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蕾,郑兆青,李雨蔓,江晓欣
(1.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2.中国矿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3.郑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可见,立德树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第一要务,如何进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潜移默化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为例,积极探索将该课程思政元素如何融入教学设计,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由美国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戴明采纳与宣传而得名戴明环。PDCA循环由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阶段组成并呈循环上升的路径,在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以“PDCA”为主线,如图1所示:“P”—课程思政模块的搭建,“D”—课程思政的实施,“C”—课程思政效果的检查,“A”—课程思政的反思与改进。整个课程思政在“PDCA”的基础上实现二维三阶的教学设计,所谓二维,就是实现课堂内-课堂外、线下-线上两个维度无缝衔接的课程思政,注重课程思政的课内培养向课外育人的延伸。所谓三阶,就是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课程思政育人。该教学设计下的多维度课程思政教学不但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一个循环的结束引导下一个循环的开始,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改进,从而真正实现了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真正融合。
图1 基于“PDCA”二维三阶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另外,要做好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需要做好下面几项基础工作。
首先要做好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把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在本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统领下,进行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首先依据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目标的大模块,充分挖掘该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与专业内容有效融合,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这门课涉及工程管理专业中管理平台与法律平台,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和价值取向,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提炼出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伦理规范,找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内在契合点,促进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同向同行。
围绕本课程的建设目标、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要求,逐渐形成“家国情怀”“法治意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四个思政模块。
图2 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模块
将本课程的知识点碎片化,从揉碎的知识点中提取思政元素,逐渐形成该课程的课程思政清单,做到课程思政教学有设计、有方法、有应用。清单中的部分内容如下表。
课程思政(P)模块的搭建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主要遵循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原则有:第一,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设置课程思政的模块,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二,以课程内容为基础,将重点集中到基础理论知识、案例结合以及学生自主实践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第三、将应用和创新作为导向,激发学生课堂兴趣。而本文例子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搭建包括箴言名句的分享,通过对其更高层次的阐述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以发帖栏目发表饱含教师情怀的话语,与学生敞开心扉地回帖交流,增进师生间感情;包括充分挖掘堂课内容,与思政相融合,传授“工匠精神”案例,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课程思政的实施(D)将思政融合到课堂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带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共鸣,培养学生立德树人,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程思政的效果检查(C)即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便于及时修正教学方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作用于教师课堂的激情,相互促进,提升课堂质量的价值。课程思政的反思与改进(A)要求教师定期复盘,通过效果检查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达到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表1 本课程思政清单截取
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基于“PDCA”的二维三阶教学模式。将二维三阶有效融入“PDCA”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二维三阶相互融合,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由课内培养向课外育人的延伸,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程的育人模式。
课堂是实现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在每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设置课程思政的以学校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为载体,在平台上搭建专属于该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栏目,该栏目下设置“师说心语”“向阳而生”“工匠精神”三大板块。
1.“师说心语”板块
“师说心语”又称 “一课一箴言”,在平台上又分为“学习篇”和“人生篇”两大分支。该板块主要用于课堂教学,每次课跟同学们分享一句名人名言或有哲理性的一句话,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与同学们共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拼搏精神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2.“向阳而生”板块
“向阳而生”板块主要是作为课堂外师生对话的一个窗口,以帖子形式出现,期望自己带着教师情怀,以该栏目为媒介,在师生间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该栏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仁爱之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图3 课程思政三大板块
图4 “师说心语”板块简介
图5 “向阳而生”板块
3.“工匠精神”板块
该板块是课程思政的主要板块,在教学平台中的拓展资源中体现。本板块在课堂专业知识的讲授中和课后补充学生自主学习的拓展资源中,都体现着价值引领,发挥着育人作用。该板块中以“国之大工程”的文字介绍和典型视频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点燃学生观看的兴趣。在该板块中结合专业知识充分挖掘本课程涉及的主要思政元素-“工匠精神”、工程绿色环保意识、工程质量安全意识、职业责任感等,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法律思维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
在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课程思政育人,从课堂主阵地向课堂外育人延伸,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1.课前-师说心语-正能量的共勉
图6 “工匠精神”板块
图7 学习篇部分展示
图8 人生篇部分展示
上课前1~2分钟时间进行“师说心语”-一课一箴言,开启课堂教学,一方面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传理念、课程思政的首要环节。虽然只有短短的1~2分钟,但能引爆学生听课的热情,倡导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发挥大作用。
2.课中-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我国的某些重点工程如三峡工程、云南鲁布革引水工程、港珠澳大桥、国家大剧院、青藏铁路、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等为例,讲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工程法律素养等。如讲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基本理论时,给学生用实例表明工程招投标领域是贪污腐败高发地,融入职业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如讲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投标时,以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孟凡超为典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
将课程思政融合到教学内容中,真正做到以德施教,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了价值引领,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3.课后-向阳而生-师生互动的交流
图9 课中以三峡工程移民为例彰显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大学生作为一个完整、健康、独立的人格主体,有良好的认知基础,课后主要通过在教学平台上的“向阳而生”栏目,发帖回帖进行师生间有效对话。在这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进行语言、心理、情感的互动交流,各种观点和思想相互交流、碰撞、沟通、启发,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和灵魂的陶冶。该栏目统计数据表明:学生们平均观看次数是实际选课学生的4.22倍,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平均观看单帖的次数为4.22次;学生对单帖的平均回帖率达到52.3%,即有一半以上的选课学生积极回帖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明这个栏目是深受学生喜爱的。
图10 向阳而生栏目中部分的师生互动
课程思政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无缝衔接、循环往复,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融合,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来自学生的效果反馈非常理想,详见下图。
图11 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反馈
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持续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也要进行不断的教学反思,不但要善于捕捉课程思政教学中的闪光点,还要寻找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失误点,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充分探索、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建设相关思政教育资源,将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融入思想层面,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另外,作为高校教师,也是教学的总导演,自身一定要有教师情怀、家国情怀、传道情怀,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才会真正影响学生的价值认知,从而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