仍是瓷器中耀眼的明星。
在国外大型庆典中陶瓷也是必不可少的用品,如2011年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的婚礼用瓷是通过竞标的形式来选择制瓷企业,中国一家公司打败了全球的制瓷企业,从500多家公司中脱颖而出。全婚礼共有大约1.6万件婚礼陶瓷餐具,通过功能的不同分为五种:餐盘、咖啡杯、茶碟、纪念马克杯、纪念碟,这些瓷器在婚礼上使用或者作为纪念品送给婚礼来宾。瓷上色釉都是透明的,以英文字母和麦穗图案作为图案装饰,如图7。纪念瓷器的设计大致相同,心形的图案中饰有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画像,下方写有“威廉和凯瑟琳”的字样,如图8。
纵观历史长河,600多年以前明朝就将瓷器奉为婚礼嫁妆首选,600多年后的今天英国王室依旧把瓷器作为婚礼不可缺的一部分。瓷器文化源远流长流进了每个热爱传统的人的骨子里,让中国古老的婚嫁瓷文化重放异彩,为现代婚嫁加上全新的一笔是有研究意义的。
2 “和合”理念在当代婚庆绞胎陶瓷包装容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1 青年人婚庆容器外包装市场需求
以青年人对婚姻的精神诉求为前提,提炼中国传统装饰纹样和“连理”的婚庆内涵,打造能传递正确爱情观的婚庆绞胎陶瓷包装容器的外包装设计。增强婚礼仪式感,提高婚庆绞胎陶瓷容器的保护与收藏价值,让器物承载爱情的初心,伴随婚姻的成长。
2.2 “和合”理念陶瓷包装容器设计思路
将新形式、新语境的设计应用在包装容器结构中,如清代双联瓶结构的创新设计,明代青玉绳纹合卺杯所承载的美好婚庆祝福,应用于绞胎容器的形态组合设计中。营造具有中式婚庆文化意境和承载婚姻价值观的婚庆绞胎陶瓷包装容器,引导人们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重拾稳定和谐的婚姻价值观。通过“和合”理念将人文情感关怀引入婚庆绞胎陶瓷包装容器设计中,以传统文化影响力为依托,向年青一代推广具有“和合”理念的绞胎瓷,树立文化层面的爱情价值观与婚姻诚信观,以婚庆包装的力量来传递传统“和合”文化和“诚信”文化。包装容器主要围绕婚庆首饰盒、对瓶、香薰盒、合卺杯、回礼盒等展开设计。
2.3 婚庆绞胎陶瓷包装容器的安全性设计
对其外包装缓冲减震设计、物流等方面进行设计探究,使婚庆绞胎陶瓷包装容器外部包装功能性上得到改良,从而提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使见证爱情的器物能够得到长久的珍藏。
3 “和合”理念下的当代婚庆绞胎陶瓷包装容器创新设计
3.1 人性化设计
通过对“和合”理念中婚姻观的研究,对现代婚庆陶瓷包装容器的视觉效果和人文特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融入“和合”理念的设计形式,借助绞胎包装容器传递“和合”文化理念。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為背景将中国传统婚姻文化、“和合”理念与现代婚庆陶瓷包装容器设计相结合,同时将现代设计方法运用在婚庆陶瓷包装容器设计的创新中,提高婚庆陶瓷包装容器设计的精神文化与审美文化,设计出既符合文化风俗,又符合现代市场需求、审美需求、心理需求的婚庆陶瓷包装容器,让婚庆绞胎陶瓷包装器物成为婚姻与爱情的见证,用包装来呵护彼此心中的那份承诺。
3.2 文化承袭与创新
针对婚庆陶瓷包装容器呈现出的设计文化层面肤浅落后的现象,集中分析和思考总结,深入了解“和合”文化、“家庭”文化、“婚姻”观念,以文化传承为依托进行包装设计。避免思维模式上的僵化单一,注重文化符号提炼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典型性,提高婚庆陶瓷包装容器的附加值。研究现代婚庆陶瓷包装容器作为“包装”的精神功能,而且更多地关注婚庆陶瓷包装容器对人们的情感关怀。
3.3 绞胎容器及外包装结构创新设计
在现有婚庆陶瓷包装容器设计的基础上,改良技术、结构,通过新型的互动体验,使消费者与包装建立新的沟通形式,实现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将陶瓷容器与外包装进行正负形轮廓对应设计,体现“和合”理念。在包装盒的内衬结构设计上采用内嵌式设计,使容器与内衬的形态相吻合,合二为一,方便收纳与存储。
4 结论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其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对当代人具有积极作用[4]。应深入、系统、整理研究绞胎瓷中的“和合”文化,探究国内婚庆陶瓷包装容器创新设计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婚庆陶瓷包装的内涵、品质、样式、功能等,使其作为时代文化载体的一部分而存在。
参考文献:
[1] 范玉刚.“和合”文化基因助推社会善治[J].人民论坛,2018(10):26-27.
[2] 吕品田.美化生活的情怀——中国民间文化观念影响下的审美情感态度[J].民艺,2018(03):6-10.
[3] 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包装艺术[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
[4] 张苇柠.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及其应对[J].大众文艺,2017(15):2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