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文,陈祖林,张志俊,徐婷,王自翔
(长江大学 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的基本场所,不但是大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基地,也是高校师生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1-2]。尤其是,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各大高校、教育部门往往以实验室建设为名片和闪光点,不断加强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采购高端仪器设备、扩大实验实习场所,使得实验室硬件设施不断刷新,与此同时,也不断加强高校实验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提升了实验室的整体技术水平,这些都极大促进了实验室的快速发展[2-6]。然而,在实验室建设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实验室科研平台的开放运行和资源共享,为学校师生和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仍旧是现今大学实验室治理体系和管理建设的重要课题。
因此,此次研究以长江大学“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例,调查分析实验室开放运行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为实验室开放运行、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大学“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78年,1999年通过国家认证委资质认证,获得CMA资质,具有学校优势的学科平台,涵盖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点、硕士点,以及地球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目前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整合资源资产原值1860万,可共享仪器设备原值1200万。主要承担学校内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分析测试服务,为各大油田等20多个单位的国家级、省部级和油田科技攻关项目提供油气勘探开发一手数据和资料。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平台的初衷是整合实验室的技术资源优势,包括优秀的实验技术人才和强大的实验设备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佳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双一流背景下,随着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的多年实施,业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学科平台资源整合协同力度不够,大型仪器开放程度低等方面。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高校实验管理决策层意识到实验仪器设备共享开放平台是校内外师生和科研人员交流的重要环节,因此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例如设备有偿使用办法、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管理办法等[7]。然而,由于实验室社会宣传程度不够、共享政策未落实到地,造成了一部分实验资源仍停留在实验实践教学层次,以及少量的科研项目数据测试上,这就导致实验设备利用率较低,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产生脱钩,违背了实验室开放共享建设的初衷。
实验室管理机制不健全还存在重视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投入,而缺乏对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估和考核机制,也没有在学校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创效创收、产生效益方面深入地思考。例如,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设备存在“高能低用”的问题,学校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对高端精密设备新功能的研发使用,不能很好发挥其使用价值,同时该类型仪器较高的日常维护费用昂贵,制约了实验室的高效运行,这都不利于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发展。
由于缺乏健全的开放共享机制,目前存在实验仪器设备开放范围小,实验室开放共享的时间、对象及使用环节存在不协调现象,导致师生及社会层面参与度不够,实验设备共享度普遍较低。首先,目前较多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尤其是部分精密、贵重的测试仪器,大多以课题组内部科研项目为需要,通常不用于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导致设备闲置时间较多,因此高端设备使用效率偏低,学生受益面较狭窄。其次,实验仪器设备有偿使用过程中,由于逐级审批手续繁琐,设备测试流程复杂,导致时效性不强,也存在管理费用标准不统一、管理协调度差的问题,降低了社会开放共享的效率[8-9]。最后,由于学科平台资源整合协同力度不够,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联动建设,例如仪器设备存在重复购置现象,实验管理人员也各自为政,不同层次的实验室相互之间资源不能共享,或者不愿意共享,难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一般的,实验教学和科研过程的协调安排,过程繁琐,涉及到实验设备的预约、审批、登记、记录和结算等多个阶段,而部分实验室建设不能与时俱进,不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智慧化管理,却习惯了以人工管理手段,管理运行效率低下,导致了实验设备开放共享制度难以高效落实。此外,由于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实践教学的传统思想,实验设备的经费保障不够,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和实验人员积极性不够,间接地导致共享信息不畅。
在实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面临的问题分析基础之上,结合当下开放共享政策的背景现状,提出以下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让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落到实处,惠及广大师生,更好为“双一流”建设中教学与科研服务。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同时更好地实现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就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实验室宣传力度,充分挖掘实验室共享的应用价值。做到统筹规划、政策制定、规范约束,不断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政策制度,提高实验设备仪器的开放共享效率。
首先,加大实验室整体宣传力度。将所有有效设备进行统筹管理和登记在案,并通过实验室网站、宣传手册等进行展示,包括各类仪器设备的规格类型、性能指标、特色配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这样既可提高仪器设备的共享率,也可避免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和分散管理。
其次,建立开放共享的制度管理。要始终围绕实验室基本职能,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最大程度地优化和完善是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趋利避害,不断制定完善实验室设备仪器共享的规章管理制度,例如实验室11大管理体系文件,《实验室空间布局标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大型仪器预约共享规则》《计量认证运行管理细则》《耗材危化品采购管理办法则》《实验室开放经费管理办法》《仪器维护维修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本科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实验室废弃物品处置的管理规定》等。有规矩才有方圆,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做约束,切实健全实验室开放共享政策制度,才能更好地为开放共享保驾护航。
最后,切实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根据学生课程设置、专业兴趣和学科交叉的特点,并与师生的实际科研课题深度结合,科学购置实验设备,规划发展方向,并在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科学分配,确定设备投入和产出、成本和收益符合实验室建设的良性循环,结合实验室实际,统筹规划,将实验室分为油气室、岩石室和环境室三部分,这样最大程度发挥设备仪器的应用价值,在实验室日常维护和开放共享方面实现双赢(图1)。
图1 实验室建设整合规划方案
首先要统筹规划,整合学科平台资源,优化实验设备平台。启动联动机制,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政、封闭分散、不能共享的局面,建立学科层面的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仪器设备共享与共融,做到真正的开放、共享。
其次要打破实验管理的层层壁垒,简设备化开放共享程序。实验管理层多提供政策支持,激发师生和社会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鼓励师生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在开放与共享的大背景下,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研究,提高学生实验实践能力,也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此外要创新开放措施和共享机制,支持外部科研组织、企业和个人全面参与到实验室开放共享平台,从事科学研究,为实验室建设献言建策,发挥高校实验室的纽带价值,促进高校与社会的合作共赢,也达到充分共享的目标[10-11]。
首先,不断提高实验室现代化管理体系。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验室服务平台[12]。一方面,搭建多功能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和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深入拓展和完善实验设备仪器的使用空间。另一方面,建立实验设备预约共享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和更新开放共享信息,包括申请预约、操作监控、安全督查、审批授权、仪器操作备案、费用结算等信息化管理,切实做到实验设备开放共享的全程智能化、公开化和精细化,保证开放实验室的高效运作。结合实验室实际,将智能化实验室平台工作流程实施方案分为资源管理、流程规范、控制职能和成效可视,切实提高实验室的整体管理水平(图2)。
图2 智能化实验室平台工作流程实施方案
其次,及时培养高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灵魂所在。他们作为实验设备预约共享平台的直接操作者和实践者,其职业素养、专业水平及管理能力是实验室运行好坏的试金石。因此明确不同实验员的工作分工,加强在岗实验人员的培养培育力度,建立合理的岗位考核标准和绩效激励政策,不断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执行力。
最后,始终将实验室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实验室设备开放共享中人员流动性较强、仪器实操水平不一,也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13]。通过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岗前安全教育、HSE消防演练、安全巡查以及各类安全应急工作预案,切实降低潜在的安全风险,尽量杜绝任何安全事故。做到以上三点,基本上可以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
实验室设备仪器开放共享是当今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方向,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进行,实验室设备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机制的改革探讨已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验室开放共享过程中要改变原有的固化思维,要具有开放包容的精神,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充分共享为目标,以高效运行为保障,让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政策落到实处,惠及广大师生,更好地推动高校实验室改革,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也为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