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周刊》中的华岗及其党史教育意蕴

2022-06-15 11:21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档案 2022年5期
关键词:浙江革命

吴 帅/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振蕙/浙江省电子政务数据灾难备份中心

1948年,华岗在香港 (摘自《华岗传》)

1937年,华岗出狱后在汉口留影(摘自《华岗传》 )

1952年,华岗在山东大学给师生上政治大课(摘自《华岗传》)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背景下,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史料进行挖掘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浙江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革命先辈,积累了丰富的革命历史档案。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浙江省政府和一些文化机构,包括书店、出版社和印刷厂纷纷迁入大后方丽水,丽水聚集了大量抗战的中坚力量,在这期间很多报纸刊物开始创建起来。“据统计,1938年至1942年底,先后在丽水编辑出版的报刊有110多种,出版图书有130多种。”[2]其中就有著名的《动员周刊》,该刊在1938年由浙江旅沪同乡回乡服务团创办,主编是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著名经济学家的骆耕漠[3]。该刊积极宣传抗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动员周刊》发刊词这样写道:“本社同仁在这时着手编辑这个小小的刊物,目的就在唤起一部分文化上的力量,来促进全国总动员的局面,使抗战能够得到最后的胜利!”[4]该刊虽然出版时间不长,但对动员广大民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唤起民众坚持抗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起了重要作用。

华岗[5]就是在《动员周刊》创刊的1938年回到了浙江。此时他受到时任中共长江局书记王明的排挤,被迫从武汉《新华日报》总编辑解职,到东南战场做记者。华岗的女儿华景杭回忆:“1938年5月,突然撤销了父亲的总编辑职务,将他派往东南战场任战地记者……在一个月时间跑了三个省,采访了近40名县长,写出很多高水准的报道和评论。奉命返回武汉后,他将在前线的见闻写成了长篇报道《活跃在东南战场上的新四军》,发表在《新华日报》的纪念特刊上,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6]华岗(时名华西园)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来到丽水,并在丽水做了题为《抗战新形势与争取抗战胜利的基本方针》的形势报告,他在报告中说:“统一战线并不能消减一切摩擦,而是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如果摩擦发生了,就要有勇气去迎接摩擦,最糟糕的是许多青年平时‘左’倾得厉害,轻易去引起无谓的摩擦,摩擦来了就害怕、退缩起来。”[7]这有关统一战线的报告以《〈新华日报〉总编辑华西园视察丽水时的形势报告(摘录)》为题刊登在《动员周刊》第十七期和第十八期合刊上,当时的记录人为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青年舒文[8],这位22岁的年轻党员在记录中依然将华岗称为“《新华日报》总编辑”,而且附上了《动员周刊》编辑室后记:“当我们开始编十七期的时候,刚好汉口新华日报总编辑华西园先生来浙视察,他对我们作一次很详细的关于抗战新形势的分析及争取抗战胜利基本方针的指示。”[9]遗憾的是《动员周刊》总共只出刊了十九期,在华岗这次演讲刊出后不久的1938年6月27日停刊,可见当时抗战形势之严峻。华岗的演讲对抗战形势做了正确分析,对抗战前途做了乐观估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统一战线政策,鼓舞了当时处于低谷的抗战情绪。《动员周刊》记录的华岗讲话,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无产阶级革命者在抗战期间回浙的经过,我们能以管窥豹感受到华岗为民族复兴和创建新中国所做的历史贡献以及当时风起云涌的斗争形势。

华岗译《共产党宣言》封面(摘自《华岗传》)

《动员周刊》发刊词(来源:浙江图书馆文献传递)

1 华岗在浙江的早期革命工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江浙财团的所在地和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浙江革命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下开展,开创出崭新的天地。作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员,华岗在浙江的革命工作主要在其青年时期,在开展进步学生运动、党团组织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他作为青年团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恢复了团组织建设,这样的经历为他以后的革命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辈出。”[10]华岗在浙江省立四中以“少峰”为名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1925年22岁的华岗即参与组织了宁波追悼孙中山先生纪念大会,并起草了《关于宁波追悼中山先生大会经过情形报告》,报告中讲到:“当时到会人数大都皆青年学生,约有三千余人,工农、群众只到数百人,来前本地曾下全体动员令……”[11]可见,当时年纪轻轻的华岗已经作为学生领袖,领导青年学生参与革命斗争。之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他离开家乡后返浙时间极少,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很多进步青年。“华岗离开家乡后,仅回去过两次。特别是他第二次回故乡的短短二十来天,正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时间。”[12]之后,上海、武汉、四川、云南、山东等地都先后留下了华岗的革命足迹。新中国成立后,华岗担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为山东的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山东对他的怀念和研究文章较多。

1.1 学生运动领袖。华岗在1920年考入当时的浙江省第八师范即现在的衢州第一中学,那时五四运动影响了很多青年学生,华岗就是其中一位,他和同学一起参加学生运动并反对校方干涉,却被校方开除。之后华岗前往宁波求学,在浙江省立四中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任青年团宁波地委宣传部部长,起草了《关于浙四中学潮的报告》《关于宁波地委宣传工作报告》等重要文稿,其中《关于半年来学运状况的报告》讲到:“且能注意到工人阶级,曾由学联发起了一个工农促成会,最近已组成机器工人联合会、渡船工人联合会,且均在我们之手。”[13]华岗已经由一个青年学生逐渐成长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革命实践经验的职业革命者,并在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2 筹建青年组织。华岗是浙江早期青年团工作的重要开创者。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华岗在白色恐怖之下依然坚持在杭州等地恢复重建浙江青年团组织,积极和各界工人联络,发展青年团员,艰难地恢复了浙江团组织机构。后来华岗调任江苏团省委书记,浙江团省委书记由徐玮接任,当时华岗、徐玮等被誉为“团内四大金刚”。白色恐怖之下,浙江党团组织连续遭到破坏,徐玮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1928年五四运动纪念日前一天被反动派杀害。自1927年到1929年短短两年间浙江团组织就有7位主要领导人牺牲,可见当时浙江革命形势之严峻和创业之艰难。

1.3 宣传革命思想。华岗在宁波期间勇于反抗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反对当时严重的基督教渗入,他通过《四明日报》等报纸刊物,通过实例来揭露基督教文化侵略。他的文章立意深远、针砭时弊,影响并鼓舞了一大批革命青年,这为他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理论研究专家奠定了一定基础。1925年,华岗和汪子望[14]等人一起创办了《火曜》刊物,并负责刊物编辑,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当年华岗在《火曜》第二期上以小风为笔名发表了《中山不死》的文章,对孙中山先生逝世表示哀悼,追忆了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尽管华岗在浙江的革命工作时间不长,但是这段经历为他之后坚定革命信念、坚持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华岗前往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协助李立三负责大会宣传工作,从此离开了浙江,开启了下一段人生旅程。

2 华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在2003年纪念华岗百年诞辰的时候,宋平同志在亲笔手书的《给华岗诞辰百年纪念大会的信》中说:“华岗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党员,他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统战工作、新闻工作和教育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5]华岗不仅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还是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他的主要贡献不仅在青年工作和统战工作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研究上还颇有建树。

2.1 青年工作的开创者。在建团百年历史中,华岗是中国共青团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曾经和陆定一等人一起领导青年团工作,先后在南京、上海等地负责青年组织的筹建恢复,负责浙江、江苏、河北等地的青年团工作,之后还担任过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和《列宁青年》主编等重要职务。他不仅在组织上大力开展青年工作,还亲自做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当时很多革命青年都曾受到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时的革命青年回忆:“在1937年除夕前,我以沦陷区学生身份,进入了丽水的‘浙江战时青年训练团’……我们到重庆的第二天晚上,华岗老师就找到千司门我们借住的大仓库里来。能通知到的男女读书会成员都聚集在一起,坐成一个圈子,把华老师围在中心,只见他穿了一身黑色的中山装,架一副近视眼镜,亲切地、慈爱地先问起我们在旅途中情况……他在开头时还说道:‘在革命道路上是不平坦的,你们先了解一点是有好处的。’”[16]可见他在当时进步青年中颇有地位和影响,他的思想工作对青年启蒙革命思想、树立抗战信心、激发革命意志起了积极作用。

2.2 统一战线的实践者。华岗长期在白区工作,承担了很多秘密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周恩来、董必武安排华岗前往西南诸省做统一战线工作,争取地方上层人物。从统战四川的刘文辉到云南的龙云,华岗以中国共产党特别代表的身份和他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和各界代表人士接触,建立了特别的情报信息渠道。华岗以诚相待,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和信任。在云南昆明,他以云南大学教授的身份和闻一多、李公朴、费孝通等结交为朋友,和民主党派“第三方面”人士缔结友谊,共同促成了统一战线的形成。他还作为政协顾问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了重庆谈判,为政治协商出谋划策,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3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众所周知,1920年浙江义乌人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而10年之后的1930年基于当时革命的需要,另一位浙江人华岗又翻译了由恩格斯亲自校阅的《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译本。这个译本的特点在于同时翻译了3个德文版序言,并将结束语译成“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让译本更加准确且易于传播。为了总结大革命的教训,华岗充分发挥自己“笔杆子”的理论优势,撰写了《1925—1927中国大革命史》,在鲁迅的支持下该书在上海春耕书店出版。此书总结了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鼓舞了众多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被学者称赞为“一部很好的中国大革命史教材”[17]。1940年出版了被称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奠基之作”的《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史》,开马克思主义史学之先河。1948年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从《1925—1927中国大革命史》中单独抽出“五四运动”部分,修订出版了《五四运动史》,用唯物主义史观系统分析了这场改变历史的学生运动。这本书在全国解放后成为重要的理论学习资料,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教育的重要书籍影响了一大批新青年。

3 华岗革命的一生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启示

费孝通在纪念华岗百年诞辰的时候,以93岁高龄为这位老友手书“革命战士、学界楷模”“缅怀先烈、教育后人”,这可以作为对华岗的评价以及对后辈的勉励。华岗是战士、是学者,既有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又有学者文人的学术志趣,他的一生光荣而曲折,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理想信念和民主治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1 党内民主是党永葆生机的保障。华岗一生的命运随着党的建设起落,在党内民主健全的时候,他能够充分发挥才智为革命做贡献,而在缺乏党内民主的时候陷入人生的低谷。“时任中共长江局书记的王明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这些错误主张,给报社带来严重的影响,遭到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反对,也遭到父亲的直接抵制。”[18]华岗在武汉担任首任《新华日报》总编辑的时候,因为王明家长制的作风,华岗被调离了总编辑岗位,被派往东南战场丽水等地做战地记者。可见,如果党内民主没有有效的制度保障,个别党员垄断权力,就会忽视普通党员应有的权利,甚至对革命事业造成更大的损失。这警示我们需要大力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保持党内组织生活活力。

3.2 忠诚使命是共产党人的不变信念。不管身处逆境险境,华岗在任何时候面对困难的局面,依然能保持自己的入党初心,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华岗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处在失去自由的状态,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即使蒙受冤屈不平,他不忘组织使命,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不管任何时候,他始终坚信“历史会证明我的清白”。华岗的一生经历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其中有坎坷、有苦难,也有光辉、欢快的时光。他即使深陷囹圄依旧不忘初心,坚持进行理论研究,《规律论》《美学论要》等经典著作就是他在困境之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撰写。

3.3 民主治学是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华岗在山东大学任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校长时,很多大学生好奇这个新来的校长是哪个名校毕业的,他自嘲地说自己只是一个中学都还没毕业的革命者,但他却始终保持民主的治学态度和认真的研究精神。他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般的学术研究,而是放在革命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比如华岗编写的《1925—1927中国大革命史》就是为了现实革命的需要而创作的,以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而不是“为历史而历史”的应景之作。他在学术上体现民主治学,关心晚学后辈,鼓励他们发挥特长、有所建树,这也是他一直为山东大学师生怀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香港养病期间,他和历史学家翦伯赞交流时谈到“要实行在学术问题上不能以权势压人,如果以势压人得逞,中国学术界就会出现‘奉承哲学’,就会出现荒芜,出现倒退,那将是中国学术界的悲哀”[19]。他在山东大学创办了《文史哲》杂志,开启了社会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他培养晚学后辈,鼓励他们大胆研究,这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很高的学术境界,这对当前的高校学风养成以及高校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2022年是华岗同志逝世五十周年,有关他的革命历史档案可以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为我们学习,让我们铭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当中无数先烈所做的努力和牺牲。注重革命历史档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开发和利用,对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深化党史教育的过程中,革命历史档案可以和校园文化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校园典礼等仪式润物无声地感染和影响新时代青年,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猜你喜欢
浙江革命
“浙”十年:品读浙江文化 见证浙江变迁
Mother
Task 2
浙江开放大学:以开大特色探索学习型社会“浙江示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机械革命Code01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