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

2022-06-15 16:52周雪丰韩鹏宇高金亮
艺术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价值

周雪丰 韩鹏宇 高金亮

摘要: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街区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有必要从经济学探讨历史街区的振兴策略。文章从经济学的层面分析城市中历史街区所具备的价值,探讨现阶段国内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依据功能聚集、资源整合和场景构建三个角度,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更新策略。通过保护性更新策略的运用,完善街区的功能,优化街区的场景规划,以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强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历史街区;价值;保护性更新;经济活力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04-0-03

0 引言

近些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城市更新计划成为国内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任务,城市内存量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热点话题,而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兼具历史和经济价值的街区空间,成为存量优化的主要目标。随着市场经济和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历史街区的商业价值被过度开发,如何权衡历史街区遗产保护与功能更新之间的比重关系,已成为现阶段历史街区研究的关键问题。

1 历史街区的经济价值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以经济学角度分析,历史街区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能够推动城市经济增长,这主要体现在资源价值和商业价值两个方面。学者于红霞指出,历史街区由于其区位优势和稀缺性而具备一定的资源价值和商业价值[1]。

1.1 历史街区的资源价值

依据资源的属性,历史街区的资源价值大致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个方面,以此可探讨历史街区所蕴含的资源价值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其一,自然资源,这里主要指土地资源。通过对国内早期历史街区土地用途的研究发现,历史街区土地用途原本以居住功能为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功能,使城市土地产生新的用途。由于与现代城市发展所需求的土地功能的割裂,历史街区占用的土地资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因此,正确利用历史街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可以促进历史街区转型发展,带动城市更新的进程。

其二,社会资源。城市更新发展留存下来的历史街区具备充足的社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的内容包括区位、交通设施等;无形资源包括政府政策、社会关系等。城市中的历史街区通常处在区位条件优越的老城区,周边的配套设施相对齐全,交通通达性较好,具备较高的土地区位效益,内部功能也在逐步完善。并且,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更新的支持,为历史街区的复兴奠定了政策基础。同时,完善的社会关系网络构成了独特的人文社区氛围,充满城市发展的回忆,承载着人们对城市的记忆感和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合理整合历史街区的社会资源,将街区发展与城市发展道路接轨,有利于恢复历史街区的经济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1.2 历史街区的商业价值

学者杜锦指出,根据经济学中消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商品的数量与其价值成反比。历史街区正是由于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真实性而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2],这成为历史街区产生商业价值的主要原因。

历史街区独特的空间肌理、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载体使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城市空间中,历史街区独特的形式美感区别于周边的环境,作为城市空间中别具一格的历史肌理,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游玩。另外,历史街区还具有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一方面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保留上,包括历史建筑、风貌等。其通过相应的旅游开发,以多元化的空间肌理展现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社会人文环境的保护上。街区保留着过去城市生活的记忆、文化的记忆,对其环境进行保护,可以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增强城市文化活动的影响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方式及问题

学者肖竞曾提出,历史街区传统的市井空间、历史人文和功能结构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相互矛盾。这种自然存在的矛盾,不能通过外部干预来完全消除,只能以平衡調整进行优化[3]。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关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存在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静态保护,另一种是开发更新。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调查,这两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缺陷。

2.1 静态保护下历史街区与城市发展的割裂

学者梁航琳对静态保护的解释是对历史街区中绝对保护的范围要求严格保护,严禁破坏街区环境[4]。国内历史街区保护初期主要采用静态保护方式,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最大程度上反映街区原始的风貌,形成复原式或博物馆式的历史街区,作为旅游景点向大众开放。

这种方式虽认识到了历史街区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但未关注其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切断了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静态的保护使得历史街区内的遗存建筑功能单一、过时,原住民外迁,生活场所感消失,社区的不宜居特征凸显,从而导致街区结构脱离了现代城市结构。然而,关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意识和规范目前国内研究尚不完善,导致某些地区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方式上仍然采取静态保护模式,街区的发展陷入困境。

2.2 商业开发下历史街区真实性受损

经过商业开发,历史街区暂时缓解了保护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街区商业开发实现了经济的增长,为街区建筑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然而,由于国内缺乏相关开发的经验,以经济利益为重盲目无序地对历史街区开发,给历史街区的发展带来了多种问题。

首先,过度追求商业化损坏了街区内的历史景观。开发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拆大建,导致街区内历史建筑大量破坏,严重损毁街区环境;另外,由于商业开发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商家过度追求店面装饰,导致街区的历史场所感和传统人文环境被严重破坏。其次,文化在地性的丧失。大部分历史街区未能从自身文化优势出发,盲目套用国内优秀案例的模板,导致原本文化在地性较优良的历史街区被打造成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在地性文化被商业符号架空,历史街区成为商家获利的道具,历史文化底蕴荡然无存。最后,开发商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大量原住民迁出,街区的社会结构被破坏,出现了历史街区空心化现象。缺失了原住民的历史街区,其生活的原真性和生活场景都受到破坏,街区的同质化现象更加严重,丧失了原有的经济活力和吸引力。

3 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更新策略

《马丘比丘宪章》指出,历史街区的振兴需要在结合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利用现有的历史遗迹及古建筑,以此确保这些历史遗留物的价值。历史街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存量空间,其功能、形式和发展模式上都应该与现在的城市发展趋势相适应。同时,其作为城市记忆保存的载体,要保持现有的文化基因,保护街区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因此,历史街区的开发模式应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联合改造与更新的方式,以此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这种保护与更新保持平衡的模式总结为保护性更新,成为国内历史街区改造的新模式。

通过对保护性更新的解读,结合历史街区具备的资源和价值属性,可从三个方面提出历史街区保护性更新的具体策略,以此优化历史街区的功能,整合历史街区的资源,传承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

3.1 功能置换策略:发挥功能多元化的聚集效应

历史街区内部空间设施和功能的老化与过时是其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割裂的原因之一。历史街区的原有功能与现代城市经济结构相互矛盾时,应该在保护街区整体性和原真性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加强与周边经济的关联性。可以采取功能置换的方式,在完善街区功能性的同时形成聚集经济效应,恢复街区经济。

功能置换策略首先要考虑与历史街区原有功能的连续性,保护街区的真实性。因为历史街区作为区别于城市空间的关键在于其内部生活场景的真实性,这是一种记忆的留存,承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所以,在街区内植入的新功能应该与原有功能相互协调,将历史遗存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激发街区的经济活力,充分发挥历史街区内部空间的存量价值,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其次,要注重街区内、外部功能的关联。历史街区通常处于城市核心区域,其区位效益优势尚未充分挖掘。因此,要重视周边区域的功能,采取与周边地区联动的更新模式,并利用周边便利的资源,实现历史街区外部经济效应的转化。

最后,要重视多样化功能的融合。历史街区的保护性更新应该着眼于多样化的功能融合,在最大限度保留原本功能的基础上,注入适应时代发展的功能,使街区的功能结构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配。历史街区的功能得到多样性的扩展,才能产生聚集效应,创造经济活力。正如学者韩晶提出的观点,在城市整体经济结构中,多元化的功能集聚有利于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使历史街区在城市经济一体化中获得更大的效益[5]。

3.2 公众参与策略: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

目前,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主要以政府、专家为主导,但由于政府部门和专家人员只是作为上层决策者,对历史街区具体的内容认知相对片面,脱离了主体而谈论保护与更新将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决策性偏差。从恢复历史街区经济活力的角度考虑,作为历史街区主要的持有者、使用者和潜在开发客户,即原住民、中小企业主等,理应成为决策主体的一部分,参与整个街区的规划设计。

公众参与策略关键在于整合历史街区各参与主体的资源,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为历史街区的发展创造条件。例如吸纳社会企业进驻历史街区,利用其所持有的社会资本,为街区的复兴提供充足的资金;或是建立公众参与平台,为公众与政府机构的良好协商提供渠道。公众参与策略旨在自下而上地提供相关的决策建议,历史街区各权益方将自身优势和相关需求与政府机构相互沟通,为上层决策者更全面地了解街区内原住民、客户群体的需求提供条件,更有利于社会共识的达成,以此吸引潜在用户进驻街区,增强街区与城区的经济联动性,提高历史街区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有效地落实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最终形成以市场导向为前提,构建由政府部门牵头,各利益相关方有效介入的保护性更新体系。

3.3 场景构建策略:发挥文化价值的经济效应

文化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越来越被学界重视。美国克拉克教授提出的场景理论,从消费社会的角度分析文化的价值,认为文化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6],他提出文化设施是促进文化消费的载体,也是增强经济活力的关键。因此,在具备充分的历史和文化资源的历史街区中构建文化场景、完善文化设施可以极大地增强文化价值本身带来的吸引力,提升街区的经济效益。

针对文化场景的构建,一是要整合历史街区的文化资源。梳理街区内所保存的历史建筑、自然景观、非物质文化遗存等,充分发挥文化价值的辐射作用,选择合适的文化产业进驻街区,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性,提升文化价值的经济效益。二是要关联历史街区的生活和文化设施。生活和文化设施不是孤立的个体,应该依托历史街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创建生活文化设施的关联性,将不同圈层的人群、实践活动进行互动整合,培育文化产业的多元市场主体,使文化生产力得到解放,带动历史街区的经济活力。三是关联场景,营造文化氛围。依据历史街区的在地性文化特点,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以此带动相关特色产业和创新创业人群的聚集,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城市更新下的历史街区,依托文化设施的完善打造相关场景,并通过这些场景串联历史街区潜在的零散经济资源,给予历史街区复兴发展的活力。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民居以及人们的生活习俗都受到了基础性的保护,有利于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街区,减少传统经济振兴战略对历史街区造成的损害。

4 结语

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对象,其具备的资源、价值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来源。因此,提出在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更新之前,需要利用经济学视角进行初步的街区价值分析,继而制定相关的策略,从功能的聚集、公众的参与、场景的构建三个方面制定具体的策略,使历史街区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依然保持经济活力,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红霞,栾晓辉.青岛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14,38(3):65-69.

[2] 杜锦,耿红生.浅析經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策略[J].山西建筑,2018,44(19):4-6.

[3] 肖竞,曹珂.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评述、技术方法与关键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17(3):110-118.

[4] 梁航琳,杨昌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文化遗产的动态保护观[J].建筑师,2006(2):10-13.

[5] 韩晶,张宇星.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经济学分析[J].规划师,2008(2):23-26.

[6]特里·N .克拉克,李鹭.场景理论的概念与分析:多国研究对中国的启示[J].东岳论丛,2017,38(1):16-24.

作者简介:周雪丰(1998—),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设计学。

韩鹏宇(1997—),男,山东日照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

高金亮(1998—),男,山东聊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增强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的必要性与发展动因
一粒米的价值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给”的价值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南京老城南历史街区拆迁改造现状分析及保护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