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舒扬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9]
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拆迁安置小区的数量和规模快速增加。安置小区的设计的是否科学合理、居住环境是否舒适宜人,直接关系到当地回迁居民群众居住的生活品质,关系到当地城市化发展的质量、文明与和谐稳定。
川海花园位于合肥市包河区淝河镇,东至江村路、西至棠越路、南至高铁路、北至横江路。项目用地约95.14 亩,为南北向长约270m、东西向约场240m 的长方形用地,基地中间被15m 宽弹性路网自然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小区布局顺应弹性路网分为南北两个居住组团。共布置23~28 层的高层住宅17 栋,9 班幼儿园一所,沿弹性路网南面一字排开的沿街商业用房及物业、配电房等配套用房。项目总建筑面积20.7 万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约为14.7 万m2,地下车库约4.7 万m2,配套公建约为9000m2,幼儿园约3500m2,总安置户数为1428 户,共计回迁人数4000 余人,是所在区重点民生工程。整个小区空间形态为南低北高,西低东高,形成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组群形象,如图1、图2 所示。
图1 项目效果图
图2 项目鸟瞰图
均好性在居住小区规划中指的是每栋楼所处位置各有各的好处:前排采光、后排观景、侧排对园景,而非好景观只有少数楼栋能专享,以此最大限度照顾到所有居民。规划中充分注重均好性,不但做到每户都有配套景观,更突出了每个花园组团的特色,营造风景如画的居住环境,满足了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提升绿化率、提升小区外部弹性道路、提升街角空间、入口空间等。对整个小区各组团空间、宅前院后均衡设置绿化景观,同时将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配套建筑设置于较中心位置,辐射整个小区,使每个居住者都能舒适方便的在小区生活,生活在花园中,实现规划的均好与资源共享。
小区规划有17 栋23~28 层高低错落的住宅,沿街商业配套为2~3 层,整个空间形态为南低北高,西低东高,整体建筑高低错落有致,自然融入城市街区,内部环境通透明亮,并且有着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基地核心景观区位于基地中部,与整体规划相统一的景观构图丰富来了用地内部的竖向空间层次。错落的建筑布局也为城市天际线带来丰富变化。公共空间围绕高层住宅主楼、沿街多层公建展开,以景观、绿化、步行道、街头游园等交织组合,共同营造出舒适合理的整体布局结构,整个小区形成通透自然的建筑组群空间格局。
居住环境的设计是一种强调环境整体效果的艺术,由多种建筑的构件、材料、色彩,周围的绿化、小品,花园、架空层、交往空间等多种要素整合形成。在川海花园,构建了多重体系的居住体验,包括礼仪大门、中心景观、入户景观区、地下大堂、架空交往区,满足小区内各个年龄层居民各层次需求。居民无论是在回家的整个动线上,从进入小区到走进家门,开车还是步行,出门生活采购还是日常户外休闲,都能够享受到小区良好的居住环境。最重要的是打造“最美回家路”,地块主次入口的景观轴上均对应园区中心的开敞式中心花园,入口的精致景观、迎宾通道、阳光草坪等使园区景观在竖向空间上有了丰富的层次,让小区居民充分体验回家路上的亲切和舒适感。使整个居住环境适用、怡人、舒适,带来良好的居住体验[1]。
项目用地呈长方形,南北向长约270m,东西向约长240m,基地中间被规划15m 宽弹性路网自然分为南北两块。规划中顺应弹性路网组织南北两个居住组团,每个组团有完整的道路绿化系统,同时满足消防安保要求。各住宅组团内形成安静、私密、环境优良的邻里空间,共计17 栋高层住宅楼,组团间有机组合成整个完整的居住小区,如同有机体的细胞,独立而又和谐统一。中心沿弹性路网规划为商业街,统筹安排配套公建,包括社区、物管、配电、幼儿园等。集中设置配套便于打造成熟的社区型商业街,方便邻里日常使用,为小区内部环境的整洁纯净创造条件。
本小区为安置小区,传统安置户型多空间紧凑、舒适度不高,本项目户型以舒适实用为原则,在严格执行户型面积及户型比例基础上,户型设计类比同时期商品房户型,注重各户型面功能及细部设计,提高户型面积利用率,增加房型的可变性。另外,区别于传统安置高层一梯多户的户型设计,本设计主要采用两梯三户的单元形式,提升了住户居住舒适度。建筑均为南北向平行布置,住户均享有超大采光朝向。在对居住公共区域的设计中,对住宅门厅、电梯厅都进行精装修设计,对信报箱、消火栓等公区设施的位置进行统筹安排,提升居民入户体验,如图3 至图8 所示。
图3 传统安置房户型特点(一)
图4 传统安置房户型特点(二)
图5 商品房户型(面积125m2)
图6 E 户型(安置面积120m2)
图7 商品房户型(安置面积85m2)
图8 B 户型(安置面积80m2)
建筑立面主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用建筑的语言拉近人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在材料运用上,以真石漆为外墙主饰面,基座采用局部石材饰面,建筑外立面色彩深浅色搭配,现代灵动。顶部的设计丰富了建筑立面的层次关系,使建筑整体更富多变灵活,在深层次中挖掘建筑自古以来要求的人性化,提升了住宅作为居住空间的舒适性与变化性,向人们演绎一种诗意栖居的高尚生活。配套公建与沿街商业结合设置,采用多种立面造型手法,打造怡人亲切的建筑尺度与感受。以石材外饰面为主结合落地窗、木质百叶及部分真石漆立面,丰富沿街建筑形态。同时与沿街的小广场、游园、雕塑、小品等共同打造出一条独具风情的居民生活休闲地带,成为小区内居民生活休憩的好去处。
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采用自由活泼的布局构图方式,实现中央绿地景观的最大化,使生活休闲活动穿梭其中,提高了环境的质量,更突出外部空间及环境的整体设计及安排,使居民真正生活在一个空间和景观序列丰富生动、错落有致的戏剧性场景之中。中心景观区塑造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使其充分结合景观和节点形成一系列空间形态丰富,人工与自然结合的多层次的景观空间。社区内关注教育、养老等民生配套,按区域教育布点规划安排了9 班幼儿园一所,另外,楼栋设置架空层,室外多处规划有孩子和老人的健身活动区,为居家老少提供无畏风雨的、多重便利的活动娱乐场所。考虑社区年龄结构,中老年群体的比例较大,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休息需求,小区内还专门配置了大量景观座椅。沿中心配套服务街区更是规划有部分开敞外向空间,作为人们休憩、交谈的室外场所。利用不同节点划分空间,布置花池座椅,组织休闲广场,成为绿化景观的补充,创造了一个室外连续交往空间,尊重回迁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提供闲暇交流空间[2]。
本小区的公共配套建筑围绕邻里日常生活展开,主要内容有社区商业、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市政开闭所、9 班幼儿园。总建筑面积近9000m2,沿小区中间的弹性道路一字排开,形成了一个具有生活氛围的城市小街区,满足整个小区居住人群的日常生活配套需求。幼儿园设置于街区的端头,既方便来往接送,又能在街区端头适度开敞,形成导向型的空间与形象。其他配套用房集中于幼儿园街对侧展开布置,能够适度划分人流、缓解交通,又相互对应形成生活气氛。中心弹性道路成为小区的生活骨架,兼顾了交通、服务两大功能,同时居中的地理位置也使南北两个住宅组团都能方便的共享这一公区区域,如图9 所示。
图9 小区效果
川海花园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充分借鉴优质商品房设计理念,合理布置功能空间、组织人车分流、打造内外形象,将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有机整合。项目通过对小区的整体科学布局、住宅产品的升级更新、居住环境的倾心打造、社区配套的完善设置,全方位打造服务于当地回迁居民的美好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